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镜头一:打造名优果蔬品牌鼓起农民“钱袋子”
4月30日,走进安阳市滑县高平镇大子厢后街村万亩大棚基地,普罗旺斯西红柿各个圆润饱满,长势喜人。
“我们种的西红柿沙瓤、甜,能当水果吃,保管你尝到小时候的味道。”在棚里干活的村民王增强骄傲地说,“这在超市每斤能卖到20元以上。”
大子厢后街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振说:“来这里干活的人,多是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妇女。正是这些西红柿,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平时大棚用工在100人左右,采摘期约300人,平均每人每月工资在2700元左右。”
2023年,该村种植的普罗旺斯西红柿,亩产值3万元,全年增加村集体经济80余万元。
“大子厢后街村是我们全镇的一个蔬菜产业发展的示范村代表,也是我们全镇的一个缩影。”高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曦说,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打造2000亩的高效生态蔬菜产业园,带动覆盖30多个村3.6万余亩的蔬菜种植示范带,并建立“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阿里巴巴”的双绑模式和农户、公司、村集体等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河南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23年,我省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32个、居全国第二位,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92个。今年,我省将重点抓联农带农益农的全产业链,力争每个县、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或多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能增收、能致富。
微镜头二:持证书提技能稳就业促增收
5月1日,趁着放假时间,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三年级班主任康振夏,拿出全班120多人的花名册,根据学生成绩和家庭情况,为每个人初步选定对口升学院校和毕业就业去向。
该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近年来,该校瞄准经济社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社会用工需求,开设的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修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很受欢迎。
“三年中专学习,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考入更高一级学校深造是他们的首选。然而,对于学校40%左右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直接就业则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康振夏坦言。
“近年来,河南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我校毕业的学生,除了拿到毕业证外,还都通过考核拿到了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康振夏高兴地说。
罗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鲁勖说,近年来,该县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程,推动江苏昆山市企业与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学徒制”培训,采用定向或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培育新增技能人才超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8万人。
2023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深化农业领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探索构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持证体系,全年完成培训58.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32.4万人。其中,18.2万人获得了农业职业技能证书,农民就业有了“新名片”。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90万人以上。
专家连线
加快发展河南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首批特色智库)副主任刘瑞峰
河南地处中原,拥有种植和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了无尽的可能性。加快发展河南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依托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河南省内各地都有独特的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和价值。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这些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将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农民增加稳定的收入来源。
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与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品牌是农产品的重要标识,也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关键因素。河南特色农产品可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可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开展网络营销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河南特色农产品,拓展市场份额,为农民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收入空间。
发展河南特色农产品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收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为河南特色农产品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李若凡)
责任编辑: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