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12-06 10:00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4年12月6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各省辖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张霄牧 郑州市政府党组成员

  王国辉 洛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薛崇林 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赵 山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市长

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雷化雨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郑州、洛阳、安阳和济源的有关负责同志,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本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郑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张霄牧先生;

  洛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国辉先生;

  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崇林先生;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市长赵山先生。

  欢迎各位发布人!

  下面,先请张霄牧先生作情况介绍。

5.png

  郑州市政府党组成员 张霄牧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近年来,郑州市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经济规模占比、市场主体数量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优势。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在全国九大中心城市和各大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全市共有民营企业83.8万户,数量居全国城市第11位,其中,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48家,50亿元以上企业26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2家,各类民营市场主体接近200万户,占比超过97%。今年以来,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决策部署,立足优势,持续完善机制、优化环境、惠企育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工作成效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促改革、稳预期。着力破除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方面的隐性壁垒,在企业设立方面,企业注册、迁移、注销全流程实现自主畅通;在政府采购方面,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采购份额比例由30%提高到50%以上;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是促创新、抓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800家,全省占比接近50%,拥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5531家,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成果占比达64.3%。泛锐熠辉已成为气凝胶领域市场占比最高的企业,汉威电子是国内气体传感器行业龙头企业,安图生物跻身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头部企业,宇通大中型客车连续21年国内销量第一。

  三是促转型、抓业态。推动民营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UU跑腿已“跑”进全国200余座城市,累计注册跑男650万人次,已成长为同城即时生活服务行业头部企业;蜜雪冰城门店突破3.7万家,其中海外门店超4000家,已成长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现制饮品企业;海一云商创新电商模式,开设直播间800余间,累计为全国超过3000万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营业收入连续四年实现50%以上增长。

  四是促惠企、优环境。搭建“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累计发布政策1884条,开通线上兑付政策项目298个,直接兑付企业资金83.7亿元。推广“郑好融”综合服务平台,入驻用户94.7万家,为企业授信627亿元,累计放款370亿元。设立“郑州企业家日”,举办两届企业家日活动,对来自制造业、建筑业、物流业、商贸业、服务业等领域的43位企业家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全方位营造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创新、尊重企业家价值、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

  五是促开放、拓空间。今年以来,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5200余家,宇通客车全球市场占有率超10%,成为郑州企业出海的“先锋队”,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致欧家居外贸营收占比100%,产品长期位列欧美线上家居零售市场细分类目前列。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市新增民营企业超过3万家,22家企业入选2024年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名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高于整体3.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1%,高于整体2.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2354.1亿元,占全部进出口的68.1%,同比增长30%,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广大民营企业为郑州市当好“国家队”“领头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谢谢。

  雷化雨

  请王国辉先生作情况介绍。

4.png

  洛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王国辉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近年来,洛阳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重大方针政策,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民营经济贡献了62.3%的地区生产总值、74.3%的技术合同成交额、83.2%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1.6%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一、做好统筹“大文章”,扎牢民营经济发展根基。出台《洛阳市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等政策措施,统筹全市力量,构建民营经济多层级、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成立商事调解工作室,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设立“企业家日”,大力营造尊商亲商重商浓厚氛围,提振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信心。

  二、打造服务“强引擎”,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设立民营企业之家、洛阳市青企创客社,健全市县乡三级领导包联企业、企业诉求快反、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沟通会商、问题分类专题会商等工作机制,企业反映问题动态办结率保持98%以上。开展“河洛益企·政在行动”系列宣讲活动、惠及企业4000余家。建立“月监测、季通报、适时约谈、年评价”监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建立企业人才用工信息库,发布就业岗位65万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举办“大就业”巡回民营企业招聘专场活动,服务企业2000家次以上。

  三、跑出创新“加速度”,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全市3724个创新平台,民营企业平台占八成。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17家,民营企业占比超90%,新强联轴承、普莱柯生物等一批民营企业加速成长为省制造业头雁企业。设立“三大改造”专项基金、制定优惠利率、免费提供“智改数转”诊断,民营企业成为全市产业转型“生力军”,创建省级以上智能车间68个、绿色工厂32家。

  四、描绘营商“工笔画”,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坚持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各部门触发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公示率100%,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涉企事项办理环节压减60%,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上线揭榜挂帅等25项服务;建成全省第二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民营企业专利授权周期缩短89%,2023年全市营商环境评价首次排名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民营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加强政策协调和督导落实,着力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雷化雨

  请薛崇林先生作情况介绍。

3.png

  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薛崇林

  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介绍安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安阳市委、市政府,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安阳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民营和国有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目前,安阳共拥有各类市场主体52.3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民营经济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挑大梁作用。今年以来,安阳市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在市场风浪中强体魄、壮筋骨、做贡献!

  重扶持,促进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围绕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先进制造业“四梁八柱”企业支持政策、“青苗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推动民营企业向新而行、向高攀登。截至目前,共有9家民营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8家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翔宇医疗、旭阳光电分别成为国家链主和省链主企业,利源燃气、凤宝管业入选“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光远新材成为全球先进的超细电子纱和超薄电子布制造基地,旭阳光电盖板玻璃弥补了国内技术空白。1—10月份,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占规上工业的比重61.8%。

  破篱笆,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活力。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确保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成功申报2024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并向社会公开。创新设立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协同并联推进审批手续办理。“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中,民营企业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占比均超过60%。1—10月份,民间投资增长7.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61.4%。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解难题,提升民营企业帮扶质效。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用好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办理机制,今年以来,2700余名助企干部深入基层开展集中走访企业活动,受理解决企业反映各类问题800多个,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出台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4%,再贷款授信比120%,居全省第1位。持续深化“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创新“政企双聘、政聘企用”新模式,累计引进各类人才8.78万人、发放各类补助6300多万元。

  优生态,培植民营企业发展沃土。聚焦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动营商环境系统性重塑、整体性提升。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市场监管、要素保障、践诺守信、司法服务”5大专项行动,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00条重点任务,开辟营商环境绿色通道,对涉企事项一律优先办理,全面推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不予处罚事项“四张清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巩固提升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果,“信用信息跨区域联动线上修复”等多项创新举措被国家、省级部门推广宣传。

  下一步,安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经验和做法,持续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环境、提供更大支持。谢谢!

  雷化雨

  请赵山先生作情况介绍。

2.png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市长 赵山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济源示范区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济源示范区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部署,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济源示范区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对GDP的贡献率达69.5%,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87.8%,税收的贡献率达88.4%,就业的贡献率达90%以上。从企业数量规模看,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达11万户,占济源全部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97.8%。从主要产业划分看,一、二、三产业中,民营经济数量占比分别为99.5%、94.3%和98%,在居民服务、批发零售等行业中,达到了99%以上。从企业进出口看,自2008年开始,民营企业已成为济源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今年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达349.7亿元,同比增长88.2%,占济源进出口总值的九成以上。

  企业有活力,经济有动力。经过多年发展,民营经济在济源这片创新发展的热土上,可以说,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已经形成了各类民营企业百舸争流、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为济源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济源金利金铅上榜中国企业500强,金利金铅、万洋冶炼、济源钢铁3家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金利金铅、万洋冶炼、济源钢铁、金马能源、恒通化工5家民营企业入围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产值超百亿的民营企业有5家(济源钢铁、金利金铅、万洋冶炼、富联科技、金马能源),产值超十亿的民营企业有16家,上市企业3家(清水源科技、金马能源、金源氢化),入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同时,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我们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因地制宜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延链升链、新兴产业补链强链、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循环经济闭链成环。其中,民营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济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超千亿发展,推动了钢产品深加工和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迈进,推动了电子信息、纳米材料、食品饮料三大200亿级产业集群的聚链成势,推动了能源新能源、绿色环保两大100亿级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

  下一步,济源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安排部署,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延链补链、做大做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质升级,着力打造更多的“单项冠军”和头部企业,加快建设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融合更广、生态更好的民营经济发展体系。谢谢大家。

  雷化雨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发布。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郑州市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3万户,在全国各城市排名非常靠前,今年以来净增了3万多户,企业数量规模的持续增长反映出民营企业对在郑州市发展的良好预期。请问,今年以来,郑州市都推出了哪些好的举措来吸引、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落地发展?谢谢。

  张霄牧

  谢谢你的提问。民营经济是郑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机制建设、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等方面加力,千方百计支持好、维护好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发布以后,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实施,为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向民营企业释放“强信号”,推动营商环境向更优进阶。今年2月19日,我市的“新春第一会”,唯一的主题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会上,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大抓营商环境”动员令,释放出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今年以来,我们集中开展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降低电费、压降气价、审批改革提速增效、规范监管执法、净化窗口服务、府院联动化解问题楼盘、招标投标全链条整治等八大专项攻坚行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二是为民营企业搭建“避风港”,设置民营经济职能机构。上半年,我市正式设置了市一级的民营经济职能机构,市发展改革委挂民营经济发展局牌子,进一步强化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保障。10月份建立了由全市41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市级联席会议制度、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共组织召开各类民营企业座谈会91次,联系企业393家,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76个,解决问题247个,做到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三是做民营企业的“护航人”,强化对民间投资项目的资金保障。面向民间资本推荐四个批次225个项目,总投资4095亿元,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新大方云创中心成功入选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前三季度,我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1%,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9个、4.3个百分点。

  四是树立尊商爱企“风向标”,举办“郑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自2023年起,郑州市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郑州企业家日”,上个月我们以“致敬企业家 新质向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郑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包括创新成果展和金融赋能、低空经济、出海贸易等多个专题交流活动,郑州再次以城市之名向企业家致敬。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研判,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持续为民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努力营造更好更优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诚邀广大民营企业家走进郑州、投资郑州、扎根郑州。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刚才在介绍中提到,2023年洛阳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第一。请问洛阳市在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谢谢。

  王国辉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洛阳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支撑、突出以评促改、抓实诉求响应,持续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2023年洛阳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第一,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名列全国最佳口碑城市前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惠企改革。建成“一件事一次办”系统,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持续深化“有诉即办”,12345热线受理诉求80.15万件,满意度99.30%。建成洛阳市企业服务平台(“免申即享”平台),发布政策文件169项,上线25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服务。建成电子证照一体化共享平台、政府机关电子印章系统;上线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系统,为4169户企业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库实现部分事项“免证可办”。二是强化以评促改,扎实实施提升行动。系统梳理“问题任务、目标责任”两张清单,编列交办27个指标、945项重点任务,推动优化提升工作台账化、具体化。开展“市场主体评议营商环境”活动,组织企业对34个市直部门、14个县区进行满意度评议,推动457条问题整改到位。扎实开展市场主体评议营商环境活动和作风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明确3项整治重点、4个方面9项任务举措,全方位发现和解决工作作风不优、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损害企业利益等问题,推动干部转作风、提能力。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政务效能。以综合窗口改革为引领,政务服务实现由单个部门受理向“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受审分离服务模式转变,企业群众办理业务申请材料比改革前减少42%,跑动次数比改革前减少74%,办理时限比改革前减少70%。“洛快办”APP接入90项高频便民服务应用,实现89项“一件事一次办”,120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四是强化涉企服务,高效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建立《洛阳市政企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优化畅通企业问题诉求反映协调渠道。综合运用诉前调解、快审快执、能动司法等举措,全市企业诉讼时间成本连续4年下降。建成中国·洛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施专利快速预审,推动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压缩89%。持续推进工业用水、用气降费行动,目前在全省已完成价格调整备案的地市中,我市均处于最低区间。

  下一步,洛阳市持续扩大营商环境新优势,主动对标国内前沿地区的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各方面工作向民营经济聚焦、各方面精力向民营经济集中、各方面资源向民营经济倾斜,高位推动国家、省重大决策部署在洛阳落地见效,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

  大河财立方记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请问,安阳市在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性措施,取得了哪些亮点成效?谢谢。

  薛崇林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安阳市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2.07%,同比增长16.3%。

  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金字塔梯次培育工程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活动,出台“青苗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1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1家。高质量运营蓝天实验室,集聚无人机相关企业103家。今年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9.4%。

  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增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省级中试基地2家,技术合同成交额42.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依托安阳(北京)离岸双中心,今年以来组织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对接活动200余次,纳入适安产业发展科技成果2000余项。

  三是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三次迭代升级“洹泉涌流”人才政策,率先推出“一岗一房”引才举措,精心构筑“洹泉涌流”“3+23”和高层次人才引进“1+23”政策体系,核定600名人才专项编制,创新出台“政企双聘、政聘企用”人才服务机制,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55万套、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8.78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以创新驱动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刚才济源介绍,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比达97.8%,1家民营企业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1家中国企业500强、3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类企业百花齐放、蓬勃发展。请问济源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实招、亮招?谢谢。

  赵山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中,济源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部署,狠抓四项工作落实落地:

  一是以产业培育为“先”。稳定经济增长,归根结底要靠企业。近年来,我们落实省委关于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的工作要求,创新开展了“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加快推动超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向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企业稳步迈进,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体量。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建立帮助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29位示范区领导包联82家企业,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组建19个服务团,深入民营企业、上门服务,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民营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改造”,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了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今年以来,培育库企业营收增长面达45.1%,实现了政企同心同向、“双向奔赴”。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要”。民营企业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紧盯民营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用融合、核心技术突破、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堵点痛点,加快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助推民营企业向“新”而行。截至目前,济源民营企业中,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重点民营企业实现了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居全省第2位;优克电子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3家企业获评省级水效“领跑者”名单,数量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数量较2020年均实现了翻番,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三是以提升服务为“本”。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们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比如说,我们建立了营商环境专班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在全省创新建立“码上服务”工作机制,实行政策措施“码上发布”、行政执法“码上监督”、问题诉求“码上反映”,进一步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让企业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政策、沟通信息、反映问题。比如说,我们率先在全省推出开办企业“1100”模式(一网、一次,零费用、零跑腿),聚焦民营企业最为关切的土地、金融两个关键要素,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拟审批等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标准地+承诺制”“交房即办证”等,去年以来,为115个项目、统筹用地4700多亩,为2375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00多亿,为项目建设提速,为企业发展增效。

  四是以权益保护为“基”。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是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柔性执法,每个季度开展自查检查,确保强制措施合法合理适用。今年以来,累计实施不予处罚案件1508件、从轻处罚案件191件、减轻处罚案件55件、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案件92件,减免罚款480余万元。同时,我们快审快结涉企案件,市法院结案率达93.8%,严厉打击涉企犯罪,最大限度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护航企业平安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雷化雨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再见。

责任编辑:张家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