“从自然风光到历史古迹,从繁华都市到美丽乡村,从文化休闲到科技体验,河南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河南文旅‘杀疯了’。”
春和景明四月天,踏青赏花正当时。今年清明小长假,鹤壁市樱花园里,百花绽放吐芬芳,每天来打卡的游客之多,引来网友的夸张表扬:“樱花园今天有1亿人!”大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河南多个景区门票早早售罄,热门景点摩肩接踵。开封万岁山武侠城、开封博物馆、洛阳老君山、龙门石窟等景区均发布公告:假期内预约已满,停止线上售票。
这个清明假期河南旅游市场的火爆,早已有预兆。携程发布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预测报告》显示,河南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位居全国热门出行目的省份前列。当事实让预兆成真,一个话题再次被热议:清明文旅消费火热,河南凭什么能?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个地方能让游客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核心要素。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从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到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龙亭,再到郑州的少林寺、嵩山,每一处景点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河南旅游的金字招牌,也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重要原因。
好风景成为流量池,必须跟上游客需求的节拍。当前,从背包客到“旅游特种兵”,从乡间采摘到研学游,游客的旅游需求正从“有无”转向“优劣”,全新的旅游体验、多元的文旅供给和高品质的市场服务,是引来游客、留下游客、再迎游客的关键。近年来的节假日文旅市场图鉴上,河南的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排在全国前列,源自河南一以贯之重视游客体验、做好旅游服务,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旅文创相融中焕发新活力。
推动甲骨文文创开发、数字应用、交流传播等,打造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新地标;清明上河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沉浸式文旅项目,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深度体验河南的历史文化;“一码游洛阳”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了门票预约、出行导引、酒店推荐等多项服务;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深挖文化内涵,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让古老文化玩出新花样……从自然风光到历史古迹,从繁华都市到美丽乡村,从文化休闲到科技体验,河南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河南文旅“杀疯了”。去年,全省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为促消费、扩内需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旅业关联度高,能发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作用,不仅将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将助力塑造“宜游”城市新形象,为当地发展集聚人气、财气。旅游不仅是流量经济,更是口碑经济。流量能带来“头回客”,口碑才能吸引“回头客”。今年清明假期,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汉服租赁火爆,摄影服务广受游客好评;“外骨骼机器腿”亮相济源王屋山,吸引游客争相体验“黑科技”;郑州地铁优化运力投放,延长高峰时段……悉心服务标记着拉满游客满意度的河南作为。
人气在哪里,消费的潜力与活力就在哪里。如今的河南,文旅文创产业已进入供需两旺、繁荣可期的新阶段。三天清明假期,河南文旅市场一派繁华,犹如一枚彩蛋,让人对五一长假的中原游满怀期待。这个四月再出发,塑造文旅文创新品牌,彰显文化遗产新魅力,扩大文化服务新供给,向着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阔步前行,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必将纷至沓来,在中原大地畅享山水盛景、品悟人文神韵,河南的大山大河大平原气象万千!(河南日报评论员 丁新伟)
责任编辑: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