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的足迹⑧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基点
——郑州商城遗址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12-29 17:14 来源: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我国提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近8亿元,重点支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以及仰韶村、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11月4日起,大河网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文物局推出《追寻文明的足迹》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厚重河南。

  郑州,被人们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正是因为在郑州车水马龙的地表之下,埋藏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代早期都城。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城池始建距今约3600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表明,郑州商城是商王朝的前期都邑所在地,即成汤建商的“亳都”,是商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1961年,郑州商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021年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李伯谦说:“商朝的历史,可以说是从郑州商城的被确认,一直到殷墟就完整了,这是在我们追溯文明历史当中非常重大的收获。在研究我们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过程中,郑州商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我们做夏商周断代工程,测定夏商周三代的年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600年前,一座用手夯出来的城墙

  1950年秋,时任郑州南学街小学教师的韩维周像往常一样,在城东南的二里岗一带散步。路过一处建筑工地时,他偶然捡拾到几块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当时他初步推测这些陶片应是商代遗存,事关重大,他立即向省文化部门汇报,请求深入调查。这些不起眼的陶片和石器,无意中撩开了一座商朝王都的神秘面纱,立刻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随后几年,以被誉为“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的安金槐先生为首的多名考古工作人员,开始对郑州二里岗及周边区域进行大规模调查和发掘工作。

  在挖两座古墓的时候,考古队发现,本该在古墓下面的生土层怎么也挖不到,反而挖到了一层夯土层。商朝人没事去夯土干什么啊?带着这个疑问,工作人员决定横向挖一下。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夯土层怎么也挖不到头。这时候安金槐提出了大胆的猜想——这会不会是个城墙!

  20世纪50年代,安阳殷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早古代都城,郑州商城的发现在学术界激起千层浪。向东,向西,向南,向北,考古队顺着探沟继续寻找,不久便钻探出,这些商代夯土层刚好合围成一个纵长方形,总长近7公里。更为巧合的是,南部的商代夯土层恰好与郑州明清老城的南城墙重合。之后考古材料明确证实:郑州商代遗址存在大型城垣,是一座前所未知的古城址。“郑州商城”由此被命名。

  经过多年发掘,郑州商城轮廓已基本清晰,古城由外郭城和内城组成,其中内城的城垣保存得相对完好,大体呈东北角略有倾斜的长方形,城墙周长近7000米,而外城城墙尚未完全摸清,已知长度约5000米。关于城墙,是商代的先民将泥土夹木板夯筑坚实,再在夯土上继续堆筑泥土,再夯实,层层夯筑形成了墙。至今郑州城内的古城墙经3600年,仍高出地面4-5米,宽20-30米,可见其坚固。

  汤始居亳,商王朝开国第一都城

  这座规模宏大的商代都城属于谁?引起了专家们的无限遐想和激烈讨论。

  1959年,郭沫若先生在考察完郑州商城考古工地后,提笔写下“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的诗句。1961年,安金槐先生在《试论郑州商代遗址——隞都》一文中,明确提出郑州商城是“仲丁迁于隞”的隞都,属商代中期。一直到1978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先生发表论文《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认为郑州商城应是商代第一位君王汤所建的亳都。

  根据《西京赋》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主要意思就是商部落在建立国家政权前有八次迁徙,建国后有五次迁都。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佐证,现今学界公认郑州商都遗址是商汤灭夏之后所建亳都,是商王朝开国第一都城。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马玉鹏介绍说:“夏代末年,夏桀无道,众叛亲离,商汤以亳为据点,扩张征伐,最后覆灭夏王朝,建立商王朝。而郑州商城——亳,被公认为是商代早期王朝的都城,它是商王朝超过三分之一时段的都城之所。我们所说的亳都,就在今天的郑州商城遗址。”

  青铜礼器的铸造是那个时代最尖端的技术,大规模地铸造、冶炼这种金属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才能做到的。郑州南关外铸铜作坊遗址分为南、北两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作坊区内发现了陶窑、窖穴和铸造场等遗迹,大量陶范熔炉残片、铜炼渣、铜矿石、堆塌等冶炼产物出土于作坊区内。根据发现的陶范进行还原,可知南关外作坊不仅铸造鼎、斝、爵、觚等礼器,还铸造兵器和青铜工具。这是一座规模庞大、布局合理的大型青铜作坊。从建城始到郑州商城废弃之前,这些作坊的青铜冶炼工业都没停止过。

  1974年,郑州商城发现第一处青铜器窖藏坑。而杜岭方鼎于地下沉睡3000多年后重见天日,与当代考古学家乃至科学家不期而遇,才让郑州商城遗址逐渐由“混沌”走向“清晰”,对它的认知,也因此而一步步“升级换代”:从商代早期的普通城市遗址,到一座3600年前营建的当时世界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商王朝的心脏与王都。杜岭方鼎成为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

  而195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郑州人民公园出土的原始瓷尊,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我国最早的青瓷器,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有限,原料的处理和胎体比较粗糙,与后期的成熟青瓷相比,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所以约定俗成,称之为原始青瓷。郑州商城“原始瓷器”的出土、将我国开始烧制瓷器的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极大地开阔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生生不息,为郑州这座城市寻根

  郑州商城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极为密切。历史上一座城市的城址不断变动是常有的事情,郑州商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3600年前选定的城址,到今天还是郑州的核心城区。因此,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与考古遗址公园,就有了为这座城市寻根的意义。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以展现郑州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的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于2022年7月对外开放,是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为核心的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之一,已成为郑州商城遗址的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学术交流和研究中心。

  “我们在陈列中用了大量篇幅讲述郑州商都之后郑州城市的历史,我们把这一单元命名为‘生生不息’。一座城市能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而持续存在与发展并不容易,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博物馆也承担着增强市民的城市历史文化认同、增强市民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认识的严肃使命。” 马玉鹏动情地说道。

  “宣传、展示郑州商都文化内涵和魅力,做好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遗址博物馆应有的作用。”马玉鹏说,“郑州商城遗址是我省落实黄河文化国家战略,讲好黄河故事的文化支撑,是展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和中国古代都城文明的重要历史文化名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郑州商城遗址的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展示中华古都文化,宣传河南文物考古成果,科普文物知识,增强市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市民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责任编辑:梁倩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