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发布重大项目进展:
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是夏王朝南方核心聚落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09-13 11:2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河南省方城县八里桥遗址等考古项目最新进展。考古发掘表明,八里桥遗址面积135万平方米,功能区划完备、有夯土建筑区、手工业区、墙垣、道路等设施,出土有玉器、卜骨、绿松石嵌片、冶铜遗存等高等级遗物,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八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赭阳街道程庄村,潘河西岸,因八里桥而得名。遗址地处南阳盆地东北隅,扼守中原地区经南阳盆地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区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支持下,2022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八里桥遗址开展系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聚落呈“多网格”布局

  勘探表明遗址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南环壕残长750米,西环壕长约1800米,现存面积135万平方米。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时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至四期。

  遗址内探明沟类遗存11处,宽8-12米,深2.5-3.7米,两侧5-8米的范围内多为空白区。这些沟类遗存纵横交错,规划有序,将南部区域分为相对完整的5个区块,呈现出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多网格”布局。

  大型夯土建筑集中分布区面积约4.8万平方米。1号夯土基址位于一处近长方形黄色夯土台基中部,整体为一处坐北朝南、四周有廊、前有庭院的大型建筑,柱网结构。主体建筑南北进深12米、东西宽31米,面积372平方米;南侧有2处门道,宽1.5米,门道处用碎石子铺垫。2号基址位于1号基址东侧,两座基址东西并列,发现有柱洞,夯土状况与1号基址一致。基本营建程序是先把因制陶取土形成的大型取土坑和灰坑、陶窑等遗迹垫平夯打结实,然后铺垫较为纯净的黄土进行夯打,夯土外围则采用较细腻的灰土进行铺垫。夯土基址周围分布有形制规整的灰坑,出土较多完整陶器,制作精致,规格较高,多见磨光泥质黑皮陶,以酒器、食器、储藏器为主,以及涂朱石人头像、玉柄形器、绿松石等,时代与夯土基址一致,应当属于夯土建筑的祭祀坑。

  考古发现有墙垣与手工业遗存。墙垣遗存目前探明部分呈曲尺形,已探明南部长190米,推测东部总长至少可达到150米。墙垣主体宽4.5-5米,残高1.5米,有明显夯层,多次修筑而成,两侧呈斜坡状,底部最宽处可达8-10米,部分是在原有的沟类遗存基础上进行营建。墙垣底部发现两处人祭现象,均为仰身直肢。

  考古发现有大面积灰黑土堆积,包含有较多碳粒、烧土颗粒和红烧土块,周围出土有铜炼渣与炉壁等冶铜遗存,预示着存在冶铸青铜器手工业的可能性。发现道路4条,其中L2已探明长度320米。部分区域保留有明确车辙痕迹,间距约85厘米,与二里头遗址的车辙(88—92厘米)间距相差不大。

  遗址西南部为1处湿地,发现有较多的螺壳和淤泥,湿地与附近的壕沟、河流相连。

  王都资源转运控制枢纽

  八里桥遗址出土遗物丰富,计有陶器、石器、玉器、卜骨、绿松石器等遗物。出土的石器以石斧、石凿为主,不见石镰、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侧面印证了夯土建筑区的高规格。绿松石发现较多,主要以嵌片为主,饰品较少,另有少量的废料,说明遗址可能存在以加工绿松石嵌片为主的手工业。此外遗址还出土有玉柄形器、石钺、涂朱石人像、刻画符号等遗物,反映了八里桥遗址精神生活。陶器组合和器物特征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凸显了王都地区对八里桥遗址的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八里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夏文化科研规划室副主任王豪介绍说,八里桥遗址形成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正是夏文化开始向外扩张的关键时期。夏文化越过方城垭口进入南阳盆地,兴建一大批二里头文化聚落,并在垭口附近建立大型中心聚落八里桥遗址用于对南方的控制,保障王都的安全,是夏王朝在关键时期关键节点设立的关键遗址。遗址所在地理位置是连接中原腹地和江汉平原的关键咽喉,是南方铜矿、绿松石和朱砂等矿产资源进入王都地区的重要安全保障,是二里头王都资源转运与控制的重要枢纽。

  考古发掘研究表明,八里桥遗址面积135万平方米,功能区划完备、有夯土建筑区、手工业区、墙垣、道路等设施,出土有玉器、卜骨、绿松石嵌片、冶铜遗存等高等级遗物,无不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王豪认为,八里桥遗址在聚落布局、功能区划、陶器组合和器物形态以及精神生活方面与二里头遗址保持高度一致,体现出八里桥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存在着高度的内在关联。二里头时代的聚落研究主要集中在二里头遗址,次级中心聚落如望京楼遗址、大师姑遗址聚落布局不甚明晰,八里桥遗址的聚落布局填补了次级中心聚落研究的空白。(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刘曈,图片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责任编辑: 张家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