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高位谋划,聚力打造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28个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持续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全省上下凝聚起大抓制造业的合力,前三季度全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回升至28.2%,分别比2022年、2021年同期提升0.3个和0.6个百分点。
攻克关键技术、打造创新平台、壮大链主企业……1至10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9.1%;下半年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呈逐月回升态势,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成绩得来殊为不易。
延链:优势产业强者更强
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之一。2012年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超硬材料,是河南为数不多在全国领先、全球独具优势的产业。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谋划和强力推动下,我省超硬材料产业高位突破,发展体系战略重塑,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优势再造全面起势。
12月15日,记者走进郑州高新区梧桐街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磨所”),展馆内“高、精、尖、专”超硬材料制品琳琅满目,精确剪裁大尺寸硅片的“划片刀”、可磨出镜面光洁度的“硅片减薄砂轮”、可在头发丝上开槽的超薄切割砂轮……眼前所见,让记者大开眼界。
“2023年是河南超硬材料行业重大发展机遇之年,工信部、河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和行动方案,给超硬材料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创新活力。”三磨所总经理陈恩厚告诉记者,三磨所作为河南超硬材料产业链盟长单位,以及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立足“技术策源地”优势地位,对照行动方案具体任务,在重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深化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这一年,三磨所的技术攻关和平台建设步步登高,突破了碳化硅材料超精密磨削、大尺寸低缺陷密度金刚石生长、高性能MPCVD设备制备等关键技术;牵头的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海陆交通、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攻克了关键共性技术难题35项,成功开发新装备、新产品16项,产业链越拉越长。
放眼全省超硬材料产业,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创新生态加快重构。在顶层设计上,率先推出超硬材料产业链“1+5”行动方案,推进磨具、珠宝、光学、电子、装备5个专项攻坚,全力打造国家超硬材料战略支撑。
举办首届金刚石产业大会、组建河南省超硬材料协会、揭牌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省超硬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全省超硬材料上下游紧密结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产业生态圈逐步完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全省超硬材料4家龙头企业今年一举中标4个国家产业基础再造项目,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升链:传统产业发新枝
铝基材料是河南的优势产业,也是人们印象里很“传统”的产业。今年以来,全省铝加工企业打好市场牌、创新牌、产品牌,让铝材这个“老字号”产业焕发活力、重塑优势。
在三门峡宝武铝业的产品展厅,以铝为基的引擎盖、车门、车架等汽车板材分外显眼。今年11月,该企业汽车板ABS订单量突破2000吨,实现倍数级增长。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款轿车智界S7日前开启预售,宝武铝业便是该车型的铝板供应商。
过去,三门峡只能生产氧化铝、电解铝等初级产品,在宝武铝业的引领下,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了从铝原材料向高端铝精深加工产品的飞跃,可以生产铝合金板带、动力电池配套、汽车板材、航空板材等,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我们启动建设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研发和中试平台,建成了航空铝板、汽车铝板成形、链接、腐蚀、服役性能评价等系列认证评价设施。”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负责人冯伟骏说,随着研发中心平台功能与效应的逐步释放,未来将聚焦铝基新材料制造前沿,通过聚集一批人才、研发一批成果、培育一批创新项目,助推河南省铝材料高质量发展。
巩义市是国内最大的铝板带箔生产基地,拥有各类铝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国内铝板带箔十强企业就有4家,年产量超过500万吨。今年以来,该市围绕先进铝基材料产业链,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提升关键产品产量,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我们自主研发的超薄高强型5182铝合金易拉盖材料,是国内唯一依靠国产设备开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端铝材,把易拉罐盖从0.224毫米的厚度,逐步降低到0.208毫米甚至0.203毫米,一吨材料能多产出4万至5万个盖子。”河南万达铝业总经理王璐团说,目前该产品已处于行业领跑地位,稳定向中粮、加多宝、红牛、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等一线品牌厂家供货,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0%。
产业链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也是绿色、可循环的竞争。巩义市通过技术升级,大力推动铝循环利用,废铝利用已经占到了原材料的四成以上。通过废铝再利用,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同时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生产1吨再生铝能耗仅为原铝的5%,可节约3吨多标准煤,减少固体废物排放20吨,“铝加工”变为“绿加工”。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与时俱进升链,传统产业同样可以“向新而生”。今年1至10月,全省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超过25%,传统产业规上企业技术改造覆盖率达80%,新材料占材料产业的比重提升到35%左右。
育链: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新兴产业是各地竞争的焦点,我省聚企成链、聚链成势,不少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河南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汉威科技今年的展架上满是新货。在11月28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汉威科技推出一揽子汽车传感器及汽车制造安全监测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快速增长催生了新的需求,我们围绕汽车安全、舒适、智能三大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传感器解决方案,如生命遗留检测传感器可以通过红外探测、二氧化碳浓度探测等方式,精准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遗留;氢气泄漏传感器、热失控气溶胶监测传感器可以对汽车电池安全发出早期预警。”汉威科技国际贸易总监范红军介绍,今年汽车类传感器出货量及定点取得数量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这一年,河南传感器产业链条越拉越长,产业越来越厚:开工建设MEMS研发服务平台、揭牌成立墨子实验室、启动集成电路公共研发平台和集成电路中试平台、举办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
“河南传感器产业今年高歌猛进,话语权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我们快速建成国内传感器产业生态第一平台,传感名片越擦越亮。”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宁说。
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在上演着同样的加速度。12月18日,上汽安吉物流中心项目在郑州投产。作为上汽郑州产业链生态体系的一部分,该项目承担上汽郑州基地整车厂、发动机厂、新能源电池工厂以及配套供应商的物流运作。
今年以来,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好消息不断:7月19日,比亚迪新一代主流中型轿车海豹DM-i量产下线;9月22日,上汽荣威新能源车型D7下线;11月15日,海马EX00(智行盒子)首批试制车下线。
同时,郑州启动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快速推进、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郑州开赛、150亿元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设立……一个百万辆产能的新能源汽车增长极呼之欲出。
过险滩,闯难关。通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河南制造业动能转换提档升级。1至10月,全省传统产业新型化率、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均超过25%,全省新上产业项目80%为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河南经济大船奋勇破浪、持续前行。(记者 陈辉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磊彬)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