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深邃长河中,每一次考古发现都如明灯般启迪我们新的认知。2024年12月14日,岁末一期的“商都论坛” ,在众人期盼中如约而至。夏商周著名考古学者、早商习刻骨辞亳字释义者李维明先生以 “‘郑亳说’与‘夏文化’文字新证” 为题,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见解,携领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在岁月的长河中探寻被尘封的珍贝。
古文字作为链接古今的密码,一笔一画中映射出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对世界的理解。自殷墟甲骨的发现,商代历史成为信史。然而殷墟甲骨已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并非甲骨文字的源头,那更早的甲骨文字在哪,此疑问驱动我们不断地探寻与发现。
李维明先生经过多年的学术探索和研究,找到了商代早期的甲骨文字证据,为二里岗出土的商代牛肋骨刻辞上的“乇” 字进行了补识,为激烈争论30余年的“郑亳说”力添关键文物支撑,最终形成了广泛共识的学术定论。商代文字的线索,在一系列陶文和骨辞的发现中愈发清晰。这次讲座中,李先生将郑州新密黄寨遗址出土的卜骨字符、郑州二里岗早商时期的牛肋骨刻辞、安阳殷墟晚商文化的牛骨刻辞进行比较,发现在卜骨材质、施灼、使用象形文字或会意形文字刻辞等特征上,具有明显的承继性。甲骨文出现的时代,源头在商代早期以及更为久远的二里头文化。
商都讲坛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全神贯注,仿佛历史有魔力,将大家深深吸引。李维明先生抽丝剥茧,逐条梳理,逻辑严谨,生动易懂,为观众一一展示那些珍贵的文字考古新证,带领观众理清了夏商文字的发展脉络。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惊叹之声和连连鼓掌的共鸣。一位历史爱好者激动地说:“参观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时,经常有观众对展柜里的牛肋骨刻辞提出疑问,这场讲座让我对它的含义、作用有了真正全面的了解,对夏商文字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早期文明的无穷魅力”。讲座之后,几位小学生粉丝听众,围绕着李维明先生兴致勃勃地提问,在获得耐心细致解答后,还意犹未尽地签名合影。看到年轻一代对历史的热爱,对文明探源的探索和思考,李先生感到由衷欣慰。
此次商都讲坛,文字考古新证的梳理和讲解,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一扇探究古老文明的路径。它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与碰撞,更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致敬与传承。相信在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夏商历史的神秘画卷将徐徐展开,为我们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图景。(记者 张体义 杜军)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