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河南要闻

同讲大典好故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5-04-01 07:23 来源:河南日报

3月31日,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祈愿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安宁。图片均为记者 王铮 摄

演员共同唱响《黄帝颂》。

  核心提示

  三月三,拜轩辕。

  作为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礼敬先祖的重要文化盛典,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齐聚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同拜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为讲好大典好故事,记者采访多次参加拜祖大典的组织方、演出方以及参加典礼的重要嘉宾,倾听他们和拜祖大典的故事,解读黄帝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表达。

  要让黄帝文化吸引更多新生代

  ——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

  “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个中华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3月31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数千年不断开枝散叶、瓜瓞绵绵,根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持续举办,吸引了数十万海内外中华儿女前来寻根拜祖,掀起一个又一个寻根热潮,更彰显出黄帝文化、姓氏根亲文化的魅力。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作为研究河南姓氏文化的重要组织,每年都会组织百家姓拜祖团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作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李立新告诉记者,今年百家姓拜祖团有200人参加,各姓氏委员会代表手举百家姓拜祖牌,成为拜祖方阵中一道亮丽的姓氏风景线。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乡情祖谊的民族,根亲文化的核心在于“根”,既包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也包括其文化之根。

  “黄帝故里成为全球中华儿女寻根拜祖圣地,不仅因为这里是黄帝故里,有黄帝这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还源于其悠远绵长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累,加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持续举办,影响力持续提升。”李立新说。

  提及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不同,李立新告诉记者,今年AI运用得比较多,对拜祖广场进行了实景建模,结合VR、AR技术,提供全景化、沉浸式体验,老传统有了新表达,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黄帝IP、云纹图腾、部族称号等古老符号被注入新基因,以年轻、潮酷的方式走进Z世代的生活。

  “新时代,要进一步挖掘黄帝文化。要让黄帝文化吸引更多新生代,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好、传承好黄帝文化基因,还要不断挖掘出更多黄帝文化的新内涵,创新出更多黄帝文化传播路径,更加注重体验感、趣味性、参与性,契合年轻人的口味和风格,增强影响力、感召力和带动力。”李立新说。(记者 杜军)

  海内外炎黄子孙共赴心灵之约

  ——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导演组现场导演袁媛

  “慎终追远,拜谒祖先,这既是一场全球瞩目的文化盛典,也是赓续民族根脉的一次心灵盛会。”3月31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9项仪程紧密衔接、圆满举办,袁媛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作为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导演组的一名河南籍“80后”现场导演,袁媛提前十来天就进驻新郑黄帝故里园区,紧盯拜祖大典9项仪程的每个细节,一项项反复彩排,力求完美呈现。“礼成那一刻,觉得付出的努力都值得。”

  从青年学子到现场导演,一路走来,袁媛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缘分颇深。

  2006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为省部共办,当年,大典组委会决定到全省高校选拔一批大学生担任现场礼仪引领,当时在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主修舞台编导专业的袁媛脱颖而出,经过3个月的高强度训练,成为当年拜祖大典的现场主引领。

  “当时,参与并见证城门钥匙递交的环节,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一同感受‘回家’的亲切感、归属感。”袁媛感慨,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根都在这里。

  2015年起,袁媛成为拜祖大典导演组现场导演,负责拜祖大典9项仪程的训练彩排。

  “拜祖仪程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内涵,是文化自信的具象化体现。通过一项项庄重典雅的仪程,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对家国叙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袁媛说。

  除了担任现场导演,从2018年起,袁媛还在大典前为嘉宾快速准确讲解拜祖流程。袁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她看来,这是一份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黄帝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拜祖大典吸引无数海内外炎黄子孙来此共赴心灵之约。”袁媛从中感受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儿女血脉相连、心手相牵!”(记者 祁道鹏)

  将炎黄子孙的血脉紧紧相连

  ——访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能体会到家国一体、家国同心。”3月31日,置身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心潮澎湃。

  阎铁成是一名历史文化研究者,连续多年担任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的评论嘉宾。

  中华儿女为什么要敬拜黄帝?阎铁成娓娓道来。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大约5000年前,黄帝出生于轩辕之丘(今新郑市),在中原一带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融炎帝,一统天下,建都有熊(今新郑市),带领先民们制衣冠、定历律、建舟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肇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阎铁成说,敬天法祖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黄帝像一条根系,将炎黄子孙的血脉紧紧相连,汇聚起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参加拜祖大典多年,阎铁成有着深刻感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其完备的礼仪规制、庄重的恭拜氛围、厚重的文化内涵、周密的组织安排、同频的全球‘同拜’、广泛的传播影响,进一步增强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心贴得更近更紧。”

  阎铁成也观察到了近年来的不少变化,“黄帝故里景区改造提升了,建筑典雅厚重,彰显黄帝文化,营造庄严的拜祖氛围,形成了规制严谨的礼仪空间;拜祖流程更加紧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赋予了更多表现形式和内容创新;网上拜祖与现场拜祖结合,不断厚植‘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强大精神力量。”

  在阎铁成看来,拜祖大典是追思黄帝伟业、弘扬黄帝文化的盛典,炎黄子孙虔诚敬宗拜祖,能够从五千多年灿烂厚重的中华文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力量,不忘本来,砥砺前行,开辟未来。(记者 王延辉)

  读懂拜祖大典背后的文化自信

  ——访郑州歌舞剧院副院长娄冰冰

  轩辕丘前,乐舞再起。又是一年三月三,拜祖大典现场72名舞者身着汉唐霓裳,踏着新创的乐律缓缓走来,尽显庄重典雅。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共有9项仪程,其中乐舞敬拜这一仪式,正通过艺术的创造性表达,书写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答卷。

  “从固定程式到逐年创新,都是为了更契合‘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拜祖大典主题。”郑州歌舞剧院副院长娄冰冰说,今年拜祖大典的乐舞敬拜,央视导演组坚持守正创新,在保持汉唐舞气韵的基础上,引入边舞边唱的表现形式,加以“敬拜”为主题的舞台调度和新创作的乐舞唱词,用乐舞烘托敬拜仪式的肃穆,实现艺术性和仪式性的和谐。

  郑州歌舞剧院多年参与并高质量完成拜祖大典的演出,受到海内外嘉宾的一致赞誉。

  “今年的乐舞敬拜团队,仅舞蹈部分就达72人。”娄冰冰告诉记者,面对团队的组建压力,郑州歌舞剧院探索出“双循环”的人才机制,通过与河南多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构建起“老带新+校团联动”的人才“蓄水池”,“通过校团联动,既为院团增添了活力,也为院校学生提供了演出平台,继而用专业院团的创作标准反哺课堂教学,培养更多新生代舞者。”

  谈及多年参与拜祖大典的心路历程,娄冰冰感慨,在一次次拜祖大典仪式中,团队对根祖文化有了更深理解。“拜祖大典的影响力逐渐走向全国,乃至全球,背后是文化自信的力量。”娄冰冰说。

  月是故乡明,情是老家浓。“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无论他们走多远,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故土。”娄冰冰曾多次带团赴海外演出,感受尤为明显。每次演出结束,激动的当地华人拉着演员们的手,“老家来人的亲切感”十分浓烈。

  娄冰冰表示,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黄帝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凝聚作用,这种情感共鸣正在转化为文化认同的增量。当海内外同胞沉浸于“天地人和”的乐律之中,文化根脉的永恒力量在此刻昭示。(记者 张魏)

  深融传统文化让拜祖更接地气

  ——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路军军

  “把每一次大典都当成第一次来办。”3月31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圆满礼成后,路军军舒了一口气,“一切辛苦都值了!”

  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宣传接待局局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典9项仪程工作组组长,路军军的头衔有好几个,肩上的担子自然不轻。

  从21岁到44岁,“80后”的新郑人路军军一直与黄帝故里景区相伴,见证着这里的点滴变化,也见证着拜祖大典一路走来。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共祖、血脉之根。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性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军军说。

  2008年,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多年参与大典筹备工作的路军军,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连年成功举办拜祖大典,黄帝故里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每年农历三月三,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齐聚黄帝故里,路军军都无比激动,“这也正是举办大典的意义,敬拜人文始祖、凝聚奋进力量。”

  “其实,这已不仅仅是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一种使命,守护文化根脉、共建精神家园。”路军军坦言。

  一年到头,路军军都像钉子一样“钉”在工作岗位上。除了参与筹备拜祖大典,他还是景区常态化拜祖的“第一主持人”,“黄帝故里是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的一扇窗口。通过开展常态化拜祖,让拜祖与爱国、根亲、孝道、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使其更加接地气、有人气。”在路军军的影响下,他的一双儿女也被黄帝文化“圈粉”。

  每一年的拜祖大典都在守正创新。走过黄帝故里景区同心广场,系祖坛上,今年特别矗立了一棵同根树,路军军不由凝望深思:“中华民族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最早的根脉和原点就在轩辕黄帝,五千年的辉煌文明也由此生发、赓续绵延。”(记者 王延辉)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