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南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精神,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成为稳就业、促发展、保民生的重要力量和基石。
一、服务业乘势而上,推动经济迈向新发展阶段
(一)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继续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河南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河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河南省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及旅游、健康养老、物流等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依托重大项目、重点行业不断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从经济总量看,2021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934.93亿元,是2012年的2.8倍。10年间,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跨越,分别于2012年和2018年突破万亿元和两万亿元大关。从发展速度看,2013—2021年年均增长8.7%,比GDP和第二产业分别高1.6和2.2个百分点。从经济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12.4∶51.9∶35.7转变为2021年的9.5∶41.3∶49.1,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发展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于2018年超过第二产业,跃升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从增长贡献看,服务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率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十年提高29.0个百分点,2021年贡献率达到63.1%,高出第二产业36.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4.0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助推全省经济前行的主要动力。
(二)服务业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2013—2021年,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4.1%。分时期看,2013—2015年,河南着力推进服务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3.1%;2016—2021年,服务业投资进入新发展阶段,规模稳定扩大,增速稳中趋缓,年均增长9.8%。从投资结构看,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2012年的3.8∶53.8∶42.5调整为2021年的3.4∶30.3∶66.3,服务业投资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作用逐步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以创新驱动为导向,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投资,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34.4%和34.3%。民生服务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均增长24.8%,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年均增长22.4%,教育年均增长17.7%。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均增长1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年均增长18.2%。
图1 2012年—2021年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
(三)服务业成为市场主体增长主力军
作为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主体不但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和魂,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末,河南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达722.40万户,占全社会市场主体总数的84.8%。服务业也是新增市场主体的主力军,2021年当年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126.45万户,占全部新增市场主体的84.9%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130户,其中超亿元企业达到1016家,分别比2012年增加7128家和921家。
(四)服务业成为税收增长主阵地
随着市场主体的壮大以及税费成本的下降,服务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对全省税收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2021年,服务业共完成各项税收3068.3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8.3%,比2013年上升4.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缴纳税金合计326.62亿元,比2012年多215.98亿元。服务业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税收占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较2013年分别提高2.0、2.1和1.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税收占比进一步下降。
(五)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主渠道
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吸纳就业人员规模庞大,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生产模式的不断涌现,第三产业的用工需求“量质”齐升,吸纳就业人数占比不断攀升。2021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为2222万人,是2012年的1.6倍,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期末用工人数154.82万人,是2012年的2.4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45.9%,比2012年提高了18.2个百分点。
(六)服务业是抵御经济下行主支撑
随着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服务业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更是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和2021年河南“720”洪涝灾情发生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河南省加快服务业灾后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服务业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2020年和2021年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0.9%和63.1 %,支撑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服务业现代特征更加明显
(一)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米+井”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全省综合立体交通实体线网里程达27.8万公里,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速铁路、普通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立体交通网。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378.36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7.0%。2021年,全省共完成货物发送量25.46亿吨,货物周转量10439.87亿吨公里,2013—2021年年均分别增长6.2%和5.5%。受私家车出行增多和新冠疫情影响,全省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不同程度下降,2013—2021年年均分别下降6.3%和2.2%。
图2 2012年—2021年河南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增速(%)
铁路路网继续延伸,客运占比不断提高。2021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5317.86公里,比2012年增加495.86公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998.02公里。随着铁路路网延伸和高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铁出行逐渐成为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铁路客运量在全社会客运量占比不断提高。2021年,全省铁路客运量12585.89万人,占全社会客运量的20.7%,占比较2012年提高16.0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铁路货运量10601.54万吨,货运周转量2144.91亿吨公里。中欧班列在全国率先实现满载运输、往返均衡、高频常态开行,2021年,实现每周“去程16班、回程18班”的高频次往返状态,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郑州)已累计开行5400余班,货值221亿美元,货重313万吨。凭借市场化运营程度和班列开行质量,稳居全国中欧班列“第一方阵”, 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公路建设成就显著,通行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2715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16公里,连通所有县城,分别比2012年增加21921和1386公里,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中部领先。随着公路基础网络的不断完善,公路通行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公路货运量22.64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88.9%,2013—2021年年均增长9.8%;公路货物周转量7026.33亿吨公里,占全省货运周转量的67.3%,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5%。受高铁路网完善和私家车日益增多影响,全省公路客运量逐步减少,占比不断下降。2021年全省完成公路客运量37388.15万人,不足2012年的两成。
民航实现跨越发展,枢纽地位日益彰显。十年来,河南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开通航线63条,比2012年增加14条,航线里程116099公里,是2012年的1.9倍,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成为中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2021年,河南货邮吞吐量70.65万吨,机场旅客吞吐量2191.72万人,分别为2012年的4.6倍和1.7倍。2021年郑州机场货运量突破70万吨,10年来,郑州机场货运量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21%,行业位次由全国第20位提升至第6位,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在“一带一路”大家庭中牢牢占据前排位置。
港口建设实现突破,航运能力显著提升。内河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河南内河水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港口泊位201个,港口设计吞吐能力达到5486万吨。周口港列入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实现了河南国家级内河主要港口“零”的突破。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25公里,沙颍河漯河以下、淮河息县以下具备常年通航千吨级单船、万吨拖队能力,已形成两条东向出海通道。2021年,全省水路货运量17540.61万吨,是2012年的2.3倍。
(二)电子商务带动邮政业提质增量
邮政快递业发展迅猛。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邮政快递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建成了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全省建制村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快递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行业作用日益凸显。2021年,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45.23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30.2 %;邮政业务收入472.02亿元,2014—2021年年均增长20.1 %。电子商务迅速崛起,高铁快递、航空快递运能不断增强,带动快递业务量呈井喷式爆发。2021年,快递业务量达到43.56亿件, 实现业务收入319.17亿元,2013—2021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8.4 %和36.6%;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业务收入比重达到67.6%,比2014年上升23.3个百分点。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抗疫保供、保通保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作出了行业贡献。
(三)金融服务实体功能日趋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金融业有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控制金融风险,区域金融改革持续推进,金融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21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101.60亿元,是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的3.1倍,年均增长12.2%,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3%,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稳健的货币政策带动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3456.2亿元,是2012年末的2.6倍,年均增长11.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540.8亿元,是2012年末的3.5倍,年均增长14.8%;保险市场迅速扩张,2021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360.03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年均增长12.1%。深入实施资本市场提升工程,2021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47家,比2012年末增加44家,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11959.48亿元,比2012年增加9493.79亿元。
(四)服务业新动能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战略全面实施,信息产业呈爆发式增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形成的新动能蓬勃发展,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河南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新标志。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08.28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7.6%,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9%,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电信业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社会民生等领域积极作为。全省电信业务总量986.12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50.1%;截至2021年底,全年新开通5G基站5.17万个,累计达到9.71万个,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全省5G终端用户总数达到3184万户。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渗透赋能,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395.20亿元,是2012年的2.9倍。规模以上新服务企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2016—2021年年均增长13.3%、10.9%和9.7%。
(五)新型消费增势迅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动顺应消费业态、模式、热点变化,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468.0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14.17亿元,2013—2021年年均分别增长7.4%和2.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81.70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9.5%。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推广,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电子商务成为消费创新的重要渠道。2021年,全省网上零售额2948.2亿元,2015—2021年年均增长30.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426.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10.0%,比2015年提高7.3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实现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1.15 万亿元,是2016年的 2.5倍,2017—2021年年均增长16.6 %。
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民生事业亮点频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家政、教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
(一)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能力提升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民生关切着手,围绕“健康中原”建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康保障网络越织越密,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2021年末,全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7878个,较2012年增加8651个,增长12.5%。各类卫生机构共有病床71.68万张,较2012年增加32.45万张,增长82.7%。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5.34万人,较2012年增加32.58万人,增长76.2%。2021年河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位推进。初步形成了富有河南特色的“1规划+1意见+8个配套政策”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推动新建2027个社区(街道)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持续实施以县级为重点的特困供养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省已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652个、社区养老服务场所6926个。建设“健康中原”系列重大举措带动了河南规模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2021年迅速增加到471家,实现营业收入247.7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5.8倍和7.4倍。
(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促进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2021年全省教育业增加值2280.86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6.6%。财政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全省教育投入1927亿元,较2012年增加8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5%,近1/5的财政资金都用于教育事业。受教育比例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8%,较2012年提高24.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较2012年提高4.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5%,较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3.1%,较2012年提高25.9个百分点。高端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全省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97个,较2012年增加5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368个,较2012年增加86个。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有力支持全省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教育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72家,比2012年净增620家,实现营业收入194.84亿元,是2012年的34.5倍。
(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效应持续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大力推动文化软实力超越,文化小康基本实现,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持续打响“老家河南”“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等文旅品牌,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202.99亿元,2013—2020年年均增长15.4%,占GDP比重为4.1%,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占比保持在4%以上,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在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全省积极优化旅游服务,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旅活动,纷纷推出假日旅游惠民措施,推动文旅市场和假日消费稳步复苏。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9亿人次,较2012年增加4.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79亿元,较2012年增加2715亿元。2021年全省有A级旅游景区580家,其中5A级景区15家,4A级景区189家;旅游星级饭店39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河南正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服务业发展硕果累累,经济总量取得历史性突破,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工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也给河南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南服务业一定能够紧抓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河南服务业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李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