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2年6月23日9: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国伟 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 甄 大赛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虎 强 郑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主持人:
李红霞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李红霞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经省政府同意,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近期在郑州市举办。为了让大家更详细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重点介绍大赛的相关筹备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伟先生;
大赛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甄先生;
郑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虎强先生;
首先,请张国伟先生介绍总体情况。
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国伟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赛前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6月25日—28日在郑州举办,本次大赛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由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是我省规格最高、赛项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职业技能大赛是选拔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河南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明确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下面,我介绍一下本届大赛的有关情况。
一、举办大赛的必要性
一是举办全省技能大赛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举办全省技能大赛是展示技能河南建设成果和技能人才风采的重要舞台。2009年以来,我省持续实施省部共建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职业培训法治化、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年培训300万人次以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进入“十四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提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技能河南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为开展技能大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是举办全省技能大赛是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举办全省技能大赛将有效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作用,推动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引导全社会关注技能、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激发广大劳动者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培养和选拔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劳动者,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大赛组织工作
本届大赛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大赛的主题是:“人人奋勇争先,出彩技能河南”。根据《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工作方案》要求,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大赛执委会,负责推动实施大赛各项工作。在各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下,大赛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三、大赛比赛项目情况
本届大赛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赛项,面向全省广泛征集,围绕重大产业布局、重点领域职业(工种)、技能岗位用人需求等方面,遴选设置了45个赛项,比赛项目35个,其中单人赛项目32个、双人赛项目3个;表演赛项目10个,是我省目前竞赛项目最多的一次职业技能赛事。
这些比赛项目通用性、广泛性、引领性都很强,也是从业人员较多、办赛条件比较成熟的职业(工种)。所有比赛项目均服务于实体经济,有超五成的项目属于生产和生活性服务项目,近五成的项目属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四、参赛代表团情况
本届大赛共有18个代表团参赛,分别来自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2021年8月,我们启动省赛报名工作,经过层层选拔,本届大赛共有参赛选手1412人,其中比赛项目参赛选手1187人、表演赛项目参赛选手225人。35个比赛项目中院校选手874人、企业选手281人、灵活就业人员32人;比赛项目男选手915人、女选手272人;参赛选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30岁。
郑州、安阳、鹤壁、濮阳、漯河、南阳等6个省辖市将参加全部35个比赛项目。
五、大赛主要安排
本届大赛活动时间为4天,6月25日在郑州奥林匹克中心举行开幕式;25日至27日为比赛日;6月28日在郑州大剧院举行闭幕式,闭幕式上将集中向获奖选手及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奖,同时揭晓第二届全省技能大赛举办城市。大赛期间,还将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主题开展各地技能展示、技能表演、高技能人才宣传等富有观赏性、互动性、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示交流活动,增强技能竞赛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六、大赛的主要特点
一是赛项多、规模大。本次大赛选取45个项目,涉及先进装备制造、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七大领域。参赛选手、裁判及代表团工作人员等总计有2500余人,是目前我省参赛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大赛。
二是赛展结合、开放办赛。本次大赛采用赛展结合、集中开放的办赛方式,将30个赛项集中在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另外15个赛项按照行业、专业集中的原则,在郑州商业技师学院等分赛场举办。所有赛项都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既可现场观摩,也可通过互联网观看直播,直播网址将在赛前向社会公布,实现全民“云观赛”。
三是参赛水平高、奖励力度大。所有参赛选手层层选拔产生,代表了相关行业较高的技能水准。对各赛项获得金、银、铜牌的获奖选手,除颁发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以外,还将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对各比赛项目前5名的获奖选手(双人赛前3名),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荣誉,并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对符合条件的获奖选手,按规定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在此,我们也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到大赛现场去实地观摩体验,见证全省顶尖高手技能比拼,参加技能展示交流等活动。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李红霞
感谢张国伟先生的详实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提问。
河南日报记者
刚发布中提到,大赛25日就要开幕了,想了解一下,目前大赛各项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郑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虎强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在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赛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一是赛事场地设施设备准备就绪。本次大赛分为主赛场和分赛场,主赛场设在郑州奥体中心北广场,分赛场设4个。目前,赛事所需的设备设施以及各种工具、耗材等均已配置到位,并完成安装调试完毕。二是技术支持保障到位。本届大赛,参考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编制技术规则、项目技术文件和竞赛试题,由各参赛队推荐1名裁判员组成评判队伍或邀请第三方对竞赛项目进行集体评判,对赛场竞赛区实行全程视频监控。三是后勤服务严密细致。参加本届大赛各类人员近4000人。我们组建了专门接待团队与各省辖市代表团紧密对接,开展一对一服务;招募和培训600多名志愿者,在场馆内外、提供周到服务。四是各项赛事活动准备充分。大赛期间,将举办开(闭)幕式、技能展示交流等大型活动。开幕式将于25日10时在郑州市奥体中心举行。闭幕式将于28月16时在郑州大剧院举行。届时,将对开幕式、闭幕式以及热点赛项进行网络直播。市民可以在25日到28日大赛举办期间,持绿码进入主赛场观赛,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现场观赛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观赛秩序,不能干扰选手比赛。五是赛事安保准备充分。我们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制订了各类预案。按照“迅速、及时、妥善”的原则,完善了大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相关力量部署。六是疫情防控准备充分。做好疫情防控是保障大赛安全平稳的首要工作。按照“谁派出、谁监测、谁负责”的原则,省辖市代表团和非郑人员,入郑州前三天,在“郑好办”App进行入郑报备,入郑时提供24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入驻酒店时,配合工作人员测温、查验“两码一证”(健康码、行程码、核酸证明),每日通过“豫视频”进行健康打卡。赛场和酒店设置了核酸检测点,保障所有人员核酸检测需求,配备了医疗团队和充足的防疫物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郑州市作为大赛的承办方、东道主和参与者,我们将竭诚为广大参赛选手和各位嘉宾提供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我相信,在组委会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选手、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将首届全省技能大赛办成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技能盛会!谢谢!
大河报记者
这次大赛是我省首届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请介绍一下本次大赛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亮点和看点?谢谢。
大赛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李甄
谢谢你的提问。这次大赛是我省首次举办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也是迄今为止我省规格最高、赛项最多、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大赛具体的亮点和看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竞技性强。竞赛活动精彩纷呈,千余名经过层层选拔的技能高手现场“过招”,在35个竞技项目中一决高下,激烈角逐金、银、铜牌。大家既可以现场观摩选手们的精湛技艺、绝技绝活,领略选手们比速度、比技艺、比意志的工匠风采,又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工业4.0应用环境,近距离感受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蓬勃态势。
二是观赏性强。本次大赛除比赛项目外,还设置了陶瓷产品设计师、中药炮制工、社会体育指导(健身)、花式调酒、西式面点师、手工木工、无人机驾驶等10个观赏性强的表演赛项目。其中既有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舞狮表演,又有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编队飞行和空中投放救援物资表演,还有展现中国古人智慧结晶的鲁班锁制作表演。
三是互动性强。在大赛举办期间,我们为各参赛代表团、企业等提供20个展位,展位总面积2700余平,来自全省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技能大师为我们带来了50多个展演项目。开封汴绣、浚县泥咕咕等河南民间工艺;李氏木雕,清丰麦秆剪贴、“吹糖人”等地方特色技艺;面塑、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鸡蛋钻孔、面吹气球等绝招绝技;3D打印、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广大公众可以亲临现场,体验捏面人、剪纸、手工皂制作等活动,还可品尝花茶、蛋糕、糖人等特色美食,展示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体验互动性强。通过这些活动大家可以全面了解各地各行业“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有关政策和成果、技工教育经验和亮点、地方特色技能技艺、行业风采和企业品牌、产品、技术等。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作为我省首届大赛,社会关注度很高,请问,我们将如何保证此次大赛的质量和公平公正?
大赛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李甄
谢谢您的提问。确保大赛质量和公平公正是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生命线,也是我们严守的底线。本次大赛,我们充分借鉴世赛、国赛经验,创新采用“1+45+45”模式,成立以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专家组组长为组长、45名省内优秀专家为裁判长、45个项目承办单位负责人为场地经理的技术工作团队。为确保大赛的公平公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竞赛技术文件,明确“大赛比什么、怎么比”。2021年8月,大赛赛项确定后,我们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技术工作组,启动技术筹备工作。研究制订各赛项技术文件,于2021年9月对外公布。各比赛项目试题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及以上)要求,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技术体系,围绕实际操作命制。2022年3月,印发《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竞赛技术规则》,为大赛技术工作确立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二是公开遴选项目裁判人员,组建高素质执裁队伍。采取遴选推荐方式组建各项目裁判长团队,裁判员主要由各地推荐产生,不足部分由技术工作组遴选第三方执裁补充。截至目前,将有来自企业、院校等方面的572名专业人员参与执裁工作,为竞赛按计划组织开展、竞赛作品专业评审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是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统一裁判尺度和标准。多次组织集中技术对接活动,指导各项目技术文件的编制。在各参赛代表团推荐裁判员注册完成后组建各赛项裁判员联络群,由裁判长牵头,多次召开赛项技术工作线上研讨会,解答裁判员疑问,进一步细化裁判对技术规则的理解和要求,明确了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有效规避对技术规则的理解偏差。
四是成立监督仲裁组,加强大赛监督。建立申诉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大赛公平公正举办。本次大赛我们还创新采取了竞赛督导员制度,通过各地推荐,执委会遴选确定了70名竞赛督导员,每个比赛项目随机指定两名,监督大赛全过程。同时,通过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做到事件可追溯、处理有依据。
为保障大赛公平公正,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公平公正竞赛氛围的形成,还需要各参赛代表团,所有参赛选手等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和维护,我们也希望各参赛代表团严格遵守技术规则,正确对待比赛成绩,为大赛的公平公正举办共同努力。当然,我们也热忱欢迎广大媒体朋友参与大赛监督,提出宝贵意见。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李红霞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媒体朋友们,素质是立身之本,技能是立业之本。职业技能大赛是技能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途径,对于我省加快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起着极为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能够持续关注本届大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报道好竞赛的精彩瞬间和重大成效,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提高技能的热情,让“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责任编辑: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