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09-23 15:30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2年9月23日15:3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马 健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支安宇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迎伟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夏志胜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新国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郭 玮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郜 义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高树印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2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是“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的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出席,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河南这十年经济建设领域的发展成就,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支安宇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新国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郭玮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郜义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高树印先生。

  下面,先请马健先生作主发布。

马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马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多年来各位记者朋友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着一项项重大成就,讲述了一个个出彩瞬间。在这里,我代表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下个月,举世瞩目的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国内都在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前不久,河南省委举行了“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楼阳生书记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维度、全局的广度,全面回顾了十年来我省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振奋人心的辉煌成就,令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今天,我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河南这十年”发展改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长期政治任务和理论学习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这十年,我们聚焦第一要务,推动综合实力实现了大跨越。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经济总量连跨4个台阶,全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居第5位,年均增长7.1%,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元的跨越,今年我们有把握超过6万亿元,为稳经济大盘尽责任作贡献。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4:51.9:35.7升级为2021年的9.5:41.3:49.1,实现了由“二三一”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内生动力持续巩固增强,投资消费协同发力,全省投资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381.70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9.5%,经济发展内需动力不断加强。对外贸易持续创新高,2021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8208.1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3个百分点,外贸总量连续10年居中部第一位。农业强省地位愈加凸显,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牢牢扛稳了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民生责任。

  这十年,我们抢抓战略机遇,推动发展位势实现了大提升。坚持持续落实“四个着力”“四张牌”等重大要求,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发展势能不断积蓄壮大,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优势持续提升。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坚实步伐,牢牢把握畅通经济循环这个关键所在,把扩大内需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最大限度发挥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9%,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加强。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奋勇争先,落实国家赋予我省的新定位新要求,着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现代交通物流枢纽和改革开放新前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3-2021年,我省GDP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5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居中部地区第1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引领带动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建成标准化堤防501公里,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30万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圆满完成,地下水开采量从2012年的137.2亿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96.9亿立方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十年累计下降约37.3%。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巩固提升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先发优势,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居中部地区首位,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过6000班、成为全国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网购保税1210”监管服务模式海外复制推广,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

  这十年,我们聚力提质增效,推动转型发展实现了大突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任务,调结构、转方式、优动能,开启转型“蝶变”之路。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动力,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头”创新平台获批建设,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双创名片叫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0家,创新正逐渐成为河南发展的“最大增量”。牢牢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推动更多河南产品进入关键环、迈向中高端,盾构机、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占率居全国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年均增速达13.3%,全面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经济发展主阵地功能更加凸显,河南正在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牢牢把握城乡区域结构这一动力系统,推动不同城市错位互补、分工协作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引领,郑州都市圈融合发展,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主副引领、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起强大势能。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一坚强支撑,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开展“三个一批”,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疆电、青电特高压工程建成投产,上汽乘用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超聚变服务器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在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十年,我们践行初心使命,推动民生福祉实现了大改善。坚持人民至上,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用宝贵的资金把民生实事落实在行动上、办到群众心坎上。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原大地绝对贫困问题,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71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特别是25.97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迁入新居,河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每年扎实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坚持把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着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十年间共实施110件民生实事,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群众过上了更有品质的生活。牢牢把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扛在肩上,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聚焦“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加快实施规划项目,截至目前,能源、扶贫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完工,交通、通信、林业等12个行业重建项目全部开工,村民住房集中安置项目预计10月底可实现搬迁入住,各项工作进展总体顺利、符合预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把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2021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增长120.2%、达到17533元,202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增长86.9%、达到37095元,农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2%,比城镇年均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2年的2.49缩小至2021年的2.12,这不仅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更体现了我们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回望走过的路,河南经济建设领域十年来的变化,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奋进新征程,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崭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谢谢马健主任全面详实的介绍!接下来,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河南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和活力之源,请介绍一下,这十年来河南在改革开放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谢谢。

支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支安宇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年来,我省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买全球卖全球”等重大要求,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统筹发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资国企和民营经济活力有效激发,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满意度显著提升,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通过一系列系统集成改革,协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下面,我主要从五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坚持从制度建设着眼,不断强化保障市场有序竞争的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在全省建立了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归集和定期通报机制,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等惩戒措施和手段。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19年以来修订或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278件。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2021年全省法院审结一审涉企案件51.68万件,平均审理用时47.4天,比全国均值短13.9天。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颁布《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基本形成全省一体化信用平台体系,归集数据突破126亿条,居全国第一,“信用河南”品牌不断增亮,我省信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网通办”叫响全国,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面推行,县域三项改革纵深推进,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一方面,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弯道超车晋升国家A级,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14户国有企业完成重组,稳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省属国有企业盈利水平达到历史最好。另一方面,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聚焦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服务、要素保障、亲清政商关系等关键环节,出台一系列惠企纾困举措,重点培育20个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企业诉求解决率达98.2%,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累计为市场主体送达税费政策红利1106.11亿元。

  三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高效。党的十九大明确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之一。我省重点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创新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方式,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省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体系,累计发放贷款4147.4亿元。强化创新能力建设,2021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1.05%上升至2021年的1.73%;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出台《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和平台体系,2022年以来提供数据共享服务2.3亿次、数据207亿条。

  四是营商环境满意度显著提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紧抓不放,全面实施《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连续四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颁布实施《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编制实施“十四五”营商环境发展规划、年度营商环境政策升级方案,实现了长中短期政策全覆盖。经过几年的优化,我省营商环境实现“三个稳步提升”:2021年首次实现80分以下省辖市清零,营商环境整体水平稳步提升;20个指标明显上升,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等6个优势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营商环境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提升至2021年的90%,市场主体满意度稳步提升。由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河南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9月15日,全省实有市场主体920.5万户,是十年前的3倍多,位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五是“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开放平台,河南正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2021年,河南货物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8000亿元大关,是2012年的2.5倍。深化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建设,郑州机场货运量突破70万吨,十年间增长了6倍。积极推进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设,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超过6000班。首创“网购保税1210”监管服务模式,跨境电商业务辐射196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铁海联运、内河航运实现“通江达海”,2021年河海联运班轮完成集装箱运输2.7万标箱,同比增长330%。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515项改革创新成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72.8亿元。

  媒体朋友们,改革开放涉及方方面面,我所介绍的只是几个主要方面。下步我们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变革性举措和高水平开放在“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省发展改革部门作为投资主管部门,请介绍一下,十年来我省在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谢谢。

李迎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迎伟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您对投资和重点项目的关心关注。十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紧贴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实际需求,强力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引领强、发展质效优的重大项目,促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质量齐升,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稳定经济大盘中投资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就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看:

  从投资总量看,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支撑经济稳定运行关键作用显著。全省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滚动实施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行动,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加快先进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2-2021年十年间投资年均增长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使全省经济保持了较强韧性。

  从投资结构看,短板弱项加快补齐,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转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培育壮大新动能。2012-2021年,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3.8:53.8:42.5转变为3.4:30.3:66.3。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三产投资比重明显提高。2021年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4.3%,比2012年提高18.7个百分点,二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从投资环境看,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投资活力有效激发。持续推进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投资项目审批范围大幅度缩减,投资审批事项持续精简、流程持续优化,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落实。大力推广 “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评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模式,实行承诺制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不超过40个工作日。持续出台为民间投资“纾困”“赋能”的政策举措,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建立重大项目融资对接长效机制,民间投资在全省投资占比保持在69%以上,是推动全省投资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主要力量。

  从投资成效看,一大批补短板强优势项目加速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十年来,全省共统筹实施省重点项目9044个、完成投资7.02万亿元,对投资贡献率超40%。建成米字型高铁网、“青电入豫”工程、郑州南站、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干的大事。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工程,分别惠及26万人和30万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深入实施“四水同治”,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进一步夯实了“中原粮仓”基础。建成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建设,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万亿级及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总体上看,经过十年发展,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有效投资持续发力,关键作用不断发挥,经济发展的基础、韧劲、后劲进一步增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继续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和新冠疫情反复,抓项目促投资仍是稳定经济大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到年底,开展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将进一步掀起全省项目建设的新高潮。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重大项目攻关、突出上下联动、突出投贷联动、突出高质高效,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建立健全横向衔接、纵向贯通、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推动包括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三个一批”项目、年度省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有力带动居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消费回暖,进一步发挥有效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为稳定全国经济大盘作出河南的更多贡献。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河南着力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产业发展呈现结构优化、迭代升级的良好态势。想了解一下,河南是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谢谢。

郜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郜义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全省产业结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工业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1%、比2012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3.1%,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是聚焦“四化”目标,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固链强链,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基础材料行业向功能性合金、电子级材料转型,大中型客车、盾构机、超硬材料、特高压装备等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五大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比2012年分别提高8.7个、6.4个百分点。区域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洛阳、平顶山获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我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连续五年、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二是坚持高端引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以链长制为抓手,构建形成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10个重点产业链,4个国家级、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氢能与储能、北斗应用、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比亚迪、超聚变、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落户河南,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品增势强劲,智能手机产量实现翻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三是强化协同驱动,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壮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形成,全省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数量居中部第一、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数量全国第一,物流产业规模向万亿级迈进,“金融豫军”规模不断壮大、全省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占比超过40%,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9万亿元、是2012年的2.8倍。

  四是做强载体平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把开发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按照多规合一、四集一转、“三化三制”的总体要求,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强化龙头企业引进和产业链配套项目集中布局,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工业利润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以开发区为载体的集聚集群发展态势加速形成,培育了郑州电子信息、洛阳智能装备、漯河食品等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睢县制鞋、太康纺织等100多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万亿级产业集群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谢谢!

  中宏网记者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十年来在推进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河南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李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新国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殷殷嘱托,谋划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两体系一枢纽”的重要指示,推动全省综合交通线网里程由2012年的25.6万公里增加至2021年的28万公里。今年6月20日郑济高铁郑濮段、郑州航空港站开通运营,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全省高铁营业里程由2012年的865公里增加至2176公里,增长了152%,实现“市市通高铁”。坚持“货运为先”理念,建成投用郑州机场二期和北货运区工程,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创新开展“三提前一容缺”,实施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和“13445工程”,推动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12年的5830公里增加至7216公里。推动沙颍河、淮河内河航道实现通江达海,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增加至1725公里,周口港入选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二是能源保障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哈郑直流、青电入豫工程建成送电,形成保障我省电力供应“双引擎”。全省发电总装机超过1.15亿千瓦,比2012年实现倍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45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39%,比2012年提高30%。省级500千伏“鼎”字形网架基本成型,实现50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地市、22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县域。全省油气管道里程由2012年的6750公里增加至9671公里,形成“两纵三横”天然气长输管网格局。洛阳石化扩能提质一期工程、濮阳文23储气库一期工程、南阳等6座区域LNG应急储备中心、鹤壁等3个煤炭储备基地投产,南阳天池等3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能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展现新作为。深入实施“四水同治”、“五水综改”,建成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引江济淮(河南段)、小浪底南北岸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我省供水达174.0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11个省辖市44个县(市),受益人口突破2600万人,已成为郑州等城市的主要水源,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四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局面。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14.2万个,网络规模居全国第5位,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位居全国第1和第3位。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投入运行,基于北斗高精定位技术的重要特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成投用。全省智能充电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形成贯通京港澳和连霍高速公路的充电设施网络。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8家省实验室批复建设,21家省中试基地、25家省产业研究院和8家省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华兰生物等4家P3实验室纳入国家规划建设清单,各类新型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有力地支撑了我省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确保”打下坚实基础。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我们也看到,这十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布局更加协调,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介绍一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我省具体有哪些进展和成效?谢谢。

高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高树印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主要表现为“五个更加”:

  一是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通道“更加畅通”。先后印发实施了两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全省已经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制定《河南省居住证实施办法》,提高居住证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含金量”,让农业转移人口既能“留得下”、更能“过得好”,已累计制发居住证超410万张。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和建设用地支持力度。经过持续努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1.99%提高到2021年的56.45%。

  二是城镇体系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更加强劲”。着力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城镇格局。突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强化枢纽开放、科技创新、教育文化、金融服务等功能,2021年GDP突破1.2万亿元,人口达到1274万人,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加快打造现代化高能级郑州都市圈,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推动郑州与周边城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各具特色的豫西、豫南、豫东、豫北城镇协同发展区。

  三是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乡宜居安全韧性特色“更加彰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安全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交通治堵、环境治污、市容治脏、服务治差”工程,推进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信等地下管线建设改造。全省建成投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58座,处理能力达到5.825万吨/日,建成农村公路里程超过23.3万公里,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四是城乡壁垒加快破除,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成功争取许昌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争取兰考等5县市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选派50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五是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主要是通过“东引、西进、南联、北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引”,即以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西进”,即以黄河干流和新亚欧大陆桥为轴线,加快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南联”,即以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牵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等联动。“北通”,即以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为抓手,创新开展豫京战略合作。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遵循规律、抢抓机遇,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把全省城乡打造成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高品质空间。谢谢!

  顶端新闻记者

  近年来,我省每年公布的省重点民生实事都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请问,我们在推进群众关注的重点民生实事方面,是如何谋划实施的,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郭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郭 玮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将省重点民生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十年来,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在支农惠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科教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先后实施110多件省重点民生实事,积极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是近年来群众反映最强、呼声最高的民生实事之一,目前我省已累计改造超过160万户,通过综合性改造提升,我们的小区不仅更“好看”了,而且更“好住”了、更“和谐”了。比如,把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福祉的重要举措,近五年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公路改造里程6.28万公里,已实现17.9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一条条通村公路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路;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2015至2021年累计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10万余台,消除了用电“低电压”“卡脖子”问题。比如,连续多年将妇女“两癌”筛查(宫颈癌、乳腺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作为省重点民生实事,免费为650多万名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为11.2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通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力提高了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负担。再比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市公共区域窨井设施维护改造专项行动,累计完成窨井设施整治60万余处,根治“都市陷阱”,管好小井盖、守护大民生。这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十年,我们探索形成了一套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省市协同的民生实事推进机制,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征集机制,“寻求最优方案”的决定机制,“责任到人、跟踪到底”的落实机制,以及“群众说了算”的办理情况评价机制。具体来说,有4个方面:一是问计于民。每年面向社会发布征集建议公告,邀请社会公众表达心声,对社会各界反映突出的问题,优先考虑纳入民生实事加快推进,不断提升办理民生实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压实责任。各项重点民生实事主要责任单位履行牵头职能,制定实施具体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各地市按照对口原则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任务上下衔接、落到实处。三是分解目标。制定省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办法,将总体任务细化为若干量化指标,并分解到各地市,同时明确每件实事的具体办理标准,使各地在工作中有据可依,防止盲目攀比和层层加码。四是强化考核。坚持日常通报与集中核查相结合,每季度在省政府网站上通报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年末对完成情况进行核查认定、部门评价和社会评议,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近两年每件民生实事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温度”的答卷。今年的10件省重点民生实事正在有序推进,有望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明年的省重点民生实事已于9月16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征集,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继续关注、支持省重点民生实事。谢谢!

常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谢谢各位发布人!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省发展改革委联系,进行采访了解。

  记者朋友们,回顾十年历程,正如今天发布会上所介绍的,河南经济建设领域的发展变化,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当前,河南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此,希望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河南牢记领袖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稳“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政治责任的担当作为,积极讲好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奋斗故事,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营造浓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再见。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