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河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12-11 09:02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河南在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动国家一系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取得实效。

  河南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锚定“两个确保”目标,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高出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7%,上半年同比增长4.9%,关键指标呈现逐月逐季向好态势。这份成绩单彰显了河南勇担“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为全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抓项目稳住发展基本盘

  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拼经济、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的重大举措,河南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转,形成强大动力源。

  12月2日,河南省医疗领域首个重大科学装置——河南智能医学研究设施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依托单位,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估算为5.71亿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表示,建设河南智能医学研究设施旨在通过收集、传送、整理和应用医疗数据,推动建立一个包括标准数据、计算能力、开发工具、评测体系等在内的智能医学研究创新体系。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河南以季度为周期、以产业项目为重点,在全省谋划并持续滚动开展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

  开封市围绕汽车制造产业链,打造了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47家。奇瑞汽车入驻开封14年,2023年产值达191亿元,今年有望达到260亿元,成为“开封制造”的一张名片。开封市市长吴海燕表示,开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制造为要”,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抓手,实施制造立市“十项行动”,重点打造汽车制造、化工新材料、现代食品三大千亿元级产业链,加快培育“7+10+N”产业链群,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2021年7月以来,河南已累计开展14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共实施项目1.68万个,总投资11.58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9718个,总投资6.7万亿元,分别占比57.8%和57.9%。通过持续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河南以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推动经济发展增势增能,展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奋进之势。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河南针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探索通过每个季度一期的“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促进全省各市县扩大投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近3年来,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年均增长4.4%、15.1%,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由2020年的28.5%、6.2%提升至2023年的32.5%、8%。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22.4%、11.1%提升至2023年的25.5%、14.7%。

  未来,河南“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更有力支撑经济稳进向好、趋优向新。

  谋创新优化内生驱动力

  作为工业大省的河南,在新材料领域有着完备的产业基础以及广阔的应用市场。今年11月,中原石墨烯实验室在郑州航空港区揭牌成立,河南省实验室“家族”再添新成员。长期从事石墨烯等纳米碳材料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受聘担任中原石墨烯实验室主任。

  刘忠范认为,河南碳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产业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在人造石墨、金刚石、高纯石墨等领域拥有一批龙头企业。他表示,中原石墨烯实验室将采用“一体两翼、一对一孵化”机制,成立中原烯碳有限公司和中原烯碳产业基金,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实现从创新到产业的闭环。

  今年10月,中原纯化制程实验室、中原再生医学实验室等6家省实验室在郑州集中揭牌,标志着河南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自2021年7月17日河南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揭牌运行以来,3年多来河南先后揭牌27家省实验室及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源地。

  这27家省实验室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河南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食品科技、绿色低碳、纳米生物学等多个前沿领域,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

  以省实验室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牵引作用。河南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离不开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支撑,省实验室就是河南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第一梯队”。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旭表示,3年多来,河南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省实验室实现从0到27的快速跨越,并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2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62.3%。

  布链群打造增长新引擎

  近年来,河南提出打造“7+28+N”产业链群,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这是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底层逻辑。

  郑州航空港区抓住机遇、用好政策,以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围绕链主强链补链,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前,该区形成了以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为支柱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成为全球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比亚迪产能最大的整车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今年1月至10月生产整车38.8万辆;中原医学科学城加快建设,引进中国医药工业和跨国医药巨头15家……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主任田海涛表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郑州航空港已成为全国航空物流枢纽和经济增长新高地,具备了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

  产业链群的竞争力、活力,最终比拼的是创新力。自“7+28+N”产业链群建设启动以来,河南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融共舞,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2023年,河南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72.7%,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3.4%,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3%。

  初冬时节,洛阳市伊滨区的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门前一派繁忙景象,满载新能源电池产品的大货车缓缓驶出,将货物发往国内新能源车企及手机生产企业。据了解,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千亿元产值,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洛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的新能源产业链群新格局。

  加快推进“7+28+N”产业链群建设,3年多来,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2.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9%。

  促开放拥抱合作新机遇

  抢抓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郑州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近年来,河南依托空陆海网4条“丝绸之路”,多措并举拓展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创新开放体制,变枢纽优势为发展胜势,构建功能齐备、要素集聚、产业繁荣、互联互通、环境优良的高水平开放格局,推动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

  在今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河南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等重点企业纷纷参展,各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助推河南产业链群深度对接上下游需求、融入全球供应链格局。

  在展会现场,GE医疗中国副总裁、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向嘉宾动情地讲述了与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情缘。“今年,我还参加了洛轴建厂70周年庆祝活动,见证了洛轴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陈和强说。

  工业机器人是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也是河南制造业努力追赶的新赛道。在郑州新密曲梁镇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郑州越达工业4.0机器人环保智能化项目短短一年内拔地而起。公司外联经理张献坤介绍,目前公司海外订单持续走高,各种焊接机器人受国外客户欢迎,在中东、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增长很快。

  在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多台大型盾构机正在有序装配中,车间墙上悬挂着醒目的标语,“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据悉,该公司已实现超大盾构机主轴承的全过程自主生产,订单总数超过1700台,广泛应用于国内40余个地区,并出口到32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为全球客户提供了中国装备和中国方案。

  郑州作为河南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领头羊,在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勇挑重担。郑州市副市长胡军表示,将持续巩固枢纽开放优势,全面链接世界。目前,郑州的4条“丝绸之路”通达全球,郑州机场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中欧班列“27站点8口岸”国际物流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140多座城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居中部地区第一位;海铁联运突破4万标箱。同时,郑州与东盟、中东、南美及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3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至35个;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自贸区郑州片区的12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11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首台套最大直径溢流型球磨机,在加纳纳穆蒂尼矿业项目现场一次试车成功。这也是截至目前我国出口海外的规格最大球磨机,在技术性能、工艺制造、加工周期等方面实现新跃升。中信重工国际公司总经理靳松表示,他们按照国际标准,应用变频双驱同步电机驱动等关键技术,采用三维参数化设计和智慧工厂智造,代表了目前国际高端矿业装备的先进水平。

  洛阳市市长徐衣显表示,洛阳将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通过深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和制度型开放战略,有效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当前,河南全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在日前召开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务虚会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表示,要锚定目标、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在战胜挑战中抓住机遇,在乘势而上中实现更大突破,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推动河南经济提质提速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局面。(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责任编辑:张家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