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好“河南种” 端稳“中国碗”
——“丰收麦田里的河南农业现代化”系列观察之二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06-02 07:08 来源:河南日报

育好“河南种” 端稳“中国碗”——“丰收麦田里的河南农业现代化”系列观察之二

6月1日,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里,联合收割机沃野驰骋,一派丰收景象。弓华静 赵永涛 摄

育好“河南种” 端稳“中国碗”——“丰收麦田里的河南农业现代化”系列观察之二

5月31日,原阳县黄河岸边,麦浪翻滚,机声隆隆。当地农民利用大好天气,在田间抢收小麦,确保今夏小麦颗粒归仓。记者 聂冬晗 摄

育好“河南种” 端稳“中国碗”——“丰收麦田里的河南农业现代化”系列观察之二

  仲夏,中原大地平畴沃野,好一片丰收图景。

  5月29日,息县彭店乡大张庄村麦田里,数辆收割机一字排开,小麦实收测产正在进行。种粮大户柳学友抓起一把“新鲜”麦子,轻轻一捏,“水分含量正好”。

  “亩产1200多斤!”听到测产结果后,柳学友藏不住笑意,“只要种子选得好,收成差不到哪儿去。”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南阳考察时殷殷嘱托: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好种子是我搞农业的最大底气。”种了大半辈子地,柳学友认准一个理儿:好种子才出好粮食。“田里种了十来个品种,哪个产量高就推广哪个。”这些年,靠着不断更新优良品种,柳学友尝到了种地的甜头。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基础环节,也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在和柳学友交流中,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说,“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组成了小麦的产量结构,而能直接影响这些因素的唯一客观物质条件,就是种子。”

  当前,全省小麦8500万亩,种植面积几近天花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路径在提高单产,良种贡献,功不可没。

  多年来,综合省情农情,我省小麦育种专家通过品种改良,增强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对不良土壤、气候条件、水利条件的适应性,以提高豫南、豫西等地的中低产田产量。早熟、抗逆性强的郑麦113,让豫南稻茬小麦产量迈上新台阶;以洛旱22为代表的抗旱耐热小麦品种,促进豫西旱地小麦产量稳步增长……

  “河南种”端稳“中国碗”。从2012年到2021年,河南小麦亩产由392.9公斤增至445.5公斤,增幅为13.4%。“10年间,小麦平均亩产提高了52.6公斤。”雷振生说,“每一斤的增加都来之不易,饱含着几代育种人的心血和汗水。”

  随着人们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无论是种粮大户,还是育种专家,对种子的认识,开始向“质”“量”兼备转变。

  几年前,柳学友发现面粉加工企业“口味”越来越刁,优质专用小麦需求旺盛。“‘弱筋’适合做蛋糕、饼干,‘强筋’可以用来做面包,市场需要啥品种,我就种啥。”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柳学友敏锐地进行品种调整。

  依靠气候、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息县是我省最适宜种植弱筋小麦的地区之一。借助天然优势,抓住市场机遇,柳学友今年种植的郑麦113等数千亩弱筋麦,早早被加工企业以每斤高出市场价两毛左右的价格订购,“专种专收、专储专用,销路不愁”。

  “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从2015年开始,我省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实施订单种植模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短短几年,豫北“强筋”茁壮,豫南“弱筋”遍地,县域“明星”品种越叫越响。2021年,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

  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提质增效,看似矛盾的产量与质量,科技创新和品种培育让二者“兼得”。

  最初,育种靠的是“一把尺子一杆秤”,如今,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培育多类型小麦品种。雷振生深有感触:“从追求高产转为高产优质并重,正努力实现从单一抗锈、丰产育种到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综合育种的转变。”

  中国种,河南芯。2009年以来,我省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全国小麦育种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共11个,河南占5个。我省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对总产量的贡献率接近50%,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赋能农业强省建设;新修改的种子法正式实施,为推进种业发展、确保粮食稳产提供法律支撑……种业振兴,正在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粒好种子种进地,一大捧优质麦长出来。”站在田间,望着数不清的麦粒倾泻而出,丰收在握的柳学友期待着,越来越多的金种子“长”出富足好日子。(记者 刘晓阳)

责任编辑:张家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