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关于历史与文明的故事,真是讲也讲不完。
日前,商丘市举行首都师范大学永城考古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实习基地的“主阵地”,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城王庄遗址。近年来,永城王庄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工作硕果累累、声名远播,成功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前段时间,永城王庄遗址还在互联网上火了一把——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大墓,象牙饰品纹饰繁复,石圭、玉钺礼制周严……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这座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全新样本。
祖先留下的宝藏,是河南人喊“中”的资本。永城王庄遗址,是老家河南“低调厚重有内涵”的又一例证。但穿越千年的,又不止这座遗址。从重瓣花朵、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黄河水滋养下的中原大地兼收并蓄,千年文脉从未断绝,可谓“纵横皆为岁月,左右皆是春秋”。
来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听一曲国风演奏。二胡婉转悠扬、扬琴清脆叮咚,还有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琵琶……汉代以来,西域胡乐涌入中原,悠扬婉转的横笛,空灵柔润的箜篌,都成为中原常见的乐器。据历史学家研究,一些古代乐器在起源地已经失传,却在中原大地扎下了根,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瑰宝。
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共赴一场文字之约。隶书法度森严、草书行云流水、楷书横平竖直、行书飘逸俊秀……从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汉字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其形而不易其神,兼收并蓄又一脉同宗,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成为连接中华儿女血脉的精神纽带。
河南地处九州之中,古往今来,始终扮演着大熔炉的角色。千百年来,这里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族群,文明从这里出发又在这里交汇,在这片土地上演进、变化,织就绚丽繁茂的文明锦绣。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河南,有底气、有实力向世界发起“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邀约。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册。文明轴线不断向历史深处延展,文化基石日益坚实、民族自豪感与日俱增,在这里,我们触摸到的、感知到的,是一个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河南。
行走河南,文明之源可探可赏。充分发挥文化资源根脉优势,更好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创新做好宣传推介,策划推出专题式宣传报道,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细化完善防护措施,坚决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化静为动、点“古”成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定能为河南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能。(评论员 悦连城)
责任编辑:郭栩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