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四
黄河何以从险在河南到岁岁安澜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10-18 07:15 来源:河南日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10月16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旭临自豪地发布黄河安澜的“成绩单”: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实现伏秋大汛不决口,“地上悬河”不抬高,连续25年不断流……黄河,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筑牢根基治黄河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

  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河南黄河大部分处于“豆腐腰”河段,具有不同于其他江河及黄河其他河段的突出特点,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也是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核心区。

  黄河河南段悬差最大、形势最险。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6米。河道宽浅散乱,滩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大改道26次,其中三分之二的决口和20次大改道发生在河南。因此,黄河治理,要在河南。

  “不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河南黄河目前已建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501公里标准化堤防体系,全部达到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设防标准;累计新续建河道整治工程53处;改建加固险工、控导、防护坝45处,有效控制了游荡性河势。”河南黄河河务局总规划师李东阳说。

  前瞻、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是做好洪水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杨旭临介绍:“我们正在不断加快河南黄河流域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对云中雨进行预估,对落地雨进行评估,对洪水演进进行监测预报,提高洪水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在洪水防御中赢得先机。”

  调水调沙保安澜

  九曲黄河万里沙,治黄难,难在治沙。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黄河下游来水偏少,水沙关系失调加剧,有近四分之一的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

  调水调沙,就是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牛鼻子”,而小浪底水利枢纽正是目前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2002年以来,黄委在大量科学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26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河南黄河河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刘红卫说,截至2024年汛前,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21.6亿立方米,主河槽平均下切3.1米,过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改善;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29.2亿吨,减少了水库淤积,延长了水库拦沙使用时间。

  今年7月,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与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运用,将进一步增强黄河水沙调控和水资源调蓄能力。未来,随着黄河黑山峡等控制性骨干工程开工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将更加完善,为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发挥重要作用。

  “数智”赋能强防汛

  在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上,一颗来自中国的“智能石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被水利部列为水利技术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

  这颗“智能石头”不一般,它外观像石头,实则是传感器,能够对河道工程根石、坦石的晃动、移位、走失等情况进行实时感知,实现对河道工程险情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

  这样的“耳聪目明”在黄河流域河南段不足为奇。发布会上,刘红卫向公众介绍,河南正大力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不断提升防汛决策支撑能力。

  建设成河南黄河“四预”一体化平台、河南黄河智慧管理系统,并结合自主研发的“智能石头”“智能测艇”“河道巡查预警机”等现代化设备,实现险情“预警、核实、上报、处置、评价”线上闭环管理……“河南已开启‘掌上巡河’时代。”刘红卫说。(记者 赵一帆)

责任编辑:张家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