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不少于每天8小时……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城乡社区”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规划,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郑州市亚卫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进行文明宣传
目标丨以“服务”为关键词 增强人民幸福感
《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末,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更加融合,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社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郑州市北林路街道鑫苑社区组织应急救护培训
服务内容丨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规划》从完善服务格局、增强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加强数字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明确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等9个方面的主要指标,确定了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4项行动计划,以及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1个重大工程。
具体来看,涵盖了多项服务内容,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村和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要达到92%和100%。设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将“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体系。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推动物流配送、快递、再生资源回收商业网点向村(社区)延伸。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相关企业在村(社区)设置服务网点。
同时要求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到2025年,要实现每个街道建有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建有一处养老服务场所,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服务主体丨调动社会力量 构建多方参与格局
“十三五”期间,党领导社区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省44990个村、6651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做到“一肩挑”,占比分别达到99.73%、99.69%。在“十四五”时期,《规划》要求,要调动各类主体力量参与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
力争到2025年,志愿服务站点在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同时要培养10万名社会工作者,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实现“一县(区)一中心,一乡镇(街道)一站点,村(社区)都有社工服务”。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
郑州文雅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活动
服务方式丨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
《规划》要求,强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自我服务协同发展,鼓励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办理,实现政务代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同时,推动村民委员会设立妇女和儿童工作等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增强自治能力。对于部分无物业小区,采取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基本物业服务、村(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实现物业服务兜底。
服务机制丨推广社区服务评价激励制度
《规划》要求,强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自我服务协同发展,鼓励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办理,实现政务代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同时,推动村民委员会设立妇女和儿童工作等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增强自治能力。
《规划》提出,要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及时响应群众需求。完善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服务机制,健全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推广社区服务“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明确了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不少于每天8小时,群众关切事项应开展24小时线上服务并保留线下办事服务必要渠道,及时响应居民需求。加强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开展“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推动基层治理数据共享,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
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体现了“两个聚焦”和“两个坚持”的特点。聚焦群众期待,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紧扣就业优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城市、农村不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强化应急管理、风险防控、医疗卫生、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作用。(郭栩汝 李连凡)
责任编辑:郭栩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