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彩持盾武士俑
所处年代:南北朝北齐时期
器物规格:泥质陶塑,高53厘米
出土地点:安阳市洪河屯范粹墓
馆藏单位:河南博物院
头戴盔,身穿甲,腰饰带,下着缚裤,足蹬靴……在河南博物院展厅内,一件名为“绘彩持盾武士俑”的文物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这件绘彩持盾武士俑诞生在一个兵荒马乱却又加速融合的年代,1971年5月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洪河屯范粹墓,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武士衣着装束的形象资料。”10月15日,河南博物院讲解员马文笛说,安阳北齐范粹墓是有绝对纪年的墓葬,可作为考古文化断代的重要参照物。
马文笛告诉记者,范粹是南北朝时期北齐人,官拜骠骑大将军,在当时威名赫赫,所以在范粹墓中出土了很多高等级国宝文物,这件绘彩持盾武士俑披袍戴盔,按盾擐甲,气势威武,也体现了墓主人武将的身份。
记者观察发现,这件绘彩持盾武士俑呈国字脸、八字眉、一字嘴,左手持虎首盾牌,右手下垂作握手状,面带微笑站立于马蹄形板座上,甲服施朱彩及黑彩鳞片,几乎武装到了牙齿。“这就是古代士兵的精锐,你看他盾牌上的虎首狰狞,让人感觉保家卫国非常勇猛,绝对能给人满满的安全感。”马文笛说。
“这位勇猛的武士,整体颇有喜感,更像一个‘微笑大叔’。”来自湖北的游客张女士笑着说。在她看来,这件武士俑非常的真实,既不怒自威又憨态可掬,可谓是“面带微笑保护你”。
马文笛介绍,北齐时期的武士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造型写实,几乎是等比例缩小,线条虽然简单但是能勾勒出特点,非常注重细节,可以说是细致入微,拿这件绘彩持盾武士俑来说,一看便觉神气活现,威风凛凛。
据记者了解,文物专家以绘彩持盾武士俑为原型,复刻了中国铠甲的代表作——明光铠,成为许多甲胄爱好者的心头好。马文笛说:“明光铠在南北朝时期开始被广泛应用,一直延续到唐末,‘明光’一词的来源,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经过水磨后的甲片极其光亮,如同镜子,战场上穿着,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发出耀眼的‘明光’,因此得名。”
“只从铠甲上看,就能想象到古代战斗的残酷和将士的勇猛。”郑州市民刘先生认为,北齐处于南北朝的后期,政权林立、战乱频繁,这些时代的印记都忠实地反映在了陶俑造像上,所以,从武士俑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战争状况。
“北齐时期的陶俑造型拥有诸多类型和题材,是中国陶俑造像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绘彩持盾武士俑属于泥质陶塑,灰陶俑分模铸制,插合为一体,高53厘米,形神兼备,制作精细,对研究北齐葬俗、陶艺术及古代战争和文化融合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马文笛说。(记者 杜军)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