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总决赛在济源举办,一场‘村BA’兴起一个产业、带活带富乡村,这是济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一个缩影。”近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济源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吕旅介绍,“近年来,我们围绕发展好、建设好、治理好乡村,谋划实施了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打出了一套富民、利民、为民的‘组合拳’,重点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治理效能等方面出拳发力。”
济源突出,聚焦“一粒种、一棵草、一只兔、一头牛、一瓶饮料”,全链条、全产业、全生态实施种业振兴、兔业振兴、奶业振兴、中草药和新饮料产业培育行动,济源的农业产业化基本上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主导产品出口创汇、产业基地铺天盖地、产业链条联村带农的生动局面。其中,蔬菜制种产业,制种面积接近6万亩,带动农户1.2万余户,亩均收入达6000元至1.5万元,农业产业化有力带动和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目前,济源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719.4元、位居全省第二。
结合山区、岭区、平原地区的不同地形、地貌和资源富集条件,济源一方面坚持一张图纸来统筹规划、一个平台来统筹实施、一套机制来统筹运营、一系列改革来统筹整合;另一方面突出乡村的文化特色,保护乡村的生态基底,探索乡村的美学路径,真正实现了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2个镇6个村成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城乡一体化水平达80%以上。
深化“四治”融合,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创新开展“三调四化五聚焦”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7个,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占比达68.1%。(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责任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