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破除市场准入区域限制;规范线上和线下市场营销秩序……日前,省政府发布《河南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市场监管战略意图,明确市场监管工作六大主要目标。
目标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
如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规划》明确,提高商事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进一步降低企业准营制度性成本,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全省推行涉企经营许可“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将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更多纳入“多证合一”范畴,进一步推动“照后减证”,助力企业“快入准营”,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健全强制退出机制,探索开展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试点,促进落后和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网络,加快建设新乡、郑州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平台,积极申建洛阳、商丘、漯河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平台。
减轻各类市场主体负担,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治理,规范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审批中介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收费行为;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深化政银合作,搭建非公经济企业融资信息平台,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目标二:
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公平,商品和要素实现自由流通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妨碍统一市场的各种障碍基本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得到有效遏制,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充分,商品和要素实现自由流通,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实现公平竞争。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统一全省市场准入服务,统一身份实名认证互认、统一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统一企业经营范围库,实现跨区域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原则,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制定或实施歧视性政策措施。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在许可事项、流程、服务、受理场所和监督检查评价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创新完善重点监管规则,细化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加强新业态新模式竞争秩序监管,强化分类分领域竞争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目标三:
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市场运行平稳健康
《规划》指出,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线上和线下、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市场统筹治理机制,解决影响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企业更加重视诚信经营、合规经营,市场逐步实现优胜劣汰、良性循环。
健全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食品药品、保健用品、防疫用品、老人儿童用品等反映集中的民生商品为重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实规范线上营销秩序。加强食品药品网络经营行为监管,严格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抓好防疫物资质量监管,深入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提高平台经济竞争规制能力,建立平台实时监测机制,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相互支撑,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刷单炒信、大数据“杀熟”、捆绑搭售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条件等行为。加强新业态新模式竞争秩序监管,在直播带货、“互联网+娱乐”等领域,推行文明信用制度,营造文明诚信市场环境。强化供水、供电、供气、邮政等公共行业监管,查处指定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定期分析研判假冒伪劣产品制售流通的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及产品类别,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整治措施,着力解决假冒伪劣顽疾。
目标四:
市场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消费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中部六省和我省食品主销区域省市风险预警会商协作,推动三门峡、濮阳、信阳、南阳等省际边界地区与邻省相关地方建立食品安全协作治理机制,强化省内区域间监管合作。健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管理机制,到2025年年底,60%的省辖市被纳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申报范围,6个省辖市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达到100%,食品安全管理岗位人员法规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
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提升疫苗质量监管能力,深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药品安全风险防范,加大药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大力推行“互联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高安全监管智能化水平。以电梯、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追溯体系,健全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数据报告制度,实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加大消费工业品安全监管力度,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加强智能家居、儿童用品、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召回管理,强化重大案件调查与召回后续监督工作,完善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支撑体系。
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针对消费领域特别是新型消费领域的维权热点,加大消费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自我预防风险、依法维权能力。充分发挥12315热线和12315平台作用,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目标五:
质量强省建设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市场主体质量管理水平显著增强,产业与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质量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规划》提出,深入开展质量强县示范县、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活动,鼓励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树立一批区域和产业质量发展标杆。将消费品质量合格率、食品安全满意度、专利质量、新注册企业三年存活率等评价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培育16—30个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5—8个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进一步提升我省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力。
目标六:
现代化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逐步形成,监管机制和制度体系基本成熟,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智慧监管手段广泛运用,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监管科学性有效性显著提高,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探索应用实践,不断拓展服务场景。全面梳理全省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统筹整合各业务系统和政务服务资源,实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拓展“一网通办+N”平台应用,进一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好差评”等基础支撑服务,将更多部门、更多事项、更多场景纳入专区应用,探索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增强企业获得感。(记者 王靖)
责任编辑: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