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2年10月10日15:30,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
发布内容:重点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马万里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惠民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卫文星 省农科院副院长
胡若哲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文绪华 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的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出席,请他们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马万里先生;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惠民先生;
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先生;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若哲先生;
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文绪华先生。
下面,先请马万里先生作主发布。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马万里
媒体朋友们:
感谢大家对河南“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这十年是河南“三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每次必讲“三农”、重讲“三农”,勉励河南要紧紧扭住“三农”工作不放松,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十年来,亿万中原儿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了中原更加出彩的“三农”篇章,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始终胸怀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建设新时代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持续擦亮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是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十年来,全省粮食总产先后迈上了1200亿斤、1300亿斤两个百亿斤新台阶,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强的小麦,不仅解决了全省1亿人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二是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认真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其中小麦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稳居全国第一。率先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平均每亩年增产150斤左右。三是科技创新明显增强。着力打好种业翻身仗,规划建设“中原农谷”,成立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3%。
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聚焦“六高”目标、“六化”方向,构建“1+N”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着力推进“三链同构”,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加快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一是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依托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优质花木、优质茶叶、优质食用菌、优质中药材、优质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推动酒业、奶业、中医药振兴,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二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建成了以1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创建了17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8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万亿级产业,是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培育出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白象、想念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三是发展活力持续释放。聚集农民和土地、农民和集体、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资源要素活化起来、农民群众创造性迸发出来。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让农民群众吃上了“定心丸”。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4.9万个,探索了一批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成功模式,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大幅增加,占比达78.5%。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8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6.2万家,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达69.3%。
三、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广阔的中原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把公共基础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23.3万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93%,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二是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推进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县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87.5%,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率99%以上。三是农村环境更加宜居。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65.9%,创建了一批“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四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不断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全省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占比动态保持在80%以上,50%以上的乡镇和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一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胜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3元、年均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2012年的2.49缩小至2.12。三是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73元,较2012年提高8387.4元。农村耐用品消费快速增长,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39.3辆,比2012年增长674.2%;电冰箱拥有量101.0台,增长51.0%;空调拥有量135.1台,增长262.7%。
这十年,河南农业农村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乡村振兴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悉心指导,为全省新时代“三农”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牢记领袖嘱托,踔厉奋发、锐意进取,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让河南“三农”工作更加出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谢谢马厅长全面详实的介绍!接下来,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惠民
感谢媒体朋友对我省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强化“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采取超常举措,下足绣花功夫,举全省之力打赢了一场力度空前的脱贫攻坚战。全省实现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级答卷。
一是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286.2万贫困群众通过转移就业端稳了“饭碗”,158.8万贫困群众得到了产业帮扶,25.97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喜迁新居,50.62万孤老残弱贫困人口享受养护照料服务,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是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53个贫困县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贫困村从几乎都是集体经济空白村,发展到村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地区路、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三是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通过脱贫攻坚,贫困群众“揣着手等”“背着手看”的越来越少,“宁愿苦干”“甩开手干”的越来越多,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精气神越来越足。脱贫群众信心更足、脑子更活、心气更顺,腰包鼓了、生活好了、笑脸多了,发生了由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四是广大干部作风能力得到锤炼。经过脱贫攻坚大熔炉的淬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了党性、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本领,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得到明显增强。特别是树立了精准理念、培养了精准能力,实现了农村工作方法由过去的粗放式“大写意”向现在的精细化“工笔画”转变。
五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群众自治更加有效,脱贫地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有序。数十万扶贫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信任、信心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
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坚强领导,是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共同奋斗的结果,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激励着我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砥砺奋进,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以来,我们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省的一项重点工作,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努力克服灾情疫情影响,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抓好灾后重建防止因灾返贫,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我省在2021年度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被综合评价为“好”等次,实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回望过去,河南书写了脱贫攻坚合格答卷;眺望未来,河南必将绘就出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我们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觉担负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河南是农业大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请问这十年来,河南在推动种业振兴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在种业创新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谢谢。
省农科院副院长 卫文星
感谢您对种业发展工作的关注。我省是种业大省、区域性种业强省,在种业方面一直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过去十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工作,出台了多个专门政策文件,有力推动我省种业发展,在种业重大科技成果培育、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种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我省正向着种业强省稳步迈进。
一是种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设各类农业种质资源库14个,保种场、保护区21个,保存各类种质资源3.7万余份,数量居全国前列。育种技术进展显著,在重要性状控制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表型精准鉴定、细胞工程育种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的育种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芝麻基因组学研究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十年来,我省培育了一大批高产优质绿色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引领我省粮食产量由十年前的1100亿斤迈上当前的1300亿斤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十年来,我省在种业领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获奖数量稳居国内前列。
二是种业创新平台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全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我省,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4150亩田间试验区和350亩科研设施区6.4万平米的一期工程,以及795亩海南南繁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组建了育种研发团队,启动了小麦、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育种研发工作。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机构的科技合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育孵化了3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基础高起点建设的神农种业实验室已正式运行,组建了首批一流创新团队,启动实施了首批一流课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合力解决种业重大科学问题、攻克育种关键核心技术。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将“中原农谷”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2035年要成为国家区域性农业创新核心力量。
三是种业人才队伍水平实现突破。过去十年,我省种业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工作实现了质的提升,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省农科院的花生育种专家张新友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研究员分别于2015年和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省相关单位先后引进了荷兰瑞克斯旺集团前常务董事乔治·科赫博士,以及王道文、王学路等一批种业高层次人才。
四是种业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十年来,我省种业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省种业龙头河南秋乐种业今年9月在北交所成功过会,有望成为我省种业第一股。11家企业入选今年9月公布的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正阳、延津、新乡平原示范区等一批县区入选全国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虞城、温县、邓州等一批县区入选全国制种大县。
过去十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种业工作屡创佳绩、捷报频传,种业科技再上新台阶,种业振兴方兴未艾。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中原农谷”建设为引领,带动全省种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现代种业强省和国家种业创新高地,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河南贡献。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河南是产粮大省、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被誉为“国人粮仓”。刚才发布中提到,十年来河南粮食总产先后迈上1200亿斤、1300亿斤两个百亿斤新台阶,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请介绍一下,这十年来河南主要采取了哪些保粮增产的措施?谢谢。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马万里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中原熟,天下足”。大家都知道,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是名副其实的“国人粮仓”。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十分关心,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强调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点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扛稳责任,提升抓粮新站位。坚定不移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建立粮食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和工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新要求后,我省制定了落实河南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方案和具体考核办法,省级和地方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二是坚持藏粮于地,挖掘产能新空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省耕地面积保持在1.12亿亩以上。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758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6成以上,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426万亩,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连续3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粮食抗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着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稳步提升耕地地力,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4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5。
三是坚持藏粮于技,开辟增产新途径。积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着力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良种繁育能力提升、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小麦良种覆盖率超过98%。推进农业科技应用,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6个百分点。我省自2018年粮食单产首次超过800斤以来,已连续4年稳定在800斤以上;今年小麦单产894.6斤,居全国第一。
四是坚持优化结构,培育发展新优势。2016年以来,我省大力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强筋、弱筋专用小麦,突出抓好40个示范县建设,推行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由600万亩发展到1628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9%;订单率在90%以上,每斤价格较普通小麦高0.1元左右,实现了优质优价。坚持“三链同构”,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增加了种粮比较效益。
五坚持政策激励,增强种粮新动力。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支持政策,推进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全覆盖,加大对产粮大县政策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特别是近5年来,全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三农”支出达1435.7亿元,落实粮油大县奖励资金292.46亿元,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39.92亿元。通过充分调动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已连续9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河南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粮食安全责任扛得更牢了,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擦得更亮了,展现了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新担当新作为。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请问这十年来,我省在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的重点工作任务有哪些?谢谢。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胡若哲
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关注。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讲得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靠科技、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蓬勃兴盛,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其中科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这十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6.6%递增至64.1%,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量,人才成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最重要生力军。省农业农村厅主要抓了“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固本“引领者”,重构重塑产业技术创新队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重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紧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延链补链。我省有122名专家进入39个国家体系,省体系个数由最初的3个增加至17个,专家岗位由39个增加至119个。聚力3个全国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29个省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建立健全整县承包、定向服务机制,打造科技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样板。省体系专家团队通过审定作物品种和获得科技奖励约占省内同期总数的1/3,技术成果应用面积超过6.2亿亩,孕育出了5名中原学者,成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示范。
二是强基“播火者”,锤炼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我们着眼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提升,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十年来轮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万余人次。推动全省农业县普遍建立了由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特聘农技员以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构成的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机制。省市县每年推介发布农业主推技术1000余项,示范推广到位率95%以上,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5%,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8.7%、24.1%,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8%、8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3%,农业农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我省基层农技人员先后有1人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9人被评为“全国最美农技员”,108人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奖励,成为全国农技推广的标杆和典范。
三是赋能“耕耘者”,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农民是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十三五”以来,全省坚持提升“老农”、吸引“新农”、储备“智农”,农业农村、人社、教育、乡村振兴部门“四路协同”,推行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政策支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制度,培育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135.7万人。他们投身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实现人生价值,反哺乡亲乡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有关数据显示,我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22万家,有2690人担任村“两委”干部,326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97人次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授予“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全国百名杰出优秀学员”“全国百优保供先锋”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资助。我们秉承“树立创业典范、弘扬创新精神,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宗旨,连续成功举办五届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充分展示了我省新时代新农民的新风采,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一个响亮品牌、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省农业农村厅正牵头组织起草全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聚焦核心育种、地力提升、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等领域,推进我省农业科技走向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政府共建中原研究中心,加快“中原农谷”建设步伐,推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紧抓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和高素质农民三支队伍建设,接续推进农科教推一盘棋、产学研用一体化,给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建设环境干净整洁、生产生活绿色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请问,我们是如何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庄旧貌换新颜,使乡村更加宜居宜业的?谢谢。
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 文绪华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刚才提到的那样,建设环境干净整洁、生产生活绿色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我省坚持农民主体、群众参与,尊重规律、务求实效,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接续开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每年,利用春节、三夏、三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逐步提高群众清洁卫生意识。目前,全省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初步建立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为全面巩固提升整治成效,从去年11月开始,全省开展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各地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重点清理垃圾堆、坑塘、残垣断壁,整治乱搭乱建、“空心院”、广告牌(栏)等,农村净起来的成果持续巩固,村庄环境整洁度不断提升。
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农民主体、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努力办好农民群众“方便”之事,重点抓好改厕质量和后期管护服务,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群众满意一个。截至2022年8月底,全省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849万户,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过85%。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开展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等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全省179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有1292个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集中处理覆盖率达到72%。
四是是持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对全省4.46万个行政村明确了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整治改善、搬迁撤并等村庄类型,编制完成1.58万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全省已有1125个乡镇启动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占全省乡镇比例为63%。1.4万个村庄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各市县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基本完成。
五是持续开展示范创建。为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这些年全省持续创建“四美乡村”9200个、“美丽小镇”500个、“五美庭院”183万个,使乡村更绿、更亮、更美。同时,成功在全省18个地市47个县区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9个,这些美丽乡村开展了农耕体验、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休闲愉悦、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农村正蝶变为绿色休闲、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四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工作安排,持续抓好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每年打造1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100个美丽小镇、1000个四美乡村,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整体提升。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省农业农村厅等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媒体朋友们,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十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正如本场发布会所介绍的,这十年河南农业农村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乡村振兴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此,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河南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报道河南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举措成效,积极展示河南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营造良好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再见。
责任编辑: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