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筑梦现代化,奋进新河南。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政府网联合各省辖市(示范区)政府网、大河网,邀请各地市长参加“2024奋进新河南·市长声音”主题访谈活动,展示各地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行动和举措,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提质提速提效,共绘出彩中原新图景。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 何雄
“大力开展全球招商,力争新签约项目总额突破8000亿元;引进博士及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000名,力争20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力争电子信息产业突破7000亿元……”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何雄在接受河南政府网采访时说,“郑州作为中央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将围绕‘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目标,持续强化‘三标’意识、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行动和‘十大建设’工程,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强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巩固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郑东新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具体工作怎么干?何雄表示,郑州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以更高站位矢志当好国家队。围绕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家开放高地、国家人才高地阶段性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盯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预期目标,持续提升经济首位度。压茬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抓好已谋划的3800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200亿元。加快推进上汽集团新能源电池工厂等1000个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完成投资1300亿元。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做大做强文旅消费,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力开展全球招商,深化产业链招商,力争新签约项目总额突破8000亿元。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二是以更强担当加快创新起高峰。不断完善实验室体系,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争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力度,争取新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积极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新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推进“中原之光”超短超强激光实验室装置、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等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强力推动中原科技城建设,加快建设中原科技城重点功能片区,以郑洛新自创区为引领、中原科技城为核心载体,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技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区域综合研发功能区,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河南农业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支持驻郑高校创建一流学科、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强化高校对产业的支撑;推动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共建郑州研究院落地签约。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深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认定高企10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8000家以上,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8%。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完善科技人员权益分配制度;强化双创载体规范管理,建设一批专业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积极引育创新人才,力争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50个,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项目60个,引进博士及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000名,力争20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
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
三是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带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势,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改造,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打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芯屏网端器用”全链条发力,力争电子信息产业突破7000亿元;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着力构建以整车生产企业为引领、以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为支撑、以基础设施高效供给为保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重点培育一批带动效应明显的链主企业,基本建成链群完整、链主带动、链条协同、特色明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行动,抢滩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元宇宙、卫星、区块链、氢能、算力等前沿产业,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聚焦打造“量子之城”,加快建设中原量子谷,建成百亿级量子产业集群;以中原科技城为核心区,规划建设国际化人工智能产业园;聚焦打造“中国元谷”,以元宇宙产业园为载体,引育壮大一批元宇宙产业;聚焦打造全国领先“卫星+”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应用标杆城市,加快河南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加快推动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郑州节点建设;抢抓“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机遇,打造“算力之城”。
河洛汇流处
四是以更实举措提升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实施自贸区制度创新提升行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经验;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推进RCEP示范区建设,推动RCEP企业服务中心、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完善功能。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支持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推动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基地落地,支持郑州南站、陇海外绕线项目建设,加快南站枢纽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拓展延伸对外开放通道,加快建设郑州—柬埔寨、郑州—吉隆坡等东盟多组“双枢纽”,完善中欧班列国际线路网络,“稳西、强北、拓南”一体推进,重点推进郑州至德国、俄罗斯、越南、老挝“枢纽对枢纽”建设,实施“班列+产业”行动,推进国际合作与产业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落地,推动运贸产联动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丰富高端消费场景供给,强力推进高品质星级酒店建设,谋划建设郑州旅游集散中心,吸引国际消费客群,打造一批夜间消费场景,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切实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提升高端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快国际化医院、国际化学校和适合外国人居住的国际化社区建设,加快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完善国际消费制度体系;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提升城市的文化传播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郑州东站广场夜景
五是以更优治理增强城市承载力。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坚定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发展路子,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编制完成特大城市转型发展、安全韧性发展相关规划纲要和行动纲要,引导形成多中心、网格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空间结构;统筹推进郑州都市圈及市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郑开同城化提速提质提效,谋划建设中牟新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全年新入库项目50个、新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扎实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把高品质和安全韧性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融入郑州特色文化元素,建造地标性经典建筑群;推进统筹拓展城市空间韧性、有效强化城市工程韧性、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韧性、积极培育城市社会韧性等4项重点任务在城市更新中得到落实。持续抓好“三大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人才公寓2万套(间),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3700套;多渠道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实现安置房建设任务大头落地。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持续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智慧城市;加速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深化“一体化一张网”改革,新建改造供水管网85公里、燃气管网102公里、供热管网31.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提升城市综合保障能力。
何雄说,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时不我待,郑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为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王靖 图片/杜小伟 海报/张谷臻)
责任编辑: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