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营满5周年。3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河南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成效、产业发展亮点等作情况介绍。
累计形成479项改革创新成果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王振利介绍,国务院印发的总体方案160项试点任务河南自贸试验区已基本实施,同时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形成479项改革创新成果,商事制度改革、跨境电商、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14项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推广,80项成果在全省推广,溢出效应明显。
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王军公布了河南自贸试验区十大改革创新标志性成果,以“减证”推动“简政”打造“多证合一”改革品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航空物流电子货运试点,“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PTA(精对苯二甲酸)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等创新案例入选。
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为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河南自贸试验区构建了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等五大服务体系,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政务服务方面,聚焦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在全国率先实行“二十二证合一”改革,建成“一网办、不见面”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上线全国首家企业登记实名验证系统,叫响了河南“放管服”改革的品牌。
积极主动开展口岸通关和监管制度创新,首创性实施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正面监管模式等在全国推广。当前,区内90%以上通关单证实现自动审核通过,货物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挂牌前压缩77.6%和93.8%。
金融创新方面,推出13项外汇创新业务,方便企业开展跨境贸易融资,截至目前,河南自贸试验区共办理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业务3000多笔,占同期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的一半。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2021年提升了PTA期货价格国际市场影响力。
推动河南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设立自贸试验区法院和法庭、知识产权法庭、国际商事仲裁院等,出台《河南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建立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多式联运方面,聚焦“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积极开展航空物流电子货运试点、利用第五航权,构建多式联运体系,5年来,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了54.3%,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量增长了5倍,构筑起空、陆“双港”枢纽。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企业11.8万家,是挂牌前的4.4倍;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进出口额580.3亿元,同比增长144.8%。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制度创新优势的最终体现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立足河南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我省推出了郑州片区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建设方案、开封片区文化产业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洛阳片区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
三个片区围绕产业链条,推进政策、服务创新,推动主导产业不断聚集,一批国际化知名企业在各片区布局区域总部、生产基地、软件中心。
当前,郑州片区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开封片区文化及相关类企业占总数近半,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初显规模。洛阳片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挂牌前的4倍,集聚了一批高端制造和高成长性企业,成为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河南自贸试验区已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走向了‘全面推进、提质跃升’的新阶段。”王振利表示,河南自贸试验区将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产业培育,加快集聚国内国际高端要素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相通、产业相融、规则相连,当好推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排头兵,更好“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记者 孙静)
新闻1+1
5年实现税收收入1892.16亿元
3月30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获悉,河南自贸试验区成立5年来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892.16亿元,呈稳步增长态势。
河南自贸试验区成立5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年均增幅9.5%,高于全省第三产业年均增幅4.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收入比重从56.1%逐步上升至62.3%,比全省第三产业比重高4.1个百分点。“从税收数据看,近两年河南自贸试验区入驻的企业中,服务业占57.3%,其中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类企业占30.5%。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南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李婕说。
创新投入优势显著。5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重点监测企业累计研发投入占全省重点监测企业的16.97%,是税收收入占比的2倍以上。
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河南自贸试验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1.4%,税收年均增长20.2%。
高水平开放逐年扩大。2021年年末,河南自贸试验区有外资企业512户,较成立初期增长41.4%。(记者 胡舒彤 通讯员 侯燕明)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