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
安阳殷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新进展,殷墟洹河北岸地区初现大邑商都城的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格局。其中,2024年在武官东地考古发掘确认一条纵向干道L3的路沟长1.6千米,是迄今已发现的两端明确、长度最长的商代晚期都城大邑商城市干道。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 202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工作站启动了以殷墟王陵区为核心的洹河北岸地区的考古工作,以大规考古模勘探、小面积发掘验证为形式,寻找干道与沟渠为突破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介绍, 2024年,经勘探和发掘确认,洹河北岸地区初现大邑商都城的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格局,干道的路沟宽超过15米,最宽处近30米。其中2024年在武官东地考古发掘确认一条纵向干道L3的路沟长1.6千米,这是已发现的两端明确、长度最长的大邑商城市干道。在武官南地钻探发现洹河古河道的南、北岸各一段。
此外,2024年在王陵区西围沟内探出疑似大墓,其中一座带一条墓道;明确两围沟之间的中北部为空白区。西围沟东面发掘祭祀坑48座。祭祀坑分大、中、小三类,多为大型,发掘确认有6排,从北到南的第4排东面还有中、小型祭祀坑。祭祀坑多为马坑,还有人与狗组合坑、人与象组合坑、圣水牛坑、鹿坑和鸟坑等。
经过持续的考古发掘,殷墟洹河北岸地区以道路与沟渠组成的城市骨干框架逐步清晰,商王陵区也有新发现。牛世山介绍:“这些新发现是研究大邑商都城规划和布局上的新突破,将推动商文化与商代社会的研究,也为建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了新资料”。
责任编辑:何心悦 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