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攻坚主动仗 提升百姓幸福感
——河南省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综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12-27 07:24 来源:河南日报

  2022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谋划提出12项攻坚行动,随后省市场监管局等各责任单位分别出台配套子方案,河南食品安全领域为期三年的攻坚行动拉开大幕。

  三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聚焦“从农田到餐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严整治除隐患、强基础提能力、抓共治保安全,让攻坚行动成为守护中原食品安全的“最强音”。

  收官之年看成效,河南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连续两年在国家食品安全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

  齐抓共管勇挑千斤担

  十二项专项行动有产地环境、种植养殖、进口等源头环节,有生产、流通、餐饮等过程环节,有校园、农村等重点区域环节,也有粮食、保健食品、网络食品、食品“三小”等行业发展环节,必须联动开展、齐抓共管。

  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印发后,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召开会议,对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多次召开推进会,要求把“严”的主基调贯穿攻坚行动全过程。

  机制层面,省委、省政府将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列入督查内容,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将攻坚行动列入年度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内容,全省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和亮牌督办机制。省市场监管局等各责任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配合,定期会商风险,及时消除隐患,推动攻坚行动走深走实。

  党政同责、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全省9.57万名包保干部对88.82万家在产在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包保全覆盖。各级包保干部开展常态化包保督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化解风险隐患于日常。

  “我们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形成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推动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走深走实。”焦作市轩成餐饮配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总监李庆说。

  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

  攻坚,意味着要啃的都是硬骨头,面对的都是屡治不绝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

  三年来,我省聚焦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强化农兽药残留、食品掺假售假、“两超一非”等问题治理整顿,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务求实效。

  强化源头治理。持续巩固“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成效,开展豇豆、芹菜和“七条鱼”等重点品种药物残留治理、农资市场净化“秋风行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实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措施。

  严防风险隐患。建立健全覆盖所有县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多部门协调配合的风险交流体系、省市县三级抽检体系,以及以日常监督检查为基础、飞行检查和体系检查为补充的监督检查体系。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平安”专项行动,落实“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持续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风险防控。

  严管重点区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达标、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推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三小”治理力度,实施网络食品“净网”行动,全力守好“人间烟火”。

  严惩违法行为。开展食品安全领域“铁拳”行动和“昆仑”系列行动,持续深化打击食品“两超一非”、肉制品、食用油、“特供酒”以及农村、校园、工地、运输环节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三年来,全省共查处食品安全行政违法案件7.27万件、移送公安机关704件,查处涉农行政违法案件3888件,侦办犯罪案件793件。

  高水平安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我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豫农优品”、首批入选717个,全省拥有有效期内绿色食品2548个、有机农产品2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751个。中型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以“HACCP”为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达80%以上,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推行“ISO22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达100%。河南食品业经济总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二。

  聚力创新寻求新突破

济源一中研发五谷杂粮小漏斗破解“陈粮难”,获得国家专利。

  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成为攻坚行动的一大亮点。

  民权县推动传统的农村集体聚餐实现移动餐车管理,餐车上洗菜池、灶台、蒸箱、切配台、调料架等一应俱全,有效解决农村集体聚餐难以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开封市制定《开封市餐饮名店指导标准》《“开封宴”指导标准》《“宋宴”指导标准》等,优化餐饮标准、统一制作规范,让顾客吃得更美味、更地道、更有文化味儿。

  向信息化要效率,实现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将有效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监管决策水平。

郑州智慧农产品配送中心实现食品流通全流程智慧化管理。

  郑州市在试点市场开发“食安学堂”“溯本通”“云票通”“智慧监管平台”“食安助手”“慧市助手”等六大食用农产品信息化管理工具,建成区域化智慧监管平台。临颍县投资1.2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六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中心,年检食品1.2万批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为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我省探索设立食品安全责任险,全省共有参保企业和单位2.47万家,提供风险保障1084.57亿元。省政府食品安全办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连续4年组织媒体深入基层集中采访报道,发掘宣传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宝贵经验。

  食品安全之弦,须臾不可放松,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以高站位、硬举措、实作风,齐心协力、聚力攻坚,全链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政府食安办副主任,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防说。

  1

  标准制(修)订和风险监测行动

  发布185项地方标准

  依法开展标准管理。卫生健康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换届,农业农村部门组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8个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标准制修订制度建设。三年来,共制定《花生糕制品》《方便胡辣汤》《豫麦》等185项地方标准,省备案食品企业标准1万余份。

  依法进行风险监测。全省建立覆盖所有县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监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8.1万余份。健全覆盖至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承担监测任务的医疗机构达到3000余家。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发病及流行趋势,建立部门间、区域间的信息互通、合作互动、优势互补工作模式,分析研判全省食品安全形势,为政府决策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

  产地环境净化行动

  整治清单内企业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将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统一部署、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省累计排查涉重金属行业企业3927家,其中231家企业列入整治清单,全部完成整治销号。今年,我省Ⅰ-Ⅲ类好水比例为82.3%,高于年度考核目标6.7个百分点。

  坚持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全覆盖。安阳、新乡、济源完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现场排查工作,正在制定整治计划。郑州、开封、洛阳、焦作、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8个省辖市已编制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实施方案。

  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推进完成重点行业595项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VOCs综合治理、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等重点治理任务,有效促进企业VOCs治理能力提升。

  3

  农药兽药使用减量行动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

范县打造万亩高端绿色特色稻米基地。

  三年来,省级抽检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种植业产品16830个批次,抽检畜禽产品、水产品7072个批次,抽检农药2880批次、抽检兽药5260批次,抽检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

  全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创建总面积达到1649.99万亩,覆盖全省14.63%的耕地、17.64%的基本农田、22.04%的高标准农田。2024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为54.76%,比2022年上升3.56个百分点。

  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为45.8%,比2022年上升1.2个百分点。15733家规模养殖企业实施“减量化”行动,部级达标企业8家,省级达标企业222家。开展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筛选试验340余项,52项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培训力度,开展各种形式农兽药减量化使用、科学用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1.03万余场,指导培训67.07万余人次。

  4

  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立案处罚涉及保健食品案件395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我省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配备率100%,自查报告率100%。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年度抽考覆盖率均达100%。

  加强辖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累计检查生产主体595家次、经营主体167690家次,发现问题7469个,责令整改4550个,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企业7家,全部完成问题整改。

  持续开展集中整治,保健食品易出现的标签标识、原料提取物风险、缓解体力疲劳功能风险、营销欺诈等突出问题治理成效明显。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投诉举报、监督检查、抽检检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追溯问题源头,监、检、稽联动,会同公安部门立案处罚涉及保健食品案件395件,涉案金额5345.06万元。

  5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

  建立农村食品统一配送渠道的生产经营企业232家

  持续加强农村生产经营食品的抽检范围和频次。三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农村食品抽检50余万批次,抽检种类达31类。

  严格落实农村地区食品质量安全管控措施。在食品小作坊全面推行“6S”管理。紧盯严管食品批发商,持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从源头防控劣质食品流入农村市场销售。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农村食品经营店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店评价细则,督促引导农村食品经营店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农村聚餐点提升改造工程,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省建立了农村食品统一配送渠道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32家,基本实现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综合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商贸流通体系。

  6

  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餐饮服务企业“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0%

  积极推进餐饮服务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省应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或)食品安全员的餐饮服务企业已全部配备到位。市场监管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行政约谈会,督促指导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其经营门店(包括加盟店)的食品安全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全省餐饮服务提供者风险分级实施率保持在100%。

  不断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管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分支机构备案率保持100%。定期组织召开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座谈会、行政约谈会,加大对网络餐饮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和风险排查力度,共排查出“无堂食”外卖6005家,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无堂食”外卖621家,责令整改400家,下线128家,停业39家,立案15家,吊销许可证4家。

  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省餐饮服务企业“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0%。

  7

  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行动

  471家集中交易市场通过规范化建设评定验收

  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标准化管理、智慧化监管,三年来,全省新建市场44家,升级改造市场195家,打造30余家“智慧菜市”示范单位,471家集中交易市场全部通过规范化建设评定验收。郑州、洛阳、平顶山、鹤壁、焦作、濮阳、南阳、周口等市“菜篮子”市场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名片”。

  大力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四化”建设。省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责任“信息公示标准化、制度建设体系化、风险防控清单化、宣传培训常态化”建设活动,着力解决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主体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全省37.5万家食品销售单位达到“四化”建设标准,覆盖率达60%以上。

  8

  “三小”治理提升行动

  规范提升“三小”15628家

  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加强“三小”登记备案管理,规范登记备案程序,确保登记备案率保持在100%。在发证后两个月内开展首次现场检查,对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纳入日常监管档案。对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投诉举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迅速衔接执法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年来,共检查“三小”生产经营单位109.5万家次,监督抽检16.9万批次,立案查处6270件,查扣问题食品10293公斤。

  强化示范引领,对产能逐渐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鼓励其改进生产加工条件,向食品生产企业转型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业园和小餐饮集聚区。全省共规范提升食品小作坊908家、食品小经营店13934家、小摊点786家,126家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

  9

  网络食品“净网”行动

  清理取缔违法违规食品电商平台经营者1565户

  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并及时更新食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据库,及时归集食品电子商务经营者监管信息,建立健全食品电子商务经营者监管档案,实现了食品电子商务经营者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登记、备案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食品经营者管理档案建立率100%。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采取集中约谈、到平台经营地现场培训指导等多种方式对网络订餐、网络销售平台提供方开展面对面约谈及集中培训,严格督促平台提供方和入网经营户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强化日常监管力度,注重线上监测固证、线下调查处理,全省共清理取缔违法违规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1565户。组织开展网络食品经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行为,全省共查处食品电子商务行政处罚案件1156件。

  10

  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29416个学校食堂全部通过评价验收

食育已经成为全省幼儿教育的普遍形态。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省市场监管局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监管制度措施,持续推动落实学校(幼儿园)校(园)长负责制和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主体责任。全省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配备率均达到100%,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抽查考核覆盖率达到100%。

  持续加强监督管理。每年春、秋季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每年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紧盯中高考等重点时段,校外供餐、承包经营企业等重点单位,餐饮具清洗消毒、“三防”设施设置等重点环节进行排查整治,学校食堂抽检覆盖率达100%。三年来,全省各地共检查学校食堂259147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9446份,立案查处3372起。

  积极推进“智慧监管”。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0%以上,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100%,全省29416个学校食堂全部通过评价验收。

  11

  “优质粮食工程”行动

  增加优质绿色粮油产品加工产能568.8万吨

  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方案》。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联合财政部门搞好顶层设计,制订资金分配计划;市级统筹谋划确定实施重点,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监督管理;县级具体实施主抓落实和监管。三年来,省级财政累计安排支持资金9.1亿元,市县财政筹集1.6亿元,带动企业项目总投资达到36.7亿元。

  2021年以来,我省累计实施“六大提升行动项目”超过210个,改造提升绿色仓容240万吨,改造提升加工生产线315条,增加优质绿色粮油产品加工产能568.8万吨,新增应急供应网点139个,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294.5万吨。通过五优联动,订单收购优质原粮378.25万吨,累计助农增收超过30亿元。通过提升粮油加工出品率和仓储保管条件,累计减少加工环节损失21.7万吨,减少储存环节粮食损失19.6万吨。

  12

  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

  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8批次

  郑州海关积极配合海关总署开展输华食品准入评估工作、输华食品议定书起草审核,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远程视频检查,完成指派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评审任务,先后派出专家赴西班牙开展输华水产品实地检查、赴秘鲁开展山核桃输华管理体系评估检查,有效落实进口食品源头管控。创新信用培育、信用修复等监管措施,不断提升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全省进口食品进口企业全部纳入海关信用管理体系,落实差别化监管,有4家进口食品进口商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享受海关通关便利化措施。

  持续开展“国门利剑”联合专项行动,保持对走私犯罪行为高压严打的态势。三年来,郑州海关共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8批次,缉私部门立案查处走私冻品、洋酒、雪茄案件9起,累计案值7285万元。(孔晓萱/文 图片均由省市场监管局提供)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