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兰考县东坝头。昔日“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的景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泡桐溢翠、田野如画。
大河奔腾,气象万千,变化不止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幅人、河、城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山青水绿鸟飞回
进入秋季,三门峡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最美时节:山峦叠翠,鸟鸣清涧。
曾经,受利益驱动,这里粗放无序开采,数十万人在山里工作、生活,小秦岭森林出现一块块“斑秃”,地表崩塌,河流污染。
封堵坑口、清运矿渣、播撒草籽、栽植树木……从2016年起,三门峡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修复小秦岭生态环境。
“治理后的大山恢复了宁静,山里空气好了,山上流下的泉水清澈了。”护林员张高弟说。
昔日被生态环境部长期挂牌督办的负面典型,蝶变为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正是河南致力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真实写照。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自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质,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目前已绿化11.5万亩,干流右岸全线贯通;截至2022年黄河已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生态保护效果持续显现……河南坚持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黄河正成为中原大地的“绿色飘带”。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黄河孟津段,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在此惬意生活;新乡、开封等地黄河滩区,前来越冬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鸨数量稳定在350多只;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大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几百只增至现在的1.5万只,三门峡亦成为“中国大天鹅之乡”。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黄河安澜保障日益增强。
连续22年调水调沙,黄河累计输沙入海32.5亿吨,下游河道平均下切3.1米,“悬河”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建成501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和98处控导工程,防浪林、行道林、生态林相互交织;加快数字水利发展,用现代科技为黄河防汛保驾护航。
黄河宁,天下平。《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保护发展两相宜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走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已成沿黄各地的共识。
用更少的水产更多更好的粮——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近年来,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各地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黄河两岸实施了122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把1952万亩高标准农田升级为高效节水灌溉田,每年可节水1亿多立方米。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河南在黄河流域及引黄受水区14个市建设高标准农田5391万亩,占流域耕地面积的77.5%,实施节水灌溉面积2330万亩,占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81%。
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前不久,德力西电气濮阳基地被工信部授权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钛和检测认证集团授予“零碳工厂”证书,成为河南省首个“零碳工厂”。
这是沿黄城市濮阳积极实施产业结构全面“减碳”、能源结构持续“降碳”的一个缩影。“优先用上自产的绿色电能,每年可节约电费超过150万元,用绿色‘领衔’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德力西电气供应链相关负责人说。
放眼全省,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做“减法”,三年来全省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3%;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做“加法”,围绕新兴领域、前沿领域,布局千亿级产业集群,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位于新乡县的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光伏储能系统、数字工厂智慧平台、户外风时尚工装、各有分工的智能机器人频频闪现。“我们的诀窍就是创新。”该公司总经理王思民说。
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驱动下,沿黄各地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黄河两岸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
赓续文脉焕新彩
9月14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正式启动,20余家中外媒体聚首郑州,探寻黄河文明。
“太震撼了!文明就这样历经几千年流淌而来。”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俄罗斯巴什基尔电视台记者点赞:“河南在弘扬黄河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
河南是黄河文化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移步换景,黄河故事缓缓展开——
在郑州,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青台遗址……让中华文明发展的轴线延伸数千年,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历史文化的辐射力不断增强。
在洛阳,朱阁璀璨入画,罗衣锦绣如云,裙裾飘飘、团扇遮面穿梭于历史遗迹间……一批又一批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前来打卡,“汉服热”带动古都文旅热,黄河文化焕发新姿。
在开封,黑岗口黄河河势观测台、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黄河宋城文化广场,一条生态廊道穿起散落的历史文化遗迹,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光。
河南抓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利用、文化业态创新,多种方式深挖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融入生活、创新发展的黄河文化大放异彩。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原大地,日日新,又日新。(记者 刘晓阳)
责任编辑: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