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3-12-01 13:41 来源:河南日报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11月30日上午,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说。

  五方面成效显著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我省始终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抓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2022年,全省PM10、PM2.5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37.8%、37.7%,优良天数较2015年增加了42天;国家考核河南省的160个水质断面中,Ⅰ~Ⅲ类占81.9%。2023年,我省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主要指标保持“两降一增”,改善幅度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8年的17.9%提升至40.6%。

  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有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生态涵养功能增加,区域生态环境优美,总干渠沿线两侧生态廊道绿树成荫,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黄河流域35个国控断面全部达标,出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高标准建设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1200多公里,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新时代十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了37.3%,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长保障了年均约7%的经济增长。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黑加油站”“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平原地区散煤”四个动态清零,在全国率先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率先推进农业生产领域燃煤设施改造;狠抓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累计完成2万多家工业企业分类改造升级,污染排放量下降了30%;推动清洁生产验收审核,带动改造资金投入超过17亿元,实现经济效益近16亿元。

  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我省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省级生态县45个。先后建立5类351处自然保护地,全省75%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被纳入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如今,豫东青头潜鸭繁衍、豫西大天鹅成景、豫南朱鹮安家、豫北金钱豹常现、豫中大鸨过冬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代表。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我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四轮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2369举报电话“全省一号通”,基本形成了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农村等方面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

  四方面持续发力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下一步,我省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以高水平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控“两高”项目,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低碳消费、绿色生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深化自然生态监管,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以高效率“双碳”变革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能源深刻变革,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森林河南”建设,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减碳科技创新,广泛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以高站位战略实施添彩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坚持“四水四定”,统筹推进“四水同治”“五水综改”,深入实施“清水入黄河”工程,全面建设黄河流域美丽幸福河湖示范段,确保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扎实开展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行动,深入推进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水源区和总干渠沿线环境问题整治行动,探索建立水质安全风险防控保障补偿机制,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记者 谭勇)

责任编辑:张家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