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研发奖补,设立研发基金,提高贷款损失率,实行惠企经费直拨制度……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近日,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省税务局联合印发《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试行)》(以下简称《新十条》)。
针对之前政策存在的企业核算难、政府清算难等问题,《新十条》出台简单实用、达标即享的政策,引导激励市场、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策丨实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奖补
近日,全国工商联公布年度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和发明专利500强榜单。在研发投入500强名单中,新乡市卫华集团排名第267位。
卫华集团科技创新管理中心总监周荷花说,卫华集团长期以来始终重视科技研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6%投入研发领域,2023年研发投入近9亿元。卫华在全球设立了7个研发中心,建设33个国家及省级研发平台,全力突破起重装备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近日,卫华集团为印尼某造纸厂提供的多台桥门式起重机设备陆续交付使用,成功为该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企业增加投入,政府给予奖补。《新十条》提出,实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奖补。对研发经费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占比高和增速快的规上工业企业,每年分别选取前50名给予每家50万元奖补(两者不重复支持),用于研发和绩效工作。对研发经费投入前200名的规上工业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集成项目、平台、人才等相关资源进行重点支持。
周荷花说,《新十条》的出台,将进一步提振卫华专注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的信心。未来,卫华将继续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奖励丨奖补科技企业孵化载体
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十条》聚力省级财政资金有效投入,有序引导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
一方面,实施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奖励。对省级以上(含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实施奖补,采用载体升级、评价考核和孵化绩效等因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
另一方面,实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奖励。对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初创组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成长组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位于浚县的河南特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可降解包装袋。
调整丨提高科技贷损失补偿比例
融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线,而金融支持是它们最为期待的“源头活水”。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应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和引导作用,形成与金融部门风险共担机制,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根据《新十条》,我省将提高科技贷损失补偿比例。支持科技型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融资需求,提高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对与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且上一年度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企业,“科技贷”损失补偿比例提高至80%;符合以上条件的贷款损失在开展绩效评价等考核评比时不予计入合作银行、专业机构损失率。
另外,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天使投资母基金,遴选国内知名子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精准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早、投小、投科技。
兰考国电投新能源产业园内的华耀5GW新型光伏组件生产线。
支持丨设置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
如何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全面精准衔接、高效有序互通、协同融合发展?《新十条》提出,设立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支持“7+28+N”产业链群创新发展,根据产业链特色、基础、优势,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设立不同规模类型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实施期一般为三年。
一是择优选择重点产业链重点领域设立由省级配套的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单只总规模不高于2亿元,由创新联合体、省科技厅、社会资本多元出资。支持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二是鼓励其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与社会资本联合备案设立产学研联合基金,省科技厅根据实施情况给予后补助。
在位于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南阳市方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里,该公司车间生产联动线上,工人正在进行流水线作业完成中药材加工。
探索丨实行惠企经费直拨制度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张祝平分析说,《新十条》立足于河南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准了阻碍河南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为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针对之前政策存在的企业核算难、政府清算难等问题,聚焦出台简单实用、达标即享的政策,方便企业‘按图索骥’。”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政策拟定期间同步开展经费测算,确保资金有依据、能落地。同时,使企业能够准确评估实际享受补助金额,足额获取财政奖补。
比如,《新十条》明确提出,实行惠企经费直拨制度,支持科技型企业的经费,探索实施省级直拨到企业的“直通车”制度,确保财政经费及时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该条措施创新了惠企资金兑现方式,构建惠企资金免申直达机制,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提升企业获得感。(刘瑞朝 张家祺)
责任编辑:郭栩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