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冯兴亚:
关注汽车芯片等痛点,推动汽车行业融合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5-03-11 12:22 来源:大河财立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5年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从广汽集团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重点关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践行汽车行业社会责任等内容。

  关注汽车芯片、换电、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行业痛点

  今年全国两会,冯兴亚依然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痛点,关注汽车芯片、新能源汽车补能、动力电池退役潮等。

  其中,汽车芯片自主可控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从产业生态层面看,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起步较晚,芯片制造能力在高端制程方面还在突破,因此,当前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仍在培育。

  在冯兴亚看来,现阶段在设计领域、制造能力、应用生态、测试认证体系等方面,汽车芯片自主可控仍需各方协同推进完善。对此,他希望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并进,攻克关键设计短板、提升核心制造能力、扩大终端应用和完善认证体系。

  冯兴亚认为,换电模式是与充电模式并列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补能模式。但全国乘用车换电站保有量仅4200余座,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换电建设成本高企、规划布局整体滞后等问题尚待解决。

  对此,冯兴亚希望加大换电模式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统筹规划布局、逐步统一换电标准等多措并举加速推广。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运行了5~8年的动力电池即将迎来大规模的退役期。如何更好地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新课题。

  因此,冯兴亚希望尽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加快产业规划优化产能布局、完善监管措施推动规范运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持续“出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但受限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海外销售汽车缺陷零部件“回国检测难”,影响企业海外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及成本。

  对此,冯兴亚希望逐步放开进口限制,短期可建立回收试点,长期可修订法规标准、优化流程,破解上述问题。

  推动汽车行业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冯兴亚今年关注的重要方向。

  立足于汽车行业融合发展,他关注“电动汽车产业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业融合发展”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的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是“低空经济”继2024年后,再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冯兴亚表示,低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增长的新引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汽集团也早有布局。

  结合企业实践和对产业的洞察,就如何推动eVTOL产业的发展,冯兴亚认为,希望通过集群发展、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及跨部门机制优化,推动与电车产业融合,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春节晚会,人形机器人登台表演扭秧歌,强势出圈引发热议。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还持续“进化”,在春晚舞台扭完秧歌后不久,就成功挑战了梅花桩、平衡木,还能跟哪吒同步跳舞。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已刻不容缓。”冯兴亚说,希望加快政策规划、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示范应用进程多措并举加速推广。

  希望政策支持无障碍车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人口总数约8500万人,肢残群体约3800万人。满足上述人群的出行需求,是汽车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必答题。

  2024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到,要引导车辆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适应老年人无障碍出行需求的车型。

  据了解,无障碍车又称福祉车,旨在满足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需求,这类车型一般搭载了可自动旋转并下降至车外的座椅,或者装备了升降平台,能够将轮椅和乘客直接转移至车内。

  冯兴亚表示,无障碍车是保障特殊群体出行的关键工具,但现有无障碍汽车数量少、开发成本高、改装难,数量与需求量完全不匹配。

  为此,冯兴亚关注“加快推广普及无障碍汽车”,希望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无障碍车产业发展,放宽合法改装范围,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无障碍汽车的推广普及,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好生活条件,让汽车行业在自身擅长领域践行社会责任。(记者 张克瑶)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