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绿色引擎 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12-12 09:29 来源:河南日报

西峡县猕猴桃硕果累累。

好生态带动旅游发展。

邹庄移民新村的特色美食。李格谣 摄

艾草加工。

淅川金银花产业生“金”吐“银”。杨振辉 摄

南阳月季产业蓬勃发展。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既是生态敏感区也是生态富集区。近年来,南阳持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擦亮生态底色,突出“绿色崛起、美丽富民”定位,打响“山水氧光,风林果花”生态品牌,走出了一条水源地跨越转型的特色之路。

  “围绕着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南阳着重念好‘治、建、转、防’四字诀,统筹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表示,通水十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安全送水超680亿立方米;南阳积极开展综合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联防联控等创新实践,生态安全与美丽富民实现了有机统一,水清岸绿、和谐开放的生态画卷越绘越浓重、越擦越亮眼。

  2022年6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勾画了蓝图。

  以此为遵循,两年多来,南阳市突出走好特色发展路径,紧扣副中心城市“三区一中心一高地”定位,加速探索生态宜居、创新高效的新发展动能,在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之路上全面起势。

  水更清绿生金

  从空中俯瞰丹江口水库淅川渠首库区,壮阔的水面碧波荡漾、白鹭翩跹,岸畔青山连绵、四季常绿,湖光山色旖旎动人。

  南阳兼具绿之韵、水之源、文之脉、粮之仓、农之特。推动绿色崛起,南阳致力于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加快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全力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淅川渠首库区是南阳的生态“首善”之地,十年来,不断壮大的绿色经济产业链愈发生机盎然。

  “过去的荒山都种上了树木,加上甘甜的丹江水,如今淅川独特的小气候特别适合种植石榴、柑橘,只要做好过冬准备,明天又是一个丰收年。”在淅川县九重镇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枢纽附近的武店村,省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刘强介绍,武店村已经建成千亩软籽石榴果园、渔村农家乐民宿等,正在加快包装饮用水车间建设,当地借助生态修复找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

  为守好一库碧水,2014年以来,淅川县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高标准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环库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7%提升至现在的61.7%。

  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持续营造的良好生态环境、核心水源保护地的格局定位等优势,淅川县坚持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打造,大力推广生态高效林果业种植。当地成立林果发展中心,种植柑橘、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10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

  行走在丹江库区两岸,一望无际的五角枫、侧柏、火炬松等生态林,连片的杏李、石榴、黄金梨等果树林,绿了荒山,富了乡亲,美了乡村,“满眼青绿”实实在在转化为生态经济效益。

  “十三五”至“十四五”时期,南阳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经济、绿色食品产业,全市绿色有机认证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形成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黄金梨、金银花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名优品牌,菌、花、果、药“四特”经济在山乡遍地开花,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特色集群,生态资源正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助推器”。

  通过持续厚植生态优势,南阳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两山论”正在南阳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生态兴产业旺

  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必须以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为牵引,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绿色是南阳最鲜明的底色,筑牢“绿屏障”始终不松懈。

  南阳是国家生态屏障之一。近年来,南阳造林总量常年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40.51%;全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7%,提前完成“十四五”省定14%的规划目标。

  南阳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还入选“十四五”全国100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一举摘取联合国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金字招牌,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的“内乡模式”被写入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

  生态是南阳最厚实的家底,打通“转换链”为破局之道。

  南阳市委、市政府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方案》,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以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保护补偿为重点,深入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推动林业碳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自然资源权益交易。淅川县、西峡县获评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

  南阳正全方位提升生态产业“含金量”。“十四五”以来,南阳坚持调整结构、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成为发展主线。

  “外地来南阳旅游的人常会买上一份健康伴手礼带回去,里面有艾灸贴、眼罩、泡脚丸等产品。”今年5月13日,南阳医圣文化园正式开园,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崔松涛说。文化园作为南阳中医药强市“六名”战略的支撑性项目,将中医药与文旅文创、食疗药膳、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等相结合,助推打造千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南阳不仅是闻名世界的“医圣故里”,“一花一草”也叫响全国,艾草、月季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年产值分别超百亿、30亿元。

  目前,南阳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400亿元,产业规模全省领先。全市中药主要种植品种83个、种植面积近200万亩,规模以上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55家,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31家,已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5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同时,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完善。

  南阳是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当前旅游康养热门目的地。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兼具文化和生态两大优势。

  立足资源禀赋,南阳持续讲好“文化、山水、月季、康养”故事,广泛推介“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深入实施“宛美旅游”规划。该市还不断深化京宛对口协作机制平台,持续拓展合作空间、全面提升合作能级,助力南阳融入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79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608.8亿元,分别增长4%和37.6%。

  南阳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菌、花、果、药“四特”经济,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提质、扩量、增值。找准先进制造业“突破点”,打造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超前谋划布局合成生物、新能源装备、航空再制造及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含绿量、含新量”。

  碧水丹心,渠清如许。沿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南阳将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持续诠释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更多“好风景”变成“好前景”。(晓梦 同冯)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