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0001-01-2022-00017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河南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年12月31日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21〕59号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21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
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豫政〔2021〕5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

开放强省建设规划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我省开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我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开放强省的重要指引。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建设开放强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风险挑战,我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为“十四五”开放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先后跨越5000亿、6000亿两大台阶,最高至6654.8亿元,年均增长7.7%,稳居中部第一、进入全国十强。外贸市场更趋多元,对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分别达到13%、12.7%、23.5%。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60.4%,一般贸易占比提升到32.9%。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交易额6408.8亿元、年均增长35.3%,获批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4个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

  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实际吸收外资90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7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36倍和1.57倍。外资结构不断改善,一、二、三产吸收外资占比为3%、49.2%、47.8%,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成为外来投资热点。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新上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452个、占比41%,引进合同利用省外资金超10亿元项目2264个、占比8.3%,在豫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分别达189家、172家。

  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额105亿美元,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2.7%,五年累计派出劳务人员23.5万人次。累计设立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吉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成为国家级园区。组建国际产能合作联盟,成员单位57家,市场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更趋成熟和回归理性,“走出去”企业国际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联通世界,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加强,开通货运国际航线41条,通航国际城市46个,客货运吞吐量自2017年以来持续位居中部地区“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综合运营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辐射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郑州成为全国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首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并在海内外复制推广,业务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买全球、卖全球”加速推进。已开通9条至沿海主要港口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周口港、漯河港、信阳港等河海联运开通运营。

  开放平台功能体系更加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确定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放门户作用更加凸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形成416项制度创新成果,48项改革创新项目、23个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形成多点布局、多主体运行、多模式联动发展格局,获批国内首个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累计设立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及9个功能性口岸,功能性口岸内陆地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纳入国家目录的开发区总数居全国第三,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国内外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加快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务实合作。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全省招才引智大会。承办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14次会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27轮谈判、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等国际性会议。加强科教文卫、农业等多领域对外合作,已建成181家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涉外办学在校生总人数约3.8万人,建成4个重点国际医学合作项目。友好城市124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开放制度环境显著优化。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出台《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全域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率先建立评价结果与各地、各部门绩效、评先树优、干部考核“三挂钩”机制。实施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审批事项从113项减至36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省、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86%,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能级大幅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郑州航空口岸实现7×24小时通关。加强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外商投诉结案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

  但同时,在国内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省开放先发优势不断减弱,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部分地方对开放工作存在路径依赖,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意识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开放经济质量水平不高,开放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活力后劲不足;开放通道建设仍存短板,开放平台集聚要素资源能力较低;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开放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上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经贸摩擦持续升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快重塑,全球化面临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开放型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这既对我省深入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倒逼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塑造开放新优势、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我省深化与国内重要地区互补合作,进一步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同时,我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商品和要素等由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有利于我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跳跃式、直联式开放,重塑对外开放新优势。

  从省内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要求,为我省开放发展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居民消费潜力较大,投资增长后劲较足,在新基建、能源设施、综合交通、流通体系、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有较大发展空间,对高端产业活动和高端生产要素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有利条件。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加速推进,为我省拓宽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阶段,开放发展仍具有后发优势,开放型经济仍处在快速增长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对外开放没有边缘只有节点的理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强战略谋划,凝聚开放共识,形成开放合力,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省。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两个确保”目标,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内陆和沿海同处开放一线理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优化内资外资两种资源,激活内需外需两个市场,准确把握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大力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做大做强开放型市场主体,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持续完善对外开放通道体系,推动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快打造要素高度集聚、平台高度集成、通道高度便捷、体制高度灵活的内陆开放高地,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找准自身定位,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实现服务全局与自身发展有机统一。

  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好改革与开放、国内与国际、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安全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

  坚持创新驱动。以开放的视野谋创新、以创新的思路抓开放,加快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推进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提升开放竞争新优势。

  坚持改革推动。加强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和融会贯通,推动各项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拢,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

  坚持重点突破。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壮大开放型市场主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以“小切口”突破带动全局整体跃升。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对标对表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省开放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到2035年,基本建成开放强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贸易和投资实现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地位基本确立。

  “十四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外贸进出口占全国比重进一步增加,一般贸易占比、高附加值出口商品占比及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总体发展水平居中西部前列。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资金保持稳定增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持续提升,在豫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显著增多。双向投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作为。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立体开放通道体系进一步完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优势更加彰显。内需潜力充分释放,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成效进一步显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经贸合作水平稳步提升。

  ——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引领作用凸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扩展区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大幅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更加精简高效,形成10个以上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口岸体系更加健全、布局不断优化,对开放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开放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核心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各类企业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

第三章 发展布局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开放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对内对外合作交流,服务国内大循环更加有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有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争做示范。

第一节 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抢抓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中新自贸协定升级、非洲自贸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创新、招商引资提质、装备产能出海、科技创新合作等专项行动,在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合作体系。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在融入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培育新优势,建立健全跨省对话常态机制,加强战略、规划、机制对接,推动在标准、市场、政策体系、资质互认等方面有效衔接。着眼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优势产业吸引力和承载力,推进三门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质增效,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豫鲁毗邻地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转移。深化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拓展豫沪、豫苏、豫浙交流合作,加强与湖北、安徽、陕西、山东、山西等周边省份合作,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节 优化省内开放布局

  立足全省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加快推进全域开放。做强全省开放龙头,坚持国际化、现代化方向,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参与全球竞争和集聚高端资源功能,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枢纽开放、教育文化、金融服务等功能,提升集聚、裂变、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区枢纽作用,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推动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与郑州融合发展,建设全省开放发展引领区。支持平原示范区、武陟、长葛等地高标准建设郑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特别合作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功能地位,增强要素集聚承载和跨区域配置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推动洛阳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发展,形成省内开放合作重要支点,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对接协作,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支持商丘、周口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安阳、鹤壁、濮阳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交通物流中心,建设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支持各县(市)融入开放强省建设大局,积极融入周边中心城市发展,推动县域产业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一批产业转型示范园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中小城市。

第四章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加快打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验田”作用,加强开放规则机制创新。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用好区域累积规则、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等原产地规则和关税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扩大与协定国的贸易规模,推动“买全球、卖全球”升级,探索打造RCEP地方开放型经济合作试验区。研究对标中欧CAI、《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中立、争端解决、绿色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积极探索,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差异性改革创新,促进“边境上”开放与“边境内”措施与制度的对接与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政策和制度支持,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加强对《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研究对接,创新探索数字经济监管框架和监管流程,加快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

第二节 提升规制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

  加快推进标准衔接,对标CPTPP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等规则,探索推动技术标准升级,实施标准体系认证,推进出口产品标准化发展;对标CPTPP环境条款,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推行产品碳标准认证和碳标识制度。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调整完善产品合格评定机制,争取允许境外合格评定机构开展境内认证、检测和检验业务试点。坚持开放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鼓励省内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探索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拓展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龙头企业在提升要素、产能、市场、规则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完善外贸企业拓内销支持体系,统筹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外贸企业建设国内营销渠道和自主品牌,推动“同线同标同质”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促进商品服务内外循环畅通。扩大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经贸合作,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提高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跨境电商、陆上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深化制度创新,强化规则探索,争取国际规则和标准体系制定话语权。

第三节 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持续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按照“竞争中立性原则”,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设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探索“标准制+承诺制”改革,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与服务化、数字化等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创造宽松的贸易创新环境。扩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及覆盖面,加快推进通关数据互换、口岸物流信息对接、企业信用信息互认、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试行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外汇管理政策和贸易监管制度,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数字贸易监管体系。

第四节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适时修订《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放管服效”改革,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试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进一步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持续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检查。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监管。打造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实施“小错免罚”包容柔性执法。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推进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地方性立法,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立国际交流中心,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生活城市和特色国际化社区群落,促进商业、生活、旅游设施和服务与国际接轨,在出租车、公交车、门户网站等“窗口”逐步实现多语种服务。

第五节 强化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

  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经贸安全保障机制,健全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妥善化解国际贸易争端,坚定维护我省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防范化解境外政治、经济、安全等各类风险。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第五章 做大做强开放型市场主体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加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引育更多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开放型经济市场主体,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

第一节 推动重点产业开放

  聚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5G等新兴产业,围绕薄弱环节、缺失环节、重点配套环节,引进落地一批带动效应强的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促进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着眼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区块链、类脑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6G等未来产业,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前瞻性招引高增长科技型企业和重大平台,打造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立足装备、食品、汽车、轻纺和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吸引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积极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推动运输、数据、资金、人员流动便利为方向,持续扩大物流、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电信、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农业技术输出、品种试验示范、农业投资合作向具备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集聚,推进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等境外园区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第二节 实施精准招引

  突出招大引强,深入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专项行动。聚焦引进“三类500强”、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以及“独角兽”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聚焦总部经济项目引进,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鼓励建设一批总部经济示范园区。深化与德国、以色列、卢森堡、芬兰等重点国家合作,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区。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引进“三类500强”重大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到2025年,在豫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突破200家。创新招商方式,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新模式新机制,引育一批引领型“链主”企业和具有“撒手锏”产品的配套企业。加强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商与产业链招商协同,依托生产制造类项目同步引进企业研发设计、营销结算中心等生产性服务类项目。推广“带地招商”,强化资本招商,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的引资模式。鼓励采取异地孵化、“飞地”经济、要素合作等模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搭建招商平台,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全省招才引智大会、产业转移大会、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性大型活动,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家级重要经贸活动。强化驻外办事机构招引职能,加快完善境内外招商网络。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第三节 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境外市场

  实施外贸主体“破零倍增”行动,扩大外贸主体规模,推动全省有国际贸易潜力的制造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加快实现进出口落地转化。鼓励大型客车、电气装备、工程轮胎、现代农机、食品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兼具创新能力、成长性和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建设国际贸易总部。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支持企业到境外开展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促进境内外产业协同联动。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小比例参股、共建研发中心、初创企业投资、设立联合基金等方式开展海外投资合作。健全对外投资合作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走出去”金融产品、信用保险与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范。优化对外劳务合作结构,拓展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创新发展对外承包工程,鼓励联盟拓市和投建营一体化,积极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第四节 提升供应链主体竞争优势

  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研发设计、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认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供应链关键环节企业,打造全链条供应链体系。提升生产制造、批发零售、物流配送、生活服务、农业产业化等本土龙头企业产业生态主导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带动更多周边区域上下游企业入链。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商品市场等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引育若干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搭建供需合作平台,常态化举办产业峰会、行业论坛等交流洽谈活动,引导省内汽车、轻工、纺织等领域企业融入“链主”企业供应链体系。到2025年,培育5家左右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20家左右全国供应链领先企业和2—3个现代供应链体系全国领先城市。

第六章 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积极应对后疫情时期贸易格局调整,着力补短板强优势,培大育强外贸企业,优化贸易结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省。

第一节 稳固扩大外贸基本盘

  完善“三外”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加强出口订单等监测分析和供应链风险预警,保障重点企业和产品进出口畅通,稳定重点外贸企业运行。支持更多本土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加大补链强链固链力度,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共生的生态体系。深入落实减税降费、金融信贷等各项帮扶政策,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加强研发、品牌培育、营销渠道建设,提高规模和效益。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稳步提高民营企业进出口份额。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打造中小外贸企业集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等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平台作用,依托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引进加工贸易产业链高端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拓展加工贸易品类,打造加工贸易产业集群,高水平建好济源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制造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向营销物流、检测维修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第二节 深入实施优进优出

  提高出口国际竞争力,完善农产品等出口平台,扩大我省精深加工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促进食品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扩大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光电产品、发制品等特色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提高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积极扩大优质进口,以主要贸易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为重点,主动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紧缺资源性产品、优质消费品、民生服务等进口,扩大汽车、药品、粮食、肉类、生鲜产品等特殊商品进口业务规模,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进口商品采购分拨体系。完善全省进口促进体系,培育和提升一批省重点进口平台,培育新型进口商品营销模式。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新型业态

  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郑州建设跨境电商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鼓励营销推广、创业策划、商务会展、教育培训等关联产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催生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跨境电商品牌。支持洛阳、南阳等跨境点综合试验区竞相发展,推广“区域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拓展优势产品境外营销渠道。深化许昌发制品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商品市场申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快郑州二手车出口试点建设,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加快推动公共海外仓发展,制定促进公共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跨境电商等企业在重点市场、境外枢纽节点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布局建设海外仓,构建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打造外贸供应链稳定的战略支点,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到2025年,培育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的海外仓企业2家以上,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海外仓企业10家以上。提升报关、仓储物流、结汇退税、境外商标注册等集成式服务能力,带动中小微生产企业出口。积极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

第四节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推动建立省服务贸易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服务贸易工作的统筹、领导、协调和推进。争取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申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示范区和境外促进中心。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运输、旅行、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推进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知识产权使用、个人文化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积极申建国家文化贸易、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认定一批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评选一批省级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打造“河南服务”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郑州、洛阳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13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持续开展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综合评价,命名一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实施服务外包转型升级行动,积极发展云外包、众包众创、平台分包、数字制造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等新型服务外包,加快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进程。推动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

第七章 推动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坚持全省一盘棋,推动各级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增强高端产业引育、科技创新策源、资源集聚外溢功能,切实把各级各类平台打造成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第一节 提升郑州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

  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路子,统筹推进规划建设、枢纽建设、产业培育,加快探索以航空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打造链接双循环的先导平台。完善北部空港新城、中部空铁新城与南部双鹤湖科技城三大片区功能,实现协同发展。坚持枢纽建设先行,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卢货航亚太枢纽工程,建成投用郑州高铁南站,打造“一核两翼”国际综合枢纽,建成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完善新郑综合保税区、双鹤湖商务区等开放功能,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研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金融、商展贸易、国际物流、商贸文旅、航空运输、高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枢纽经济特色功能区。加快建设一批孵化基地、专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推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第三方生物医学检测平台、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合理配置教育、医疗、商务、文化、娱乐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建设现代航空大都市。强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开封、许昌、郑州中心城区联动发展。

第二节 高水平建设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公认最具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积极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临港新片区等改革经验,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加快完善自由贸易片区管理体制,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推动各片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郑州片区重点围绕物流集运、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领域,在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开封片区以文化贸易、文化金融与数字文化为重点发展方向,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洛阳片区围绕构建“一核一链一圈一区”国际智能制造合作创新生态体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率先推动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强化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支撑,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航空港区及周边经开区、高新区等联动发展,探索建设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红利。争取设立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

第三节 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高能级战略平台创建行动计划,通过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打造一批产业发展优、要素支撑强、体制机制活、空间格局协调的千亿级开发区。持续提升开发区政务服务效率,对照省、省辖市赋权事项基本目录,推动向开发区依法授权到位。全面推行项目建设领办代办制,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进一步规范目标绩效管理,根据开发区考核结果,落实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收入绩效管理办法,积极改进绩效管理,完善全员聘任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管理团队,推动市场化选聘开发区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门人才。探索“工业邻里中心”模式,由开发区统一建设并向入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切实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等要素成本。支持开发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异地孵化、伙伴园区等合作机制。发挥重点开发区的外商投资环境优势,推动引进国际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财务、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区中园、一区多园等建设运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第四节 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

  打造内陆口岸高地,探索设立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现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功能性口岸、综合保税区等功能竞合、联动发展。拓展口岸功能,强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做强肉类、药品、汽车整车、粮食、水果、活体动物等功能性口岸,建成植物种苗口岸。加强与上海、新疆、广西等地口岸合作,加快智慧口岸建设。促进口岸与产业互动发展,培育壮大口岸经济。加快综合保税区、保税监管场所创新升级,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探索复制海南自由贸易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推进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争取兼顾公平、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协同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开展保税仓储、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等业务。支持“两仓”进出口业务做大做强。统筹推进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布局优化,加快形成规模质量效益更高、贸易流通更便利、产业支撑更强劲、国际影响力更强的开放型经济功能区。加快发展“保税+”新兴贸易,实现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建立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推动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全覆盖。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第八章 完善开放通道体系

  全方位推进出省、出境、出海通道建设,加快完善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立体发展的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探索建立开放通道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

第一节 打造空中经济廊道

  以高质量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抓手,深化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合作,加快推进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谋划举办“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南南合作伙伴联盟”建设,拓展“空中丝绸之路”覆盖范围和市场,探索推进“河南—柬埔寨—东盟”等交流合作。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加密增开至欧美、澳洲、非洲等地货运航线,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海外货站、邮件处理中心、跨境电商分拨中心、国际冷链物流中心、邮政枢纽口岸综合基地建设。统筹推进至国内重点城市和全球主要经济体客货运航线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国际直航、空中支线、空中快线、空空中转和空陆联运。积极申请增加第五航权配额,争取第七航权。推动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设立区域分拨中心和运营基地,做大做强本土基地货运航空公司,积极争取央企物流公司总部落户郑州。

第二节 贯通陆上经济走廊

  推动郑州国际陆港园区扩容升级,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强化中欧班列(郑州)国际战略通道作用,培育郑州中欧班列枢纽城市,加快境外枢纽和节点网络建设,拓展欧洲、中亚、东盟线路网络,开辟西亚线路,大力发展日韩等亚太中转线路,推进开行省际省内合作班列,提升沿线贸易和物流企业对中欧班列(郑州)使用的频率。拓展特种集装箱、冷链物流、跨境电商、商品展示体验等增值服务,提升班列运营质量。推动班列产业发展,打造中欧班列国际运邮基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集装箱共享调拨中心、应急物资保障中心、运贸交易集散中心,谋划举办中国(郑州)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博览会,构建更具竞争力、带动力、影响力的中欧班列体系。集中打造“郑欧”商品国际品牌,推进班列进口商品巡展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县(市)全覆盖。加快布局建设班列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基地和营销网点,在沿线国家建设中国(河南)特色出口农副商品展示中心和境外集散中心、海外仓、创新产业园。

第三节 拓宽出海大通道

  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加快铁海联运发展,整合全省资源,加密至天津、连云港、青岛、宁波线路,开辟至广州、海南、云南线路,形成辐射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经济带的通道网络,探索开行公铁联运“卡车班列”和铁路小编组、公交化列车,推动枢纽与网点联动发展。开展省域国际陆港示范工程建设,构建洛阳(东方红)生产型国际陆港、安阳万庄农资型国际陆港、三门峡矿产型国际陆港、濮阳石化型国际陆港等特色陆港体系。大力推进内河水运和河海联运建设,完善省内航道与港口布局,谋划建设郑州港,促进周口水陆集成国际陆港发展,支持周口港申请临时开放,布局建设信阳港、漯河港、平顶山港等地区性重要港口,打造我省通江达海新通道。

第四节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持续优化国际多式联运通道网络,加快枢纽场站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增强枢纽节点转运服务功能,实现点线运输能力匹配,强化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服务保障。完善空陆联运基础设施,打造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公铁空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适时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运铁路规划建设,在机场南货运区设置空高联运货站,探索推进“航空+高铁”多式联运,打造国际空铁联运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制定河南省国际陆路多式联运规则,探索“一单到底”服务模式,提升多式联运效能。实施国际空港、国际陆港等物流骨干企业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工程,探索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运输方式间的信息对接和开放共享。

第五节 构建现代国际物流网络

  依托郑州、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等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完善国际中转、区域分拨、保税物流等设施,推动园区共建、信息共享,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发展物流总部经济,打造万亿级物流服务全产业链,组建河南国际陆港集团,推动全省陆港业融合发展,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物流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作共营等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推进海外物流设施建设,构建服务全球贸易、跨境电商的物流支撑体系。推进具有跨境出口、全程追踪、金融融资等服务功能的跨境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国际货源和运力资源组织水平。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第九章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紧密跟踪国际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前沿,加强创新人才资源和技术双向开放和流动,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创新优势互补,增强国际创新要素配置能力,从开放创新中积累产业创新优势,提升创新能力。

第一节 更大力度引育人才

  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高质量办好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健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和引才目录定期发布机制,引育一批管理型、技术型、复合型海内外高端人才,建设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型干部队伍。制定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为引进的“高精尖缺”海外人才提供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逐步放开专业领域境外人才从业限制,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较高研究水平的智库机构和研究团队,力争形成若干重大战略研究成果。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形成百名领军企业家、千名骨干企业家和万名成长型企业家的优秀企业家雁阵,造就外向型、国际化企业家队伍。建设郑州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构筑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体系,壮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新培养75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和一批“中原大工匠”,为产业开放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保障。加大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对外开放法律人才保障。

第二节 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探索先进技术联合孵化、跨境加速和产业化落地推动的新模式。持续完善“成果中关村、转化郑洛新”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以世界视野、开放姿态加快建设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打造科研“国家队”。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原科技城、龙子湖智慧岛等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大国际研发机构、高校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力度,加快建设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中乌(三门峡)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国际合作项目。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鼓励我省有实力的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高吸纳全球科技知识的能力。实施技术转移机构培育计划,加快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持续办好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深化与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科技合作,积极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

第三节 加快教育对外开放

  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度拓展合作交流空间和内涵。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工程,优化区域国别和学科专业布局,建设1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境外培养工程,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打造“留学河南”品牌,推进来豫留学生教育规模质量双升级。支持特色学校、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多种形式境外办学,打造“大禹学院”“仲景学院”等境外办学品牌。支持高校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实施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改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评价,实施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定期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建立国际化年度报告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节 推动文化旅游交流

  以“少林”“太极”功夫为抓手,打造中国武术走出去“河南名片”,搭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举办年度世界功夫大会,推动我省优秀文化品牌积极参与“欢乐春节”、文化旅游年和建交庆祝等重大国家对外文化品牌活动。办好“世界古都论坛”“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等,争取“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永久会址落户郑州。支持郑州、洛阳、开封申办国际性旅游主题活动和国际精品赛事。优化客源市场结构,大幅提升省外游、境外游比重。实施境外旅游营销计划,面向中东欧、中亚、日韩、东南亚等入境旅游市场,与海外知名旅行商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积极宣传展示我省文旅品牌形象,提升我省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节 加强医疗卫生合作

  加强与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在中医、康复、医养结合、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援厄立特里亚中国中医中心项目建设。启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别与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受援医院开展对口合作,支持对口医院开展重点专科建设,提升非方医院综合能力。加强中非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合作,探索开展疟疾防治、新冠疫苗研发使用、新冠治疗药研发使用等国际合作。鼓励境外资本来豫投资设立国际医院、康复中心、养老院等机构。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探索检查结果、线上处方信息等互认制度,建立健全患者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

第十章 保障措施

  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组织实施本规划,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第一节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统筹协调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根据本规划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将规划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健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完善与各地、各部门的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形成规划实施合力。动态监测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实施实行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评估。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重大变化,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依照相关程序,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

第二节 强化财税政策支持

  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有关部委,争取更多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完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财政支持政策。争取各类对外投资基金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争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能源产业。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推广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鼓励和引导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加强对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高新技术、自主品牌、转型升级基地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我省“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鼓励类境外投资项目的服务保障。落实国家有关进口降税政策。

第三节 健全监测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外商投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境外投资的评估。做好项目数据库动态管理、外贸企业运营监测分析、外商投资与境外投资统计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开放型经济统计业务的指导和培训,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评判各地和各级开发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工作亮点和薄弱环节,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确保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第四节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规划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及开放强省建设,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招商引资、会展活动等契机,宣传推广相关政策制度、最佳实践和工作成果,用开放河南讲好河南故事。加强规划实施阶段性总结、经验复制和政策推广,及时总结提炼工作亮点,为形成“河南开放发展模式”提供素材。创新对内对外宣传推广方式方法,综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与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展示我省对外开放新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