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制”让农民种地有钱赚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09-21 10:44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是粮食生产主力军,主产区是稳产保供“压舱石”。种粮收益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民种地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我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打好增产增收“组合拳”,让农民种粮有钱赚,收入逐年提高,让主产区抓粮得实惠、有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底气十足!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户丰产又增收

  9月18日,即将秋收,延津县高标准农田里,玉米转黄,豆荚“摇铃”。

  “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好,收购价格也合适。”延津县延寿为农种植合作社社员李元智对今年的收成很满意,“玉米亩产可达1560斤,玉米、花生产量都会比往年高一二百斤。”

  去年以来,伴随着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上涨了不少,但一项项农资补贴犹如“及时雨”,滋润了农民心田。

  “每年6月底,各项补贴就准时打到我的‘惠农补贴一卡通’上。”李元智掰着手指算了笔账,“一亩玉米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在380元左右,通过补贴之后,成本下降了不少,我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要丰收,也要增收,农民种粮有钱赚,才能持续激发农民种粮的内生动力。

  如何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有底气多种粮、种好粮?

  为了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有钱挣,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加快建立健全落实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为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增强兜底能力。

  补贴方面,我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和临时性补贴政策,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压力,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

  “延津县有88万亩耕地,今年每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99.83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200元,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补贴49万元……”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国栋说。

  “今年无人植保机刚刚列入目录。”赵国栋说,“2023年完成拖拉机、旋耕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63万元,补贴各种农机具1540台套。”

  2024年,省财政继续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筹措下达补贴资金107亿元,提高农民种粮和保护耕地积极性;筹措资金25亿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需求。

  价格方面,我省严格执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优粮优价机制,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稳定粮价,防止“谷贱伤农”。

  针对今年小麦价格偏低的实际情况,我省研究出台《关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维护种粮农民收益的应对措施》,支持国有企业按不低于1.25元/斤的价格入市收购,全省收购均价1.22元/斤,较政策出台前经纪人对农民收购价高6分钱,有效保护农民种粮收益。

  保险方面,我省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支持力度,率先在全国实行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省域全覆盖,保额分别由每亩的457元、383元、428元提高到1000元、950元和960元,切实提高农民种粮风险保障水平,2024年全省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积达到7180万亩。

  中原农险河南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完全成本保险作为“保成本”迈入“保收入”的关键一步,在保障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和地租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了劳动力成本,乃至覆盖全部农业生产成本,切实增强了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能力,给种粮农民兜了底,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敢于种地、愿意种地。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主产区自我造血成长

  如何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主产区抓粮不吃亏,发展粮食生产有干劲、有奔头?

  我省强化对产粮大县支持激励,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以物质激励促粮食安全。一方面,严格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每年向产粮大县发放奖励资金30亿元以上,并统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等,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倾斜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我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项目优先向产粮大县布局。探索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让产粮大县种粮不吃亏,逐步赶上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

  “输血”见效快,但只有发展粮食产业,推动粮食产业链向主产区集中,增强广大农户和主产区自身“造血”能力,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

  郸城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超级产粮大县,全县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7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4亿斤以上。

  “作为集小麦面粉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国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公司以优质小麦为原料生产加工系列面粉,每年可以加工70多万吨粮食。”9月18日,郸城县正星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彬说,目前公司拥有“正星”“豫王”两个品牌,高低筋、专用粉40多个单品,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是达利园等诸多知名食品企业指定供应商。

  “我们公司积极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本地农民增收致富。近几年,公司通过订单销售,合同联结带动农户6200户;其他联结带动农户37800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人均增收800元。”朱彬说,目前公司新建的智能化产业项目总投资6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约6000万元。

  我省鼓励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产粮大县集聚,发展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全产业链上下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粮食品质,打响粮食品牌,推动主产区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提高主产区粮食产业发展效益和竞争力,把粮食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和税收尽可能地留在主产区,留给农民。

  通过不断健全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我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发展粮食生产有动力、更安心;让主产区抓粮得实惠有发展,发展粮食生产有干劲、有奔头。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石,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记者 王侠)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