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粮台古城遗址。周口平粮台遗址博物馆供图
近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举国欢庆。北京这条全长7.8公里、贯通古今的壮阔中轴,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顶流”。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营造技艺的集大成者,北京这种中轴对称、方正规矩、规划严整的城市格局,展示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的长期延续与活力,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理想之城的想象。
那么,这种方正规整、中轴突出的建筑布局理念到底是从何时发端?源头又是在哪呢?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7月30日,记者走进周口市淮阳区平粮台古城遗址,穿越历史长河,探寻文明脉络。
四四方方一座城
出淮阳城向东南方向,越过烟波浩渺的城湖,大约走4公里的路程,就到了平粮台古城遗址。盛夏的平粮台蝉鸣阵阵、草木葱茏,在阳光热烈地照耀下,尽显古朴与厚重。
平粮台是一座保存较好的龙山文化古城,俗称“平粮冢”或“贮粮台”,史载系“太昊之墟”“神农故都”的宛丘古城,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高等级史前城址。平粮台古城的发现对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城市的出现、早期奴隶制的形成、社会分工差异化和青铜冶炼技术发展史等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1988年,平粮台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评为“20世纪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20年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平粮台古城平面呈正方形,方向北偏东6°,占地5万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规划严整的方形城,可以说是“四四方方一座城”——方形城的鼻祖。由于受“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方形城是中国城市的传统形制,因此,平粮台古城成为后代城市标准形状模范。
在平粮台古城内,有一条宽六七米、贯穿南北的道路,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位置居中,两侧对称,是名副其实的中轴大道。这条中轴大道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实体中轴线,为追溯中国古代城市形制布局的内涵与特征找到了坐标原点,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
平粮台古城遗址平面方正规整、内部中轴对称的特点,沿袭传承至今,承载了中国人对建筑的审美追求和现实需要,无疑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最早源头,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城邑建设多个“第一”源自这里
在4600多年前,平粮台古城的先民们已经首创了小版筑堆筑法筑城技术。平粮台古城墙残高3—5米,基部宽约13米,顶部宽度8—10米。如此高大恢宏的城墙,都是采用小版筑堆筑法建筑而成。经现代科学证实,小版筑堆筑法是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的。在4600多年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这种科学的建筑方法实属创新之举。
城市排水,不仅在现代尤为重要,古代先民们也很重视。在平粮台古城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一整套布局完备的排水系统,由城内居址日常排水、城墙排涝和城门通道排水等几部分组成。这套排水系统由陶排水管道节节套扣在一起,或纵穿城墙基础,或沿排房建筑的外缘平行分布,两端有进、出水口,与城内东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沟互相连通,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排水、防御与交通的矛盾。这样的陶排水管道技术在平粮台古城最早出现,长期沿用,在汉代的长安城还可以见到。当然,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
门卫房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4000多年前的平粮台古城可是首创。平粮台的南城门在建筑形制上独具特色,考古队员在南城门的两侧各发现了一座与城墙同期的面积为6平方米的房址,且两房门相对。经专家考证,这是为警戒和守卫城门而特意设置的门卫房,反映了古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超前智慧。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史前城址中唯一设有门卫房的城门,为以后同类型建筑形制开了先河。
关于平粮台古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曾有过这样形象的比喻,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简直就像后世宫城或皇城的“祖先”,它是“基础版”,二里头遗址是“升级版”,而明清的紫禁城则是“豪华版”。
一把越王剑引出大发现
平粮台古城遗址自1979年被发现以来,先后进行了两轮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第一轮发掘是从1979年至1988年,第二轮发掘是从2014年至2019年。经碳14测年数据测定,平粮台古城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7米,最下层为大汶口文化,以上依次为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汉代文化。在平粮台古城层层叠叠的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和精美器物。
在南城门内早期道路路面上,发现有车辙痕迹,研究认为是双轮车的车辙印迹。经碳14测年测定,其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印相比,将我国“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此外,平粮台古城遗址上还发现了很多龙山时期的高台建筑基址、墓葬、窑址、灰坑、水井等遗迹,且普遍使用土坯、板瓦等建材。
在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包括古代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等,其中越王剑的出土尤为引人注目。据了解,平粮台古城的发现就是由当地村民捡到一把越王剑而引起的。截至目前,已知全国公开发布的越王剑共7把,平粮台出土镌刻有“越王”铭文的铜剑有4把,其中一把系越王勾践第四代孙越王不光的剑。
除了越王剑,在平粮台古城遗址内,考古队员还曾发现用四具黄牛祭祀的遗迹。黄牛原产于中亚,是龙山时期进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种。在平粮台龙山城址发现的黄牛遗迹,对研究起源于中亚地区的黄牛如何融入中原传统的粟作农业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平粮台古城还是史籍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娱乐场所。《诗经·陈风》就曾为我们描述了先民们在平粮台古城上开展古代版“广场舞”的盛大情景。
经过对大量出土文物的研究,同时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考证,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目前豫东地区龙山文化晚期的重要城址,是我国文明起源时期历史成就的重要物证,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珍贵线索。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利用这一古城遗址,充分展示遗址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淮阳区在国家、省文物考古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方资源,正在下功夫推进平粮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目前,一期项目正在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预计今年年底,平粮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项目和平粮台遗址博物馆有望建成开放、投入使用。”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馆长贾亮介绍。(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