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交友往来,开口第一句常是“您贵姓?”
如果姓氏相同,便会笑称“原来是一家子”。
从古至今,中国人“寻根”的热情始终不减。
从寻根,到根文化,再到根亲文化,这是河南文化的一种自觉,也是“老家河南”的深情所系。
追根溯源,最终你会发现,来河南总有一个姓氏牵挂你。
在老家河南找到姓氏传承密码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姓氏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
例如在甲骨文中,一个“子”加一个“糸”,合起来就成了“孫”,也就是“孙”的繁体字。“子”代表子嗣,而“糸”代表维系和延续,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蕴含着家族子嗣延绵的美好愿望。
我们从何而来,根源在哪里?从一枚小小的甲骨上,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不管是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还是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河南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在老家河南,可以寻血脉之根。河南是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根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厚重。
杜奕璇 摄
《中华姓氏大典》记载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在当今以人口数量排序的3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170个。河南是全国姓氏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新斌认为,中原历史文化的主线是根文化,中原历史名人是根文化的重要内涵。
步入周口鹿邑老子故里展厅一侧,郁郁葱葱的李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李子,其后各种字体的“李”字相互映衬。在唐王朝时,李姓成为国姓,老子故居太清宫遂成为李姓祖源地。
图源:大象新闻
河南曾长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诸多姓氏的发源地。这些姓氏曾经记录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子孙经过历代迁徙繁衍,也散布于神州大地。
循着姓氏族群的脉络寻根
2024年7月,一位来自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的曹瑛女士在给河南媒体的信中讲述了自己从未停止寻根寻亲的故事,她表示自己也将来到河南,亲自寻找答案。
无独有偶,3岁时和家人离散的河南老人贾廷勋终于回到河南襄城认亲,寻根82年来,“回家”成了老人最大的心愿。今年3月,老人满含泪水来到北姚庄,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也是每个离家游子的渴望——寻根。
寻亲、寻根,希望之光不曾熄灭。朝代更迭,游子们始终追寻着先祖的脚步,试图拨开家族历史的迷雾。
周口淮阳姓氏文化城里的”百家姓“影壁墙 李玉坤 摄
张新斌说,这是远方游子对祖地血浓于水的文化亲情,是叶落归根思想在另一种方式上的体现,也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的观念相符合。
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生生不息,共同延续着中华儿女的民族血脉。
在新郑黄帝故里、荥阳世界郑氏名人苑、周口淮阳姓氏文化城等地,都可以循着姓氏族群的脉络,走过寻根问祖的足迹。我们的先祖在不同的地方扎根、生长、繁衍,传承着中华特有的姓氏文明。
王羿 孙杰 崔光华 摄
在寻根热中,河南各地的姓氏文化活动盛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郑市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今年的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于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中国河南·郑州新郑举办。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不仅是对轩辕黄帝的纪念,也是对中华文明思想内核和精神力量源泉的传续。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文化
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始祖,其表面体现了以黄帝为根脉的血缘认同,但实际包含的却是中华大地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对黄帝的文化认同。
在张新斌看来,可以说黄帝文化本身就是血缘与文化认同的聚合体。
“炎黄文化,尤其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文化。”张新斌认为,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种庄严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能深刻体会到炎黄子孙的血脉根源,这其中所体现的传承性、庄严性、神圣性,已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寻根拜祖心灵洗涤的重要体验。
王羿 孙杰 崔光华 摄
由黄帝时代所形成的精神基因,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种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纽带意义。
“‘到河南来寻找正宗中国’成为海内外游客的不二选择,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一定会成为凝聚全球华人力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庄严圣典,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辉煌的标志性节日。”张新斌说。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谈起由中原人多次南迁形成的“客家人”。他们操中原古音,习中原古俗,不忘根本,以“根在河洛”为荣。
他认为,河南作为中华姓氏的主要起源地,还是很多姓氏的祖根地,“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中原。”
“全球华人祖根在中原,老家是河南。‘老家河南’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灵故乡。”李立新说。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