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英烈精神 续写盛世华章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09-30 07:14 来源:河南日报

  核心提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翻开厚重史册,有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繁荣和富强、人民幸福和安康抛头颅、洒热血。岁月无声,丰碑为证。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河南日报以“传承英烈精神续写盛世华章”为主题推出这组追思英烈的报道,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弘扬和传承英烈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不断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薪火相传家国情

  “每年的烈士纪念日,我们一家人都会相约到烈士陵园祭扫,缅怀我的姥爷王恩九和革命先烈,向他们致敬。”9月29日,指着一张并不清晰的画像,王东伟为记者讲起了姥爷王恩九烈士的故事。

  1901年,王恩九出生于鲁山县瓦屋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成年后就读于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开始接受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王恩九积极宣传抗日,说服国民党部队第七十六师二二八旅旅长范龙章在《中州日报》上发表抗日通电。

  1934年,王恩九结识了时任《西北日报》编辑的中共地下党员刘贯一,并在其帮助下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1936年,他在刘贯一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察哈尔省联络局从事统战、情报工作。

  1938年年初,王恩九成为中共豫鲁联络局的重要成员,成功营救出被关押的500多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同年5月,奉周恩来之命,他来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1939年8月,王恩九任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长,并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同年11月,“竹沟惨案”发生后,他奉命赴确山县政府交涉,在前往确山的途中遇害,年仅38岁。

  王恩九革命一生,却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他唯一的一张画像,是根据女儿王惠芳的描述创作的。王东伟说:“姥爷牺牲时我母亲只有9岁,在母亲的印象中,姥爷总是很忙碌,经常几个月不在家。”由于王恩九一直在隐秘战线工作,多年后家人才得知他牺牲的消息。1958年经河南省委批准,正式追认王恩九为烈士。

  “姥爷的革命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一家人。母亲在世时经常教导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在红色家风的浸润下,王东伟和哥哥王建伟都选择了参军入伍,续写家国情怀。

  如今年过六旬的王东伟也已当了外公,有了个可爱的外孙女。“我会将姥爷的故事继续讲给孩子们听,让红色基因和优良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我想,这是对姥爷最好的纪念。”王东伟说。(记者 王绿扬)

  烈士故事英雄讲

  “我只是一个战争的幸存者,英雄是那些牺牲的烈士们,我很荣幸能讲述他们的事迹。”9月27日,在位于太康县城关镇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今年65岁的蒋庆星,听到“英雄”这个称呼,他谦虚地这样说。

  蒋庆星是太康县退役军人创业促进会秘书长,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8年3月,19岁的蒋庆星和李钦生等6名高中同学一起参军入伍。次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蒋庆星所在连队首批参战。

  “我所在的连队是主攻团的主攻连。河对岸的敌人用机枪疯狂扫射,子弹雨点一样飞来。我猫着腰紧跟着连长往前冲,突然,我看到几米远的地方,战友洪开恩中弹牺牲。”蒋庆星讲述其中一次战斗。

  经过一天的战斗,蒋庆星所在连全歼高地之敌,同时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和蒋庆星一起入伍的那几名高中同学也牺牲了。

  “李钦生在向敌人冲锋时腹部中弹,但他坚持战斗,掩护副班长炸毁敌火力点后被敌人机枪扫射壮烈牺牲;司明晴执行排雷命令时因地雷被引爆牺牲;李守臣被敌人暗火力点扫射牺牲……”蒋庆星回忆说。

  从部队转业后,蒋庆星和战友王永兴每年都去云南祭奠牺牲的烈士们,还经常去看望抗战老兵和烈士家属。他经常到学校、企业宣传英烈事迹,还和战友用7年时间到云、贵、川等省份走访,写下纪实文学《永远的丰碑》。

  国无防不立。蒋庆星一家三代6人从军,他将两个儿子送去参军,小儿子如今在西藏服役。蒋庆星及其家庭被授予太康县“最美拥军人”“情系国防好家庭”等称号。

  “我要把英烈的精神传承下去,激励后人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蒋庆星说。(记者 徐东坡 通讯员 薛召升)

  六十四载再“相聚”

  “二伯,我代表家里人从河南来看您了,感谢藏族老乡几十年的守护,没有咱县检察院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我们这辈子恐怕很难相见了。”烈士纪念日前夕,安葬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烈士陵园的河南省泌阳籍烈士郭跃富,时隔64年终于等到了家乡的亲人。

  8月15日,网上发布的“为长眠在西藏边坝县烈士陵园郭跃赛(富)等河南省泌阳籍5位烈士寻亲”线索,引起了泌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的关注。该院依法启动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程序,借助当地政务网络和社交媒体宣传发动,经过细致走访调查,终于在泌阳县王店镇靳庄村曹岗找到了郭跃富烈士的弟弟郭跃广和郭跃友。郭跃广家还保存着一张发黄的烈士证书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二级优等射手”荣誉证书。

  郭跃富烈士1936年10月出生,1957年3月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8年1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二级优等射手”荣誉称号。1960年2月24日,郭跃富在西藏边坝丁来山平叛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

  “老母亲去世时还在念叨二哥,弟兄们只知道他牺牲在西藏,不知道具体安葬在哪儿。西藏离河南几千里,路途遥远,家里也没有条件寻找。”郭跃广看着堂屋里挂着的烈属光荣牌回忆道。

  “找到郭跃富烈士的安葬地后,其家人表达了想为亲人举行祭扫活动、让烈士英灵魂归故里的希望。”承办检察官程新青说,为传承英烈精神,豫藏两地检察院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西藏边坝县烈士陵园为长眠雪域高原的5位泌阳籍革命烈士举行了祭扫纪念活动。

  为英烈寻亲,为烈士“正”名。泌阳县检察院与边坝县检察院开展了英烈权益保护跨区域协作,豫藏两地检察院签订了英烈权益保护共建协议。泌阳县检察院向边坝县检察院移送了烈士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函,督促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因行政区划调整、年代久远、烈士墓迁移等原因造成郭跃富烈士名字被误刻成“郭跃赛”等烈士档案信息资料依法进行更正。(记者 周青莎 祁思元)

  热血铸就平安盾

  热血铸金盾,生命谱忠诚。在我省公安英烈英雄谱上,镌刻着一串串闪耀的名字,他们英勇无畏、忠诚履职,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卫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原大队长刘志广便是其中一位。

  2015年4月2日8时30分,刘志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1岁,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英年早逝,太可惜了。”忆起刘志广,同事徐林勇面色沉重,“志广牺牲前那段时间,因为睡眠不足头晕得厉害、咳嗽不止,我们多次劝他去医院看看,可他总是说队里的事太多,在医院心里不踏实。就这样,一直拖到病重紧急住院。他就是工作太拼了。”

  刘志广先后干过刑警、巡警等警种,出差、加班是家常便饭,对此,家人也早已习惯。“平时孩子感冒、发烧看医生,都是我带着去,从来都不告诉他。”对于丈夫的工作,妻子郭燕理解并支持。在她看来,忙碌的丈夫其实是很顾家的。“只要在家休息,他都会忙着做家务,想尽量弥补平时不在家的亏欠。”郭燕眼中含悲道。

  在卫辉市公安局一楼大厅有一面政法英模纪念墙,刘志广的照片与事迹被陈列在醒目位置。每天,战友们上下班时都会从这里经过,老民警、新民警都熟知刘志广的英雄事迹。

  “他抓捕犯罪分子时总是冲在最前面,是我们的主心骨!”曾与刘志广一起战斗过的宋卫民动情地说。

  “他热心公益,工作虽忙,却总喜欢抽出时间参加爱心志愿活动。”现为卫辉市公安局高考爱心助考团队成员的民警蒋飞说。

  传承,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如今,在刘志广曾战斗过的地方,战友们正赓续英雄之志擎旗奋进,续写着守护一方、服务群众的新篇章。(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王付荣 刘奕昕)

  短评

  让精神的火炬熊熊燃烧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每年烈士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出席纪念活动,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深切缅怀英烈丰功伟绩。全国各地也都纷纷组织开展公祭活动。庄严而隆重的仪式,是对铮铮铁骨的告慰祭奠,是对烈士精神的崇高礼赞,同时也向全社会传递出一种清晰导向: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青山处处埋忠骨,白花朵朵祭英魂。中原大地自古英雄辈出,在革命年代,有多少英雄永驻巍巍大别山间,又有多少“青春”血洒独树镇。走进新时代,同样有些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用29岁生命诠释中国蓝盔“立身为旗”的申亮亮;用生命践行“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誓言的肖思远;在抗洪抢险一线指挥、冲锋在前,不幸壮烈牺牲的周昆训……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和正义,用血肉之躯铸起丰碑,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深入挖掘英烈事迹闪耀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并将其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力量。

  要加强教育引导,针对不同群体,用多种方式讲好英雄故事;要树立正确导向,对歪曲烈士形象的言论和行为进行抵制和严惩;要社会广泛参与,政府部门加强宣传教育,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做烈士精神的弘扬者、传承者。

  在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我省许多企事业单位集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群众自发走进烈士陵园,对英雄的敬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纪念是为了更好出发。精神的火炬熊熊燃烧着,前行的道路必将更加光明。(殿勇 周晓荷)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