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 为民履好责
——省政府参事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二)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10-21 19:38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省政府参事及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使人倍感振奋与鼓舞,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好参事职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李涛:坚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形态,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和率先实现的领域。党的二十大将其确立为下一步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这对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发展实体经济,一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实体经济的主要内容,推进工业化就是发展实体经济。我省还处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全力加快推进。二要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和工业化的主要内容,我省打造制造业强省的战略已经在实施之中,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步伐。三要重视各类企业的发展。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微观主体,具体结合我省实际,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还要毫不动摇的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做优民营企业。四要发挥好金融为首的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要利用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补上我省这方面的短板。

  当前,我省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创造性的贯彻落实有关支持发展实体经济的新政策、新举措,把我省的实体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以及制造业强省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苏茂林:维护黄河健康生命 谱写复兴伟业河南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深刻、博大精深,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和引领实践的思想伟力,聆听之后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笃定信心。报告不仅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还对现代化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是引领人民群众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续奋斗的坚强信心决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对于黄河保护治理至为关键。我们一定要深学深悟、对标践行,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部署,贯彻落实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位置特殊,作用重要。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殷殷嘱托,坚持流域“一盘棋”,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完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格局,防范“悬河”风险,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完善流域“水网”,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保障粮食主产区引黄供水安全。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障沿黄生态安全和环境改善。坚持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筹解决好流域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河南篇章。

  王立东: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报告从战略高度对健康中国的内涵和重要性作出了清晰的定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等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明显减少,生育水平明显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凸显,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在认真聆听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生育水平和老龄化问题谈一些学习体会和建议。

  一是深刻认识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都达到历史较低水平,总和生育率远低于更替水平。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出现明显“两低一高”: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以及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所有人口当中,60岁以上人口共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当下我国已全面进入中轻度老龄化社会。显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积极落实国家生育支持政策。目前,全国多地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了修订,对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给予延长产假、享受育儿假的待遇。父母共同休育儿假的制度,有助于减少对女性的职场歧视,改善家庭内部性别平等状况。对父母育儿假期间的经济支持,可以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付的共同基金来承担,政府予以不同程度的补贴。采取比较灵活的休假制度,例如,由家庭自主来安排夫妻双方休假额度等各种弹性的休假方式,满足不同家庭多样化的需要。对这些生育支持政策,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措施保障落地,在妇幼保健、构建新型生育文化、住房优惠、生育津贴等方面,政府还应该再加大力度。

  三是适当增加老年人的岗位与工作机会。退休较早其实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陷入一种“退休综合征(Retirement syndrome)”,这有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年老的时候陷入一种不佳的状态,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就如何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工作岗位等,开展社会调研,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政策。

  沈开举: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过程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并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最大发展中国家,如此巨大的人口体量进入现代化,在世界上前所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些论述,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西方传统工业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一些西方国家曾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损失巨大,震惊世界,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没有走历史上一些国家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的老路,而是坚定致力于探索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坚持开展对外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提供了通向现代化的新选择。

责任编辑:李连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