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人遇上甲骨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3-06-17 07:17 来源:河南日报

当外国人遇上甲骨文

6月15日,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与家人参观安阳殷墟博物馆。(记者供图)

  “这个字是‘牛’。我还知道‘花’,它有7画。”6月15日下午,在殷墟博物馆内,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站在“甲骨文今文对照表”前,一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和讲解员互动,一边用手指头比画着汉字的笔画。

  小姑娘的中文名字叫艾美丽,是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的女儿。

  “我在中国6年,来河南的次数最多。所以她们对中原历史文化也非常感兴趣,提了很多次想来看看甲骨文。”在郑州参加“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建设十周年暨郑卢绿色丝绸之路首航仪式”相关活动后,俞博生就与家人一起来到安阳,感受殷商文化。

  当天室外温度接近40摄氏度,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全家参观的兴致。殷墟博物馆空地上立着一块刻着红色甲骨文的大石头,当他得知是一个“福”字时,竖起大拇指说:“希望中国和卢森堡都能多多收获这个字!”

  “殷墟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风采,博物馆内展出的任何一件藏品都很珍贵。”俞博生夫妇认真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时不时用手机拍下照片。

  仿佛穿越了中国历史文明的长河,站在一座水牛铜像面前,艾美丽脱口而出“牛”这个字。又来到一个甲骨文藏品的展台前,她透过玻璃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这就是‘一片甲骨惊天下’的那块牛骨,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听完解说,她的小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走走停停,看到家人对青铜器、甲骨文充满了好奇,俞博生感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3000年前的文字让我很震撼,仿佛可以感知到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如何交流的。”

  文字是交流的桥梁,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又何尝不是。

  从殷商文化聊到“互联互通”,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文化、旅游、经贸交流的“丝带”,更是各国人民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纽带”。“独一无二的郑卢‘空中丝路’,为我们如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互惠共赢提供了独特的典范。”俞博生说。

  文化共融,民心相通。不论是2018年的河南文物精品在卢森堡展出,还是刚刚过去的卢森堡首届国际龙舟节上河南航投集团与卢森堡货航分别组队参赛,都显示出“空中丝路”正在成为中卢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作为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认为,“空中丝路”十年建设的成果,已经达到了双方曾经想要实现的目标。“它架起了中欧之间互联互通的桥梁,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虽然我的使命即将完成,但是我会继续关注中国、关注河南、关注我们的‘空中丝路’建设。”今年8月份,俞博生将结束任期离开中国,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不舍:“未来我一定还会再来中国的。”

  看到艾美丽对着镜头发出“欢迎你们来卢森堡玩”的邀请后,他为女儿“在中国接受的唯一一次采访”而鼓掌,也笑着说:“期待‘空中丝路’的下一个十年,希望能在卢森堡见到更多的河南朋友!”(记者 董娉 郭北晨)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