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12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郑州、洛阳、安阳、济源分别晒成绩、亮举措,介绍各省辖市(示范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郑州:在“铺天盖地”中培育“顶天立地”
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60%,在全国九大中心城市和各大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全市共有民营企业83.8万户,数量居全国城市第11位,其中,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48家,50亿元以上企业26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2家。
如何让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铺天盖地”成长,同时又培育出“顶天立地”的骨干民营企业?培育“新动能”是关键。郑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张霄牧介绍,近年来,郑州市搭建“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累计发布政策1884条,开通线上兑付政策项目298个,直接兑付企业资金83.7亿元。推广“郑好融”综合服务平台,入驻用户94.7万家,为企业授信627亿元,累计放款370亿元。
据介绍,郑州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800家,全省占比接近50%,拥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5531家,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成果占比达64.3%。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新增民营企业超3万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1%;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2354.1亿元,占全部进出口的68.1%,同比增长30%。众多民营企业为郑州市当好“国家队”“领头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洛阳: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首次排名全省第一
民营经济在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用“6789”来概括:今年以来,洛阳市民营经济贡献了62.3%的地区生产总值、74.3%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及83.2%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1.6%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洛阳市副市长王国辉说,洛阳市出台《洛阳市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等政策措施,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立“企业家日”,大力营造尊商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提振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信心。
同时,洛阳市健全市县乡三级领导包联企业、企业诉求快反,以及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沟通会商、问题分类专题会商等工作机制,企业反映问题动态办结率保持98%以上。2023年全市营商环境评价首次排名全省第一。
安阳:民营经济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目前,安阳共拥有各类经营主体52.3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民营经济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今年以来,该市聚焦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制定先进制造业“四梁八柱”企业支持政策、“青苗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共有9家民营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8家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崇林介绍,安阳市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申报重点项目并创新审批,“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中,民营企业项目数量与投资占比超60%;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畅通诉求办理机制,今年以来,2700余名助企干部深入基层,受理解决企业反映各类问题800多个,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辟营商环境绿色通道,对涉企事项一律优先办理,全面推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不予处罚事项“四张清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济源: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69.5%
民营经济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对GDP的贡献率达69.5%,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87.8%,税收的贡献率达88.4%,就业的贡献率达90%以上。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市长赵山介绍,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中,济源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部署,狠抓四项工作落实落地。一是以产业培育为“先”。创新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建立帮助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组建19个服务团,引导民营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改造”。二是以科技创新为“要”。紧盯民营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用融合、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的堵点痛点,加快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助推民营企业向“新”而行。三是以提升服务为“本”。通过建立营商环境专班工作制度等措施,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四是以权益保护为“基”。大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柔性执法,最大限度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护航企业平安发展。(记者 王昺南 肖遥 齐亚琼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范坤鹏)
责任编辑: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