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第十三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周口市淮阳区伏羲文化广场正式开幕,来自内蒙古、青海、四川、广西、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河南、云南、贵州、浙江等12个省(自治区)的3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齐聚龙湖之畔,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道道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规划处副处长王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曲径,二级巡视员吕承俊;周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吉建军,副市长刘颖;周口市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献超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山西翼城花鼓、四川清音、青海安昭、内蒙古潮尔道—阿巴嘎潮尔、 陕北说书、广西壮族打扁担、浙江越剧、云南彝族跳菜、湖北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南棕包脑、贵州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河南少林功夫《武韵》、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出征》等展演陆继登台,传承人们抖擞的精气神、精湛的表演,点燃了现场热烈的气氛。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参观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非遗工坊成果展”,并考察了太昊陵文物保护中心。
据了解,“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保留的37个省级节庆活动之一。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周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阳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本届展演活动以“逛千年庙会·观非遗展演·游羲皇故都”为主题,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动态展演。邀请青海、四川、浙江等12个省(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六场展演,内容以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为主,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彩的文化盛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静态展示,即“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非遗工坊成果展”。通过精心遴选河南省提供就业岗位较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有力、契合百姓生活紧密需求的26家非遗工坊参展,集中展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成效。参展项目中包括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布的2022年度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涉及工坊和项目(全国共有66个,其中我省5个,居全国首位)。参展产品涵盖赛山玉莲茶、潢川空心贡面、沈丘顾家馍、逍遥镇胡辣汤等传统美食,淮阳芦苇画、鲁山花瓷、周庄香包、泥泥狗、布老虎等手工艺品,段氏传统手工布鞋、老粗布等布艺产品等多个品类,充分满足广大游客在淮期间的购物和消费需求;三是民俗文化队伍巡演。以巡演活动为契机,通过海选、复赛、半决赛、总决赛层层挖掘出当地表演人才,组织多支民间项目演出队伍轮流在广场、陵区、公园等地表演,巡演活动贯穿庙会始终,并与游客互动。非遗展演主体活动为2月21日至2月28日,民俗文化系列巡演等配套活动将持续到3月24日。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