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河南省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10-17 15:56 来源:河南省林业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初步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45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0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17处);森林公园132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99处);湿地公园116处(其中国家级35处,省级81处);地质公园32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7处);风景名胜区35处(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24处)。全省已经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网络,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到了自然保护区范围,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针对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交叉重叠和“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整合优化后,将有效解决交叉重叠、边界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开发区、矿业权、村庄,最大限度统筹保护与发展,自然保护地布局更加合理。

  二、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截至2021年底,全省湿地面积942万亩,已建立1处国际重要湿地、27处省级重要湿地,1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16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到53.26%,全省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出台《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河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持续对退化湿地恢复与修复,在南水北调源头丹江湿地、黄河湿地、淮河流域等重点流域,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恢复补助项目,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保护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和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的数量达300多只(国内仅有1500多只左右),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黄河湿地保护了大鸨、青头潜鸭、大天鹅等150多种珍稀鸟类,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三门峡库区越冬的大天鹅数量已由原来的几百只增加到上万只,天鹅已成为三门峡靓丽的名片。强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制定鱼塘、畜禽养殖和果树种植规范3个《指导意见》,统一整改标准;组成5个督导组,分包沿黄干流8市,建立督导专员负责、单周协调、双周推进和月现场核查4项工作机制,加大督导力度;举一反三,制定《全面加强林草资源管理的意见》,强化“严紧硬”措施,加强日常监管,实现常态长效。沿黄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部建立完善日常巡护体系,沿黄8市均建立完善跨部门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线索移交查处机制。我省整改做法成为全国的正面典型,《中国环境报》作了报道。

  三、大力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5种、二级101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对朱鹮、白冠长尾雉、猕猴、金钱豹、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庙台槭、秦岭冷杉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不断提升就地保护能力与水平,罗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朱鹮,由引进的17只增加到目前的近400只。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妥善解决了人工繁育有关鹦鹉等出路问题,养殖户群体实现平稳转型。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