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两旁路灯上的光伏板,飞驰的电动汽车,轻薄却耐用的手机电池……不知不觉间,我们每天所使用的电正悄然发生变化——“绿”的底色更足了,“新”的力量更大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供给更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的能源,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可持续能源正大有可为。
“目前,在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产业,以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可持续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日益发展壮大。”10月28日,河南师范大学可持续能源专业负责人尹艳红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新能源企业中80%以上的技术人员来自化学、材料等传统专业,严重缺乏来自可持续能源领域拥有高端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能源专业应运而生。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可持续能源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从2022年开始招生。2023年,河南师范大学申报并获批设立可持续能源专业,成为继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之后国内第三所设立该专业的高等院校。
在河南师范大学西校区,一栋3层高的实验楼矗立在校园一角,在这里,液态锂离子电池系统、固态锂电池等一项项科研成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送去新动能。这里是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所在地,可持续能源专业正是依托这一实验室而建。
走进实验室,一面墙上挂满了发明专利证书,令人震撼。研一学生李纪元正在手套箱前进行电池注液,在他身后,一条圆柱电池中试线正在运行。
实验室主任杨书廷教授及其团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在新能源领域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30多年来,该团队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和产业化的研发成果。其中,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供应比亚迪、哈光宇等国内知名企业。
“综合性和应用性强是可持续能源专业最大的特点,它是一门跨化学、物理、电子、材料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特色工科专业。”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赵茜怡说,专业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需求为核心,以掌握可持续能源技术与策略、能源系统分析、再生能源转换技术、能源存储和集成为培养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持续能源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环境、能源、经济等诸多领域。此外,工程热力学、能源梯次利用、固体化学、云计算与能源大数据、碳中和技术、能源经济学、先进节能技术等多种课程,都被纳入了专业课程体系中。
“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劲儿使在一处,就是面向未来能源可持续化的全产业链,使毕业生具备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该校现代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张长伟说,为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新领域,学校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兼任研究生校外导师或与协同企业共建研究生、本科生专业实习基地等模式,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近年来,河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以郑州为龙头的“1+5”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持续加速推进,郑州、新乡氢能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已形成了较稳固的供应链。
“围绕新能源产业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学校积极主动对接重点产业链,培养相关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助力新能源产业向绿而行、向新发力。”该校教务处处长梁存良说。(记者 樊雪婧)
责任编辑:郭栩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