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王巍在《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章《文明初成 古国四起》中,首先介绍了黄河中游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的年代为距今5300左右,是黄河中游地区同时期最高等级的遗址。双槐树遗址是一处由三重环壕围绕的大型聚落,整个遗址面积为117万平方米,附近还分布有很多小型遗址……双槐树大型围沟聚落,特别是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群的发现表明,距今 5300 年前,中原地区的社会分化较之于距今 5800 年到5500 年期间在河南西部的铸鼎原遗址群所看到的状况更为严重。双槐树遗址大型建筑群不仅在规模上是全国同时期遗址中最大的,而且其所具有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理念以及前后几座建筑纵向排列的格局,都是迄今为止在全国所见年代最早、最具有开创性的。这些发现意义深远!”
巩义双槐树遗址是我国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
为持续开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双槐树遗址连续进行了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双槐树遗址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专家们认为双槐树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为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过程的一把关键钥匙。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以考古学的实证材料表明在5300年前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被评为2020年度河南省五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双槐树遗址自建立课题之初就非常重视发掘、保护、和展示相结合的理念,建设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棚、充气膜保护棚、出土文物展厅等建筑,提供研学、参观服务,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记者 张体义)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