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3年10月27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郑州都市圈的建设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夏志胜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徐 彬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卢钦华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杨春梅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
吕承俊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张向奥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近期,《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标志着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更好回应社会关切,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和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向大家重点介绍郑州都市圈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志胜先生;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彬先生;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卢钦华先生;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杨春梅女士;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先生;
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向奥先生。
下面,先请夏志胜先生作情况介绍。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夏志胜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郑州都市圈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和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提出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将培育发展都市圈作为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关键之举、构建空间动力机制的枢纽环节、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抓手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工作,将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和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具体行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近期,《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标志着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规划》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集约高效和高质量发展,谋划构建“主副协同、区域统筹、圈层一体”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牵引,全面推进都市圈科技创新聚势赋能、产业体系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开放协同共兴、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将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都市圈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省郑州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会同省有关部门和都市圈有关城市,围绕《规划》明确的2027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深入推进郑州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规划》重点任务,以实施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郑州都市圈培育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推动都市圈规划体系落地实施。坚持通盘谋划、一次编成,围绕形成统一规范、衔接高效的规划体系,统筹抓好各类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以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市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发展等重点区域规划,以及都市圈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水利、能源、生态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1+3+N+X”都市圈规划体系并推进落地实施。
二是推动都市圈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提速”。坚持适度超前、整体优化、协同融合,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郑开城际延长线、郑开同城东部供水、陕电入豫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内外联通,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级及区域资源调配供给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推动都市圈科技创新策源协同“提档”。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支持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省实验室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加快构建“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的创新发展格局,搭建开放型、网络型、融合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四是推动都市圈产业发展分工协作“提质”。以市场需求和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突出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高能级制造业生态圈,共筑现代服务业和消费新高地,积极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引导都市圈内城市产业合理分工和错位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是推动都市圈对外开放协同共兴“提效”。坚持内外联动、量质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郑州南站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二次创业”,积极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打造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中部地区开放高地。
六是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增强山地屏障和平原生态功能,实施生态廊道成网、山地屏障提升、平原生态涵养工程,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建设保护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系。
七是推动都市圈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提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乡和区域公共服务品质化提升、均衡化发展,深化公共服务区域合作,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养老服务提档升级等公共服务重点工程,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领域政策协同,打造便利共享、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圈。
八是持续推动都市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加快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健全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各项改革试点在都市圈先行先试、集中落地。同时,加快完善科学决策、协调推进、督查落实、联络沟通的常态化组织协调机制,构建领导小组决策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对口指导、都市圈城市具体推进的工作体系。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常轶旸
谢谢夏主任全面详实的发布!下面是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也请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请问省科技厅如何进一步提升郑州都市圈创新实力,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谢谢。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徐彬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专章部署。我省自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聚力推进科技创新事业,郑州都市圈在全省创新大局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郑州都市圈创新发展。
一、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重点,构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目前已召开12次会议,对科技创新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作出了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等重大部署,在郑州都市圈逐步构建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
二、以重塑省实验室体系为重点,提升郑州都市圈创新策源能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部署,我省培育建设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其中11家位于郑州都市圈。高起点布局建设省实验室体系,先后批复建设了嵩山、黄河、神农种业等16家省实验室,以及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15家省实验室基地、36家省中试基地,推动形成了以郑州都市圈为核心、引领辐射全省的“核心+基地+网络”创新格局。
三、以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为重点,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省委省政府把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重要人才中心的一号工程,与中原科技城深度融合,实行“以研究所办院、以实验室办院、以产业研究院办院”模式,新组建物理、化学、数学、集成电路等15家研究所,研究实体达到31家,总数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
四、以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重点,支撑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支持郑州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促进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坝道工程医院建设水灾变模拟试验设施,开展复杂极端条件下基础设施水灾变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支持省科学院围绕量子技术、半导体装备、光资源与环境等领域,聚焦关键核心环节,突破前沿技术,推动形成科学重大发现。
五、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为重点,提升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着力将更多科技资源、创新力量引向企业,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质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目前,郑州都市圈集聚了全省60%的高新技术企业、4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全省产业创新发展龙头。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成为全省双创载体的标杆。
六、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部分在郑高校院所为试点,相继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着力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在郑州建设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去年郑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亿元,占全省50%以上。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共建都市圈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请问,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下一步还有哪些重点考虑和推进举措?谢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卢钦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共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关键支撑,也是引领新时代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近几年,在省市共同努力下,郑州都市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备,产业集聚和协同效应初步显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食品等产业集群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尼龙新材料、氢能及储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迅速,百亿级以上企业60余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省的近8成。部分产业链和企业创新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盾构机、氢能源客车、煤矿液压支架、血液制品等研发能力居全国前列。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引导郑州都市圈制造业空间重组、链条重构、优势重塑,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聚焦郑州都市圈重点群链培育,完善“链长+专班”运行机制,落实产业链“方案+图谱+清单”,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五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和服务衍生制造新模式。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提质工程,围绕郑州都市圈探索开展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评价试点示范,引领带动全省传统产业新型化率提升,推动基础材料、装备、汽车、食品、轻纺等传统产业高位嫁接,迈向中高端。实施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关键技术突破,重点培育一批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实施未来产业培育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郑州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积极谋划创建国家元宇宙应用先导区,建立技术、人才、金融、招商等多元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未来产业发展生态。
三是打造跨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带。制定制造业协同发展引导目录,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动形成“总部+基地”“总装+配套”“研发+产业化”“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等产业协作模式,调整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强化制造业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载体作用,推进毗邻地区合作产业园建设,引导重大项目集中布局、重点企业协作配套、重点园区协同安全发展。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郑州都市圈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想了解一下,我省在推动郑州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 杨春梅
谢谢记者的提问,感谢大家对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关注。郑州都市圈地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京津冀-粤港澳主轴、大陆桥走廊和二湛通道交汇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有关要求,以交通互联为先导,按照“极核带动、内联外通、衔接高效、管理协同”的思路,建设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注重一体化,完善高效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建成投用,郑州等3市形成高速绕城环线,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一轴两翼”复合通道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郑济高铁、国道107官渡等20座黄河桥,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产业集聚区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所有建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沙颍河航道周口至平顶山段实现通江达海。截至2022年底,都市圈综合交通网里程达到10.3万公里,郑州与都市圈其他省辖市均由1条以上轨道交通、4条以上高等级公路连通。
二是注重同城化,推动郑开(兰考)、郑州航空港区交通同城化率先突破。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利用3-5年时间,统筹推进航空港区道路交通优化提升“20+3”项目和15个郑开(兰考)同城交通优化项目工作,完善郑州、开封、许昌、航空港区、兰考间高效连通的交通网络,以“点对点”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郑州、开封、航空港区、兰考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服务支撑郑开(兰考)同城、郑港融合发展。目前国道107商登高速至比亚迪厂区段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用,郑州机场亮化工程计划月底前完成,其他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所有项目建成后,郑港间形成“6条高速公路+6条快速路”的“一环四横八纵”快速通道网络,郑开间形成由1条城际铁路、2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干线公路、4条城市道路组成的多方式、大容量、高效率复合型交通走廊。
三是注重国际化,打造国际交通门户枢纽。依托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效应,强化门户开放和平台承载能力,精准嵌入国际供应链、产业链。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深入推进,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连年稳居中部地区第一,“空中丝绸之路”全货机航线网络联通欧、美、亚三大经济区。郑州获批建设中东部地区唯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加快建设,中欧班列(中豫号)综合运营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陆上丝绸之路”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东向、南向铁海联运通道不断加密,中原出海新通道持续完善,高效融入“海上丝绸之路”。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同城化”“一体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导向,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设施内外联通、运输服务一体便捷、管理机制高效协同,建设都市圈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一枢多支”机场群、“三环十纵十横六联”高速公路网和“一干两支”航道,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加快转变,引领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郑州都市圈是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区,请问文化旅游工作将如何发力,来推进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谢谢。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吕承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也感谢大家对河南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郑州都市圈是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区,拥有黄河、根亲、功夫、古都等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IP。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落实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紧紧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建设,将郑州都市圈建设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创意创新、科技赋能,以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打造华夏文明集中展示区。积极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围绕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王城岗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遗存,高标准规划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文明展示体系。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在黄河文化的挖掘与研究、黄河文化的展示与呈现、黄河文化的转化与发展、黄河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上下功夫,努力构筑更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黄河文化高地,充分彰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古都魅力。
二、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双向发力”发展理念,培育文旅融合发展业态,着力打造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消费集聚区,激发城市活力,高质量推动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着力打造具有郑州都市圈当地特色的文旅IP,重点发展沉浸演艺、剧本娱乐、研学旅行、电竞数娱等新业态,植入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一批极具市场号召力的沉浸式文旅产品。发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引领示范作用,扩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黄帝千古情》等实景演艺品牌影响力,鼓励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博物馆等创作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产品。持续推动中牟海昌海洋公园、电影小镇二期、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新密古城保护城市有机更新、汽车公园赛车场项目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在郑州都市圈旅游城市、旅游景区设立一批小剧场,引进创作一批小歌剧、小舞剧、杂技、魔术等节目。鼓励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游民宿依托本地民俗风情和自然资源,创作节庆演艺、水上演艺、街头演艺等。
三、打造文旅宣传引流新高地。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和渠道,传播推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及“少林功夫”文旅品牌,打造品牌传播矩阵。创新举办黄帝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黄河文化月活动等重大文化活动,构建世界级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弘扬传播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扩大宣传影响,与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合作,通过“高品质内容+高频率曝光”,持续“圈粉”“引流”,不断提升城市文旅热度;与美团、支付宝、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平台合作,推出一系列爆款旅游产品,通过精准推送激发消费者主动“尝鲜”;与携程、去哪儿等OTA平台合作,以票务代理联动全链条文旅消费服务,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文旅体验。谢谢!
大公报大公网记者
请问,郑州市作为特大城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将如何引领郑州都市圈建设?谢谢。
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向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郑州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积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立足现实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为都市圈建设贡献“郑州力量”。
一、努力提高郑州市核心竞争力。立足城市核心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加快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枢纽开放、先进制造、文化教育等功能,激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常量、抓好变量,提升集聚、裂变、辐射、带动能力。
二、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都市圈城市同城化发展,形成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发展格局,推进都市圈城市联通共享。
一是着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构建以郑州为中心“半小时通勤圈”,建成“米+半环+一网”多层次轨道交通网,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建成“三环十纵十横六联”高速公路网,打造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一轴两翼”复合通道,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普通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段繁忙路段扩容改建或立交改造,打造都市圈多路径、大容量、多层次、快速化综合交通走廊。目前,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建成,郑开、郑焦、郑机城际车次进一步加密,郑许市域铁路即将通车,机西高速二期、开港大道、许港大道等一批城际快速通道相继建成,郑开兰间高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正在研究推进轨道交通S2快线、低运量轨道交通T1线、郑开快速路提升改造、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等一批标志性先导性项目。
二是着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产业方面,积极构建与都市圈城市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协同发展格局,促进城市间资源整合、分工协作、链接融合。围绕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文创文旅等高质量发展产业带,积极打造都市圈产业集群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速构建支撑都市圈功能布局优化的主骨架和促进产业链式发展的主平台。目前,郑州周边的智能制造、都市食品、现代物流、新型显示等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构建。
三是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协同共享。发挥特大城市优势,加强都市圈城市间重点公共服务领域政策协调,逐步建立多市统一、有效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公积金等信息互联互通,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不断拓展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补贴资金发放等领域的应用。目前,“郑好办”与“汴捷办”APP实现双方用户信息互认,19项高频事项实现跨城快速办理。
三、优化一体化发展机制。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平急转换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应急联动机制,增强区域协同应急能力,强化都市圈内主要涉灾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建立统一高效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常轶旸
谢谢各位发布人对郑州都市圈建设相关情况的介绍!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一步进行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具体行动,对于构建主副协同、区域统筹、圈层一体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引领支撑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动力源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的朋友持续聚焦郑州都市圈建设,加强宣传报道,做好政策解读,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局面营造良好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