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3-03-29 07:04 来源:河南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传统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具备牢固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叠加新技术红利,对于河南塑造企业竞争新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推动河南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恰逢其时

  传统产业是河南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制造业的核心板块,推动河南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是大势所趋。

  从微观看,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攻坚领域,在传统产业中占比较大,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进入加速融合、深度赋能阶段,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进程明显领先于中小企业,尤其受新冠疫情影响,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难点。围绕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成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的主体,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从中观看,传统产业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产业链数字化的重要抓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与服务、软件与硬件快速跨界融合,传统的以产品或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模式已经被打破,以平台为核心、以软件为标志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日益加速,不同产业、区域间企业在数字化空间实现虚拟集聚。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实现企业外各类生产资源和社会资源协同以及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将有利于形成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矩阵效应”。

  从宏观看,传统产业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河南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和基础优势突出,材料、装备、汽车、食品、轻纺等五大传统产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仍然高达46%,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构建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方式,是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产业智能化水平不高问题仍有待解决

  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支持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数字化催生传统产业新模式。数字技术通过重塑传统产业生产流程、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分布,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如平煤集团利用5G煤矿智能分选星云平台实现煤矿采掘的智慧运营,卫华集团依托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向“装备+平台+服务”模式转型,黄河云缆依托“产品溯源+可视化体系”成功提供电缆产业一站式智慧交易解决方案。二是数字化创造传统产业新产品。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数字化不仅是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的关键技术,更是连接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主要渠道。如卫龙辣条依托卫龙大数据平台精准触达消费者,在旧赛道里不断孵化休闲食品新供给;三全食品聚焦消费大数据挖掘,加强ToC和ToB渠道场景化产品研发,率先推出涮烤、早餐、备餐三大场景战略产品。三是数字化助推传统产业能碳管理。传统产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对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进行绿色化改造,实现数字减碳。如天瑞水泥依托国家级“双跨平台”天信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水泥、焦化、铸造等“双高”行业工艺自动控制和智能优化,每年为企业客户节约标准煤7.49万吨、用电399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万吨。

  但是,与国内数字经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数字化转型还面临一系列制约。具体来看,表现为:一是核心平台支撑能力不够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目前我省运营平台主营业务仍较多集中在远程监控、系统运维等环节,数据分析能力不强,核心软件研发水平低。二是人才储备不够多。民营企业是传统产业的最大主体,根据《2022河南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统计,已有数字化专业人才的企业仅有31家,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技术人才、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等多个维度存在制约。三是产业链协同程度不够高。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运营平台的培育以及基础研发还比较落后,系统不同构、工具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等问题突出。四是数据分析应用不够足。据《2022河南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统计,能够实现企业不断积累数字资产并创造价值的企业仅有20家,龙头企业尚且如此,可见“数据有、分析缺、应用弱”的现实状况较为突出。

  找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创新工程,推动河南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打造以点带面、连线成体的数字化转型格局。

  明路径,分业分类“私企订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呈现不同程度差异,因此要“分行业、分规模”差异化推进。一方面,依据产业类别分业引导,如食品、服装着重从新消费大数据挖掘环节切入,装备、汽车着重从生产设备智能化提效环节切入,化工、建材着重从数字减碳环节切入。另一方面,根据企业规模分类引导,重点针对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评估,研制“小快轻准”产品方案。

  树标杆,以样板打造加快规模推广。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投入高、有风险、收益大的战略行动,应当打造一批可学习的行业级或国家级企业样板,培育一批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一批可复制的典型转型路径,建立一批可执行的转型标准规范,全面引领同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建场景,推动转型方案落地实施。围绕材料、装备、汽车、食品、轻纺等传统产业,定期发布数字化应用场景,为数字化服务企业和平台提供落地机会。如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重点围绕柔性生产、服务化延伸、研发设计协同、制造共享等方面发布场景,有色金属、现代化工、绿色建材重点围绕在线检测、设备健康管理、能源智慧管理等发布场景,食品、服装、家居家电等重点围绕国风国潮、大数据挖掘、新品开发等方面发布场景。

  强链条,加强产业链数字化协作。针对当前河南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外协同度不高的问题,引导产业系统内纵向合作主体(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等)、横向合作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及其他主体(政府、中介、孵化器、金融机构等)完善网络化合作机制,谋划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不同规模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采购、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化协同合作。

  优生态,加快数字资源虚拟集聚。依托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积极推动数字资源虚拟集聚。积极链接省外数字资源,深入对接北京、上海、杭州、粤港澳等地区,支持本省企业在先进地区建立数字化转型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坚持“靶向引进+平台赋能”,积极引进和培养数字领域经营管理人才、技术拔尖人才,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新工科”建设,探索建立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教学和实践基地。(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刘晓萍)

责任编辑:张家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