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郑州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份报告全面回顾了2023年我省政府工作,明确提出了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安排。报告中频频出现的“漯河元素”,展示了漯河形象,彰显了漯河担当,释放出关乎未来发展的信号。
“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和30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培育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180人以上;构建‘产、学、研、用、孵’有机贯通、开放协同的人才引育机制;加快平顶山百万吨尼龙切片、漯河金大地氟硅新材料、商丘力量钻石科技创新产业园、中铝鹤壁镁基新材料、濮阳赛能多晶硅等项目建设;聚焦休闲食品、冷链食品、预制菜、酒饮品,打造‘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实施牧原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双汇第三工业园、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文旅文创融合,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打造成为高识别度、高传播度、高美誉度的国际知名文旅品牌;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平漯周高铁和郑州南站;加强漯河、平顶山与郑州对接联动,促进产业协作配套、链式发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漯河元素”,彰显了漯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参会的漯河代表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报告点出的重点工作,为漯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产业彰显特色
领跑新“食”代
我市坚持“产业彰显特色”,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建设“四篇文章”一起做,加快食品名城向美食名城转型。
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食品产业体量大、名企多、链条长,且发展势头强劲、特色鲜明、亮点纷呈——食品企业集聚,相互赋能、协同发力,一大批“漯河造”食品丰富“世人餐桌”;“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绿色食品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经验做法全国推广;食品城、“食品+”、食品云、食品安、食品冷链、食品数智化“六路并进”全面发力,丰富食品业态,守护“舌尖上的产业”……
双汇的发展,代表着漯河与“食”俱进、做强食品、做精美食的信心和决心,代表着漯河以“食”为媒、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奋斗姿态。当前,双汇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强强联合,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抢占行业风口,推动更多产品走进“国人厨房”、走上“世人餐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食品企业。
现代化食品名城是现代化漯河建设的根本。漯河以奋进姿态加速奔跑,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成为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尤其是近年来,以践行“大食物观”为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壮食品产业筋骨;传承弘扬美食文化,以文化浸润滋养食品产业;打造“食全食美·漯在其中”知名食品品牌矩阵,提升漯河食品美誉度、竞争力;推动食品名城向美食名城转变,拉长产业链条、增强美食消费带动力,切实让“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充满风采和神韵。
【代表声音】
省人大代表,郾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占宾:郾城区将加快推动中原食品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原食品科创城,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食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孵化高地,以食品产业创新最强“发动机”,赋能全省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省人大代表、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相杰:省政府对今年重点工作的部署,周密细致、切实可行,对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大的行动支撑。双汇将扛起应有的责任,在配合完成全省发展任务中责无旁贷、奋勇当先。
创新引领未来
走好“华山一条路”
我市坚持“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龙头,加快打造食品创新人才高地,持续锻造食品产业创新“发动机”,在强引擎、育企业、聚人才、建平台、促转化上不断突破,全面激活创新内生动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食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加快建设更有特色、更具活力、彰显优势的现代化创新之城为抓手,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加快食品产业做大做强,为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作出了漯河贡献。
漯河市创新活跃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四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漯河)合作实验室挂牌;中原食品实验室挂牌运营一年,搭建“1+6+N”产学研共建组织架构,初步形成“顶天立地”的创新体系,围绕药食同源、酒业奶业、营养健康食品等开展科研攻关,突破16项关键技术,发布36项代表性成果,成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引进院士12名,组建由29名国家杰青或长江学者领衔的24支科研团队;常态化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
金大地300亿氟硅新材料产业项目是我市“三个五百亿”创新引领型重大项目的又一标志性工程,作为重点发展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高度关注。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我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金大地氟硅新材料项目建设,成立氟硅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引进新材料高端人才,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进入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加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大力度、超常规、敢领先,在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龙头带动作用、建设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完善全面创新体系、厚植全社会创新生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五个方面发力,全面建设“龙头带动、人才会聚”的现代化创新之城。
【代表声音】
省人大代表,舞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暑光:舞阳县将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全省打造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机遇,持续推动传统化工产业向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方向转型发展,着力打造以氟硅新材料为主体、高端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的“一体两翼”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
省人大代表,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文雁君:以科技创新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中原食品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帮助企业攻克创新难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效果明显。我省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要借助中原食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智慧大脑,还要在高端食品创新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
文化点亮城市
让幸福温暖触手可及
我市坚持“文化点亮城市”,深度挖掘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商埠文化、食品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农食文旅融合发展,让文化浸润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贾湖遗址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漯河是字圣许慎的故乡。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诞生于漯河,是汉字文明史上的不朽丰碑。
充分利用“水”“绿” 底蕴,建设沙澧河文化风光带,着眼“文旅+城市风光带” 融合,打造“秀水天来、漯在其中”十里灯廊春灯节及“梦回沙澧”元宇宙AR光影秀等项目。
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从“资源禀赋取胜”向“特色创意取胜”转变,丰富“只有漯河”千架无人机展演内涵,打造全国首个“空域造景示范城市”。
“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是漯河打造的农文科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以5G物联网打造智慧农业种植区,以前店后坊形式展示一、二、三产融合的主题农庄街区,惊艳了成千上万游客。
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为打造郑州都市圈出海口、全省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提供硬件基础设施支撑,主动谋划推动建设一批高铁、高速、内河航运等重大交通工程。河南交通投资集团2023年高速公路集中通车仪式在我市举行,主会场设在许信高速临颍繁城站。我市正围绕强枢纽、畅循环、聚产业、促融合,发挥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优势,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打造枢纽经济的先行区。
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医院、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等七项重大民生项目,从“小切口”着手推动城市更新,打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组合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五星”支部创建、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打造高品质生活。
现代化幸福之城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办好实事做起,从凝聚人心做起,以“城乡风格美”彰显特色,以“人文气质美”激发自信,以“环境生态美”扮靓底色,以“社会和谐美”共享平安,以“群众生活美”温暖家园,久久为功建设“文明引领、温暖可及”的现代化幸福之城。
【代表声音】
省人大代表、河南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师维:建议省委、省政府更多关注贾湖文化的发展,加大对贾湖遗址的保护开发支持力度,加大对贾湖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挖掘文旅消费潜力,把贾湖打造成文化新地标、文旅新名片。
省人大代表、临颍县委书记李俊伟:临颍县将坚持惠民利民,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完善稳岗就业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责任编辑:李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