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阳,左岸如画。11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乡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新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栋在发布会上介绍,黄河流经新乡165公里,流域面积达4100平方公里,拥有全黄河流域最宽河道断面、最大临背悬差、最大河道横比降、最多滞洪区、最大滩区面积、最多滩区人口,新乡市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落实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坚持生态优先 打造幸福母亲河
孙栋表示,为完善规划体系,印发实施《新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加快构建“1+N”规划体系。
与此同时,新乡还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察,与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审计相联动,坚持问题导向、真查实改、问责问效。
“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率达4.4%,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7位,PM2.5、PM10和优良天数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孙栋介绍,11个国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新乡市新建4个自然保护地,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2019年以来,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8.81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4.05万吨。
为推进国土绿化,新乡市建成沿黄大堤生态廊道、沿黄河生态观光廊道、幸福渠穿滩公路廊道、天然文岩渠生态廊道等4条廊道,辉县市、长垣市、封丘县、卫辉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坚守安全底线 规范水资源开发
孙栋表示,为确保黄河安澜,全面巩固控导工程连接线、幸福渠及幸福路拓宽改造工程、黄河大堤加固提升工程“三条防线”,推动黄河主河槽过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
2020年以来,沿黄各县(市)组建黄河防汛群防队伍22万人,累计补充石料43.77万立方米,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预置石料17万立方米,确保了黄河防洪工程安全运行。全省首个建成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有效提升。
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乡市开展了人民胜利渠、大功、堤南等大中型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年新增节水能力约1300万立方米。完成“四县一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线项目,开工建设东线项目。
据悉,新乡2023年城市建成区再生水利用总量达6349万立方米,利用率达42.6%。2023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40.3%。长垣市、原阳县、封丘县等9个县(市、区)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验收,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75%。
坚持协调发展 打造黄河文旅品牌
“在强化创新驱动方面,我们大力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全市拥有各类研发平台2072家,其中国家级45家,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设。”孙栋介绍,新乡超常规推进中原农谷建设,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8家、种业企业82家,入驻有院士和战略科学家领衔的创新团队53支,种业领域人才达390余名,初步形成了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种业创新生态。
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乡市加快发展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基因工程、氢能与储能两大未来产业,华兰生物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婴幼儿剂型”四价流感疫苗;中电科22所自主研发的定向仪,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名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6.4%,居全省前列。
传承黄河文化,打造文旅品牌不能少。新乡开展了古黄河大堤、旧石器等考古调查,原阳黄河金堤遗址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推进黄河艺术作品创作,《老村里的新故事》《守望的乡村》等以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奖项70余项。万正红荣获第31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赵檬 刘思嘉)
责任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