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记者获悉,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5名成员近日奔赴韩国首尔,对当地一家高校博物馆收藏的甲骨片进行数字化采集。这是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首次到海外进行甲骨文数字化采集,标志着散落海外的甲骨文物正式开启数字化“回国”之路。
“殷墟出土的甲骨总量约16万片,国内约12万片,国外3万余片,真正发表过的只有七八万片,还有很多或深藏库房,或散落民间,或流失国外。”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今年5月,安阳市发布“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同时成立“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和创新模式,对国内外甲骨藏品进行高清数据采集。
此前,实验室与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已开展前期技术研发,实现微痕增强的全信息模型、字形匹配AI的古文字搜索等技术突破,解决了甲骨实物“看不清”、文字“查不到”等问题。
本次采集地点在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博物馆,该馆现藏甲骨8片(原7片,其中1片已碎成2片),最大的1片长约20厘米、宽不到10厘米。
“‘数字甲骨共创计划’项目对甲骨文的研究与发展很有意义。甲骨文是古老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对人类的文化发展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遗产。”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博物馆甲骨文保存负责人郑慧兰教授表示,此前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甲骨片上记录的信息,这次中方前来,他们可以更加了解甲骨文的意义和价值。
“回国后,实验室将会对采集到的高保真图像进行处理,形成微痕增强的全信息数据模型,为收藏单位和数字甲骨国际共创中心共有,在‘殷契文渊’大数据平台开放共享。”刘永革说。(记者 李林 杨之甜 通讯员 张爱善)
责任编辑: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