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金覆面。
三门峡庙底沟出土的彩陶盆。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河南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省接待游客1266.3万人次、旅游收入55.5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4.1%、23.1%,位居全国前列。
从春节假期到“五一”假期,再到端午假期,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河南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文旅文创融合释放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谋深虑远,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今日之河南,依托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积极发展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业态,培育文旅文创产业成支柱,领跑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新赛道。
我省三处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
●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
●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溯源赓续,文脉生生不息
5月3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商代重要考古新发现:安阳洹北商城遗址“郭城”不是城墙,是城壕。城壕上发现的通道以及不同时期的道路遗迹,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洹北商城城市布局。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战场”,河南考古重大发现屡屡成为解读历史的“钥匙”,不断印证、补充、串联起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轨迹。
今年3月底,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至此,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已达53项,继续领跑全国。
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启动,再现“中华何以五千年”的伟大辉煌。我省“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商邑翼翼”殷墟遗址入选大展。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多年来,河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实证了不断裂的中华文明史,承载着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如此评价:河南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出了河南方案、贡献了河南力量。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理念早已成为全省文博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承载多项“世界之最”的舞阳贾湖遗址博物馆正式开放,人们可以在这里探寻最早的酿酒材料、最早的管乐器实物、最早的文字雏形……
“到博物馆去”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芳容初露,人们在这里,触摸灿烂的彩陶世界,感悟先民的浪漫生活。
行走河南,何以读懂中国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省首次推出6条文物主题游径,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进行积极探索。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走哪里?读什么、在哪读、怎么读?这是河南文旅文创发展路上的必答题。
摸清家底,培育特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有3000年以河南为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皇皇二十四史,河南名人星光熠熠……依托厚实的家底,河南推出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逐鹿中原、中国功夫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打造中华文明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
项目是“硬支撑”。去年以来,我省谋划推进138个文旅文创重点项目,总投资4223亿元,构成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硬支撑”。6月10日,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成为展示商都文化的又一重要地标,也是群众家门口“可以遛弯儿的文化遗产”。
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河南是黄河文化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古都、古城、古迹等人文资源极为丰富。目前,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0个标志性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读懂”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全景式展示、体验,高水平谋划建设省博物馆群。一体化推进河南博物院新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等重点项目,集中展示中国通史及重大专题史,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站式、全景式体验旅游目的地。
突出集聚效应,建设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按照一个产品体系、一个营销体系、一个交通体系布局,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郑汴洛串起黄金旅游带——看郑州游商都探商寻夏,游开封泛宋舟陶醉风雅,逛洛阳观盛唐追寻历史,让游客恋上一座城奔赴下一城。
研学旅游,让游客“读起来”。4月3日,在洛阳举办的2023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上,发布了河南10条研学精品旅游路线,聚焦古都、黄河、考古、文字、美食、中国功夫等多个领域。
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刘春晓说,依托资源优势,今年将按照“聚焦一条线(黄河)、突破四座城(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点亮几颗星”工作思路,打造“千里黄河文化研学之旅”,让大家更好地游河南、知中国。
打造文旅节庆“超级IP”。持续举办世界古都论坛、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清明文化节、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立起来”。
创意驱动,打造全链条业态
端午假期,洛阳洛邑古城举办“洛邑古城之白龙殿试”沉浸式剧本体验游公开测试,以“实景角色扮演”新玩法赋能新文旅,构筑穿越“梦里隋唐”的沉浸式文旅互动体验。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里的麦田之上,长出了一座“博物馆”,展出了来自河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等黄河流域12家博物馆的50多件明星“文物”,游客可在戏剧之外,了解文物穿越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魅力。
河南博物院“盲盒”文创“出海”,太极拳表情包、黄河非遗活跃在指尖,《风起洛阳》《梦华录》等“一部剧带火一座城”……通过创意驱动,让流淌在人们心中的文脉、深藏于博物馆的国宝、刻印在历史书中的文字以更新更潮更炫的方式回归,变成中原文化的新符号。
文旅产品好不好、业态新不新,关键在创意、核心在团队。打造文旅文创旗舰劲旅。组建河南省文旅投资集团,是加快推进文旅文创产业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该集团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增强,截至5月末,总资产、净资产、利润总额较集团组建之初分别增长159%、178%、949%。银基文旅、建业文旅、洛阳文旅、省文旅投资集团4家龙头企业入选“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借外脑强大脑。联合华为、腾讯以及诸多科研单位成立“文旅融合创新联合实验室”“数字文旅合作服务平台”,为文旅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夯实数字新基建,在元宇宙科技新赛道上抢跑冲刺。
主打“三张牌”,引进优秀团队和项目。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康养旅游地方标准,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为抓手,主打民宿走县进村、文化产业特派员、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三张牌”,通过文化赋能、创意驱动,每年建设100个左右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文化和旅游部在我省率先启动“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遴选济源示范区、信阳市光山县、洛阳市栾川县、焦作市修武县的20个村开展乡创实践,引进多个优质团队和文创项目,实现乡村文旅全链条业态发展。开展“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依托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邀约国内外40个优质团队,通过打造非遗空间、非遗文创,涌现出鹤壁中石林村等多个综合性文旅度假村样板。
持续推进“民宿走县进村”,一大批民宿品牌落地河南,成为推进乡村康养旅游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营2461家民宿,打造多种文旅消费新空间。
文旅行业具有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的特点,插上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的翅膀,河南优质文旅创意产品层出不穷,吸引了更多游客。
文旅文创,融出时代新彩
从京港澳高速公路灵山站出口一路向南,一条红、黄、蓝三色的“彩虹路”两侧,既可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互动,亦可于九里落雁湖戏水、灵山寺祈福……沿途皆景,让人百看不厌。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打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按照我省规划,大力推动建成一批交旅融合示范工程、交旅融合示范景区,全力构建“快进慢游”旅游公路网络。
“文旅+交通”深度融合,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铺就最美风景路。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文旅+”正在书写更多的美好篇章。
文旅+音乐节。5月20日至21日,2023云台山音乐节震撼开唱。2天音乐狂欢,20小时LIVE演出、20组音乐大咖倾情献唱、顶级舞美视觉盛宴,吸引国内外超10万乐迷现场嗨玩。
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沛萌介绍,在音乐节正式开票后,3天内就提前售罄早鸟票、预售票,售票平台一天点击量达2500万次,刷新全国音乐节售票纪录。
宝泉、嵩山、方特等众多景区,也通过景区+音乐节+文创集市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流量”。
文旅+体育。4月22日,省文旅投资集团联合信阳市政府举办“首届鸡公山瑜伽健身节”,成功为“五一”假期引流,鸡公山景区“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12.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51.23%;5月,省文旅投资集团参与牵头组建中南五省体育联盟豫健(河南)体育产业集团完成工商注册,将有效整合省内外体育资源,进一步拓展体育旅游等业态。
文旅+工业遗产。餐厅、茶咖、酒吧……这样多元的消费场景出现在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这里每天迎来数以万计的游客打卡消费。此外,还有芝麻街1958双创园、郑州二砂文创园等工业遗存,这些20世纪的工业遗存已蝶变为特色商业街区,成为城市秀带、文化秀带和生活秀场。
文旅+数字新基建。抓住数字新基建的风口,河南启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为基础内容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复刻”河南文旅景观,再现历史场景。目前,黄帝故里、大宋东京城、老君山、龙门石窟等一批大赛作品已经推出,官渡之战、牧野之战、隋唐洛阳城等18个游戏场景已上线。
融合谋发展。培育文旅+民宿、文旅+康养、文旅+豫菜等业态,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河南正在蹚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表示,将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立足自身优势,挖掘潜在动能,将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开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天地,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叫响全国、走向世界。(记者 温小娟 郭歌)
从河南出发探寻最早的中国
数说
●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精心策划推出16条主题文化线路,涉及578处文物和文化资源
●遴选首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100个重大标识项目,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大标识
●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已建成运营2461家民宿、建成145处民宿集群
●2022年,河南共谋划138个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4223.36亿元
●河南省目前有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7处,立项10处,已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和陕西省并列第一,立项数量全国最多
●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已达53项,继续领跑全国
●河南建成研学旅行营地42个、基地487个。2022年,全省共安排3000万元支持研学旅行课程和基地营地建设
●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2369.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13亿元
●2023年“五一”假期,河南各大文旅场所共接待游客5518万人次,旅游收入310.1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1.3%、7.69%
●银基文旅、建业文旅、洛阳文旅、省文旅投资集团4家企业入选“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河南发布9个类型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
●河南已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95座,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
●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正式上线,实现了河南338家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化建设
大事记
2021年9月
●河南文旅融合创新联合实验室成立
2021年10月
●举办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一
2021年12月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底,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2年2月
●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
●开展“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活动
2022年3月
●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22年5月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正式上线
2022年6月
●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洛阳)揭牌
2022年7月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启动
●开封市鼓楼特色文化街区、洛阳市龙门石窟、安阳市安阳古城、鹤壁市浚县古城等4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宾
●文旅部在我省率先启动“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
2022年8月
●印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实施方案
2022年9月
●第九届“博博会”在郑州举办
2022年11月
●发布《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规划建设“一带一廊多环”旅游公路,总规模约16600公里
2022年12月
●仰韶村、二里头、郑州商城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河南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24地入选第三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
2023年1月
●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开封)揭牌
2023年2月
●中国首个非遗美学实验室在郑州揭牌。同时,中国首个沉浸式非遗直播间正式启用
2023年4月
●2023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在洛阳举行,我省将致力打造“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品牌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
2023年5月
●洛阳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获得2022年度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2023年6月
●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
●评选首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12个
(记者 温小娟 郭歌 整理)
责任编辑: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