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11-25 09:25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一、《实施意见》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并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强力支撑一流创新生态构建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高等学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原始创新的主战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楼阳生书记十分关心、重视高等教育工作,强调高校要突出重点、攥紧拳头,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优化学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调整,强化基础学科发展,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相互贯通,为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楼阳生书记讲话精神,推动高校抢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加快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聚焦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

  二、《实施意见》有哪些主要特点?确定了哪些目标?

  《实施意见》的起草,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一是突出高校创新生态打造。强调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和行业产业对接,战略科技力量的融入,产业特色创新载体的打造,协同发展的提升,以全局视野、系统思维、前瞻预测来谋划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二是突出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针对攻克世界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和应用型关键共性技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定位和特色,重塑一批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重筑一批基础研究的创新平台,重构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载体,凝练一批一流的研究课题。三是突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强化科教融合、学科交叉、开放协同、改革创新,强化高校的分类指导,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策协同,进一步激活高校科技创新的活力。

  《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目标,到2025年,全省高校区域、层次、类型布局结构趋于合理,所有省辖市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填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体育、美术等类型本科高校空白,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理工科高校达到60%以上;“双一流”建设高校持续提升、一流学科创建高校强劲有力,实现在中原大地起高峰;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落实到位,重塑升级成效显著;高校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的能力快速提升、标志性成果日益突显,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加速提高。到2035年,全省高校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学科建设出现高峰,学院及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人才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器、人才孵化器。

  三、就如何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意见》重点提出了哪些针对性改革举措?

  就提升我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一是实施“提质增能计划”。建设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河南大学一流学科大学;支持7所高校的11个学科开展一流学科创建;建设1-2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组建河南电子信息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组建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在没有本科高校的省辖市设立本科院校。逐步调整优化学科学院、专业设置结构。

  二是实施“战略支撑计划”。积极推进高校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或参与建设河南省实验室,培育建设国家前沿科学中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支持高校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河南。

  三是实施“产业对接计划”。聚焦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与各类经济发展功能区管理机构、金融投资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实现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与全省高校精准对接。

  四是实施“团队引育计划”。实施“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到2025年,引进20名左右全球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国家层面创新人才20名左右、创新团队5个左右;培育5名左右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五是实施“协同发展计划”。以我省科技重大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集科技研发、成果孵化转化、放大熟化为一体的高能级载体平台。

  四、《实施意见》如何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科技、发展改革、财政、组织、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卫生健康、体育、相关高校、相关省辖市等多部门的协同推进。《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强化分类指导、机制改革、政策协同、经费投入、责任落实,确保有关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强调分类指导和校际协同,统筹不同类型高校、学科(群)主动融入我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二是强调机制改革,推进高校科研和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三是强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强化政策的协同性,推行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经费审计方式,对科研项目实行巡察、审计及主管部门检查结果互认等。四是强调经费投入,在强化统筹省级教育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的同时,鼓励高校积极争取社会融资,主动融入行业发展,在校企(地)合作中增加资源引入。五是加强党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和目标考核。

责任编辑:安艳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