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科技范、绿色化,“乡谣农场”长出大梦想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12-06 15:26 来源:大河网

  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健康。以后,郑州的“菜篮子”不仅给市民提供瓜果蔬菜,还提供番茄红素、果蔬汁等膳食补充品和健康饮品。

  百姓入股,参与分红;绿色种植,三产联动。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的“乡谣农场”,是一座以绿色生态蔬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化农场,该农场通过一二三产融合,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产品的销路,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增产增收。

  乡谣农场也有大目标,下一步,农场将打造大蒜素提取生物制造中心、番茄红素加工中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值和收益,通过挖掘农产品的价值,让更多的收益留在当地,带动当地及周边居民的收入。

高空俯瞰孙庄村的种植大棚。

  农场丨一二三产融合,带动当地增收致富

  12月2日,记者来到农场内的一座西红柿大棚,只见其中部分果实已经成熟,显现出鲜艳的红色,而大部分仍处于青涩阶段。还有许多枝条正处于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中。尽管整个大棚看起来很安静,但还是能听到类似蜜蜂发出的轻微嗡嗡声。

  “因为大棚内没有自然风,本地蜜蜂不会在这里工作,所以我们购买了专门用于授粉的雄蜂,这种雄蜂比普通的蜜蜂个头会更大,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授粉任务。”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中岭告诉记者。

正在授粉的雄峰。

  随后,记者一行走进另外一座温室大棚,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草莓香。孙中岭介绍说:“这里采用的是绿色种植标准,每座大棚内部均配备了可追溯监控系统,以最大限度保证蔬菜、草莓以及其他农产品的质量。”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方式,不仅能够确保草莓拥有足够的甜度,还能保留其自然香气,从而提升整体品质与产量,这也是他们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

  记者在乡谣农场内注意到,这里的大棚连片成排,形成了一定规模。根据介绍,该农场是孙庄村为发展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而成立的集体经营组织,如今农场内的日光温室和钢骨架大棚达到了177座。

草莓大棚。

  据了解,2016年以来,孙庄村通过注册村办企业,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人力、资金、农机、人才5种入股方式,建成1800亩“乡谣农场”,发展绿色生态蔬菜、水果种植和农业服务项目,探索农村合作经营新模式,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

  在乡谣农场,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孙中岭介绍,第一产业方面,农场采用绿色种植理念培育农产品,并成功获得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第二产业则致力于农产品的分拣与深加工工作。至于第三产业,乡谣农场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拓宽销售渠道,不仅服务于当地,还显著提升了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育苗大棚。

  经过全村共同努力,通过“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2023年乡谣农场实现亩均收益8530元,吸纳60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高品质农产品,为此,孙庄村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村里的合作社获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赋能丨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如今的孙庄村,“乡谣农场”持续升级,已成为考察学习、观光采摘的好去处。不断完善的农产品原产地追溯和质量标识体系,让“乡谣农场”品牌越叫越响。

  “乡谣农场作为集体经营组织,有效破解农村分散经营的短板,保证了农产品的均衡化种植。”孙中岭说,近些年来,乡谣农场的收益逐渐在提高,如今亩产收入超过了8000元,远远超过了原来的亩产400元。

正在忙碌的孙庄村村民。

  作为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孙中岭说,在探索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他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中牟是大蒜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我们准备打造一座大蒜素提取生物制造中心,增加大蒜的附加值,推进大蒜素在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孙中岭说,同时,还将打造一个番茄红素加工中心和果蔬汁加工提取中心,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值和收益,从而促进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西红柿大棚。

  根据谋划,下一步,孙庄村将积极打造电商平台,服务于更多的村民群体和其他乡镇,助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持续推动生产链与供应链结合,努力打造“三产融合”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刘瑞朝 张家祺)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