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载体平台能级实现新提升……近日,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在豫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超过200家,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
有哪些发展的“小目标”?
《规划》从规模总量、质量效益、载体平台能级、产业集群化发展四方面明确了主要目标:
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年均增速3%以上,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分别超过1100亿美元和5.5万亿元;
累计引入总投资额10亿元以上省外合作项目1500个,设立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500家。到2025年,在豫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超过2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总部型机构达到10家以上;
每年新增15个左右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到2025年,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3个以上开发区排名全国前20位,营业收入超千亿、超500亿的开发区数量分别达到10个和30个。打造15个左右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30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到2025年,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7个万亿级,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3个5000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5个未来产业链。
主要聚焦哪些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招引承接?
《规划》紧扣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做出一些布局。
在提质发展传统产业上,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向先进钢铁、先进合金、精细化工和绿色建材等链条延伸。装备、食品、轻纺、汽车等行业,加快推动传统装备向高端智能装备转型发展,食品加工向绿色食品转型发展,传统轻纺向时尚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传统汽车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换道发展。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发展,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区域运营总部、研发总部和生产基地,落地一批引领型、标志性重大项目。
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上,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一批未来产业项目落地。推动类脑智能产业和未来网络技术的孵化和应用,招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体系化的龙头企业。超前部署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产业。
在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上,围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物业、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支持外资进入医疗、康养、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上,支持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支持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农业企业提档升级,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高标准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
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上,大力引进北斗、区块链、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龙头企业和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推动数字河南建设。
如何创新方式助力招商引资?
加快完善基金政策、重塑基金体系、优化基金布局,大力发展天使、风投、创投等基金,打造良好融资环境,深化资本招商;编制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全面梳理人才、技术、企业、项目等事项清单,围绕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进行延链补链强链;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经贸合作,支持先进地区在我省建设“飞地”园区,吸引重点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项目落地;综合运用平台招商、专业机构招商等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化、市场化招商;积极开展网络招商推介对接,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活动;支持各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点区域设立招商联络处,开展驻地招商;叫响“老家河南”品牌,增强海内外豫籍客商的情感认同,引导豫商返乡投资创业。
如何面向重点区域招引承接?
《规划》指出,从对接国家联动机制、构建全球招商网络、拓展外资国别地区来源、开展重大经贸活动、打造高端国际合作产业园五方面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同时,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和强化分类指导强化境内区域合作。
构建哪些高质量招引承接平台载体?
提升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五区”能级,强化开发区主载体作用,加快建设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平台,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平台载体支撑。(记者 安艳鸽)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